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西安文理学院古代文论
王国维词学理论核心是()。
A“境界说
B“神韵”说
C“性灵说
D“格调说
从《史记》对汉高祖和汉武帝的记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司马迁的()。
“A究天人之际”的精神
B“发愤著书”的精神
C“实录”精神
D“主文而谲谏”的精神
李渔认为戏曲创作要“立主脑”,他的所谓“主脑”是指一部戏曲的()。
A主要人物和中心情节
B所表达的作者的爱憎感情
C构思和布局
D情节所反映的主题思想
认为“文以气为主”,因而提出了“文气”说的古代文论作品是()。
A文心雕龙·体性》
B典论论文》
C《诗品序》
D《文赋》
“《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的著名观点的文论家是()
A金圣叹
B袁宏道
C李势
D李渔
《毛诗序》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家的诗论观点,提出了()。
A兴观群怨说
B情志结合说
C六义说
D得意忘言说
E“美刺”教化说
苏轼在文学理论上有许多精辟的见解,他主张()。
A言必中当世之过(白居易)
B观察事物应了然于心,也了然于口和手
C诗有别材,诗有别趣
D诗贵乎枯淡,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
E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赞王维语)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两大支柱是()。
A意境说
B文气说
C教化说
D神韵说
E兴趣说二
将“以禅论诗”作为诗歌批评的重要理论的学者是南宋的()。
A王维
B苏轼
C欧阳修
D严羽
陆机在《文赋》中探讨的主要是哪一方面的文学理论?()
A文学本质
B文学创作
C文学构成
D文学批评
批评宋诗“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是()。
A元好问
B严羽
C张炎
D李清照
提出诗歌评价新标准“完”的是()。
A汤鹏
B魏源
C龚自珍
D刘熙载
庄子提出的观点是()。
A知人论世
B得意忘言
C兴观群怨
D与民同乐
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最早提出以“滋味”论诗的诗歌批评家是()。
A庄子
B钟嵘
C孟子
D刘思
教材认为:谢榛诗论讨论的中心之一是情景问题,他主张()。
A情景适会”
B情主景附”
C“情景为二,各不相附”
D“为情寻景
下列篇章中属于刘勰“文之枢纽”的有()。
A《明道》
B《原圣》
C《辨骚》
D(宗经》
E《序志》
《》
老子对文艺和美学的主要贡献有()。
A对“象”的论述
B对“以道制欲”的论述
C对“虚静”的论述
D对“诗教”的论述
提出小说理论“熏、浸、刺、提”说的清代或近代文论家是()。
A近代的王国维
B近代的梁启超
C清代的李渔
D清代的金圣叹
第一部论述南戏的专著是()。
A朱权《太和正音谱》
B徐渭《南词叙录》
C何良俊《曲论》
D王骥德《曲律》
第一部论述南戏的专著是()。
A朱权《太和正音谱
B徐渭《南词叙录》
C何良俊《曲论》
D王骥德《曲律》
(作文应)“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这段文论出自()。
A韩愈的《送孟东野序》
B苏轼的《答谢民师推官书》
C白居易的《与元九书》
D欧阳修的]《梅圣俞诗集序》
唐代殷璠在《河岳英灵集序》中提出的核心审美特征是()。
A兴趣
B兴象
C兴味
D性灵
沈德潜在诗歌理论提出了()。
A“肌理说
B“性灵说
C神韵说
D格调”说
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第六首:“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这是()。
A说潘岳文章没有写出他的高尚情志
B批评潘岳文格与人格的不统
C赞扬潘岳《闲居赋》情感高尚,但仍未写出他真实而高尚的人格
D说文竟总是不能表达作者的真实心声
《诗品序》的主要内容有()。
A反对声病说
B提出了“滋味”说
C反对玄言诗
D提倡直寻
E提倡用典
陆机的审美理想是()。
A应
B和
C悲
D俗
E艳
“诗有可解、有不可解、有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这个通达的诗论观点出自()。
A袁宏道《序小修诗》
B李贽《童心说》
C严羽《沧浪诗话》
D谢榛《四溟诗话》
提出诗歌创作要有“神韵”的清代诗论家是()。
A王夫之
B沈德潜
C袁枚
D王士祺
在《送参寥师》一诗中提出用佛教“空静”观来说诗的是()。
A司空图
B欧阳修
C白居易
D苏轼
钟嵘所说“众作之有滋味者”指的是()。
A四言诗
B七言诗
C五言诗
D杂言诗
提出诗文应“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著名口号的是公安派中的()。
A袁宏道
B袁宗道
C李势
D袁中道
“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境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段诗论出自()。
A宋代严羽
B唐代司空图
C唐代皎然
D宋代苏轼
以下与刘勰有关的选项有()。
A字彦和
B祖籍东莞(今山东营县)人
C东晋以后世居建康(江南
D晚年在定林寺出家,法号慧震
E青年时期随僧社在定林寺整理佛经,期间撰成《文心雕龙》
黄庭坚的诗学主张大致可以用()三字来归纳。
A理
B新
C学
D法
E气
F情
唐代以新乐府诗大胆揭露弊政、抨击权贵,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人是()。
A杜甫
B李向
C白居易
D杜牧
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陆机提出了应、和、悲、雅、艳的五条标准。这五条标准都是用音乐来比喻,其中的“悲”是指()。
A文章要充分运用比兴手法,引起声音悲壮的艺术效果
B文学作品要有悲天悯人的同情心
C文学创作要能充分体现鲜明的爱憎感情,能真正感动人
D文学作品要引起读者的感动,必须描写悲剧性的题材内容
教材认为:《文赋》探讨的重点问题是如何()。
A进行艺术构思
B确立中心思想
C铸造文章语言
D驰骋艺术想象
孔子所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体现的文艺思想是()。
A崇尚中和
B文质彬彬
C尽善尽美
D诗无达话
钟嵘文学思想的核心是()。
A“直寻”
B诗赋欲丽
C诗缘情而绮靡”
D滋味说
王夫之的诗学著作颇丰,其中一部论古代诗歌创作、批评、鉴赏的诗话性著作是()。
A(姜斋诗话》
B诗广传》
C明诗评选
D《古诗评选
《文心雕龙-风骨》中的"风"指"情",而"骨"则指()结合而成的一种有力的气势和逻辑的力量。
A事义充实
B条理连贯
C瘠义肥辞
D丰藻克瞻
E文辞精炼
扬雄提出的有关“赋”的主要观点有()。
A赋是“童子雕虫篆刻
B赋的特点是“劝百讽一”
C“诗人之赋丽以则”
D“辞人之赋丽以淫
E赋的风格“文质彬彬
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陆机提出了()的五条标准。这五条标准都是用音乐来比喻。
A应
B和
C悲
D雅
E艳
提出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的是()。
A方纲
B沈德潜
C姚
D周济
“太白《忆秦娥》,声情悲壮,晚唐、五代,惟趋婉丽,至东坡始能复古。后世论词者,或转一东坡为变调,不知晚唐、五代乃变调也。”这段词论出自()。
A梁启超《饮冰室诗话》
B王国维《人间词话》
C陈延焯《白雨斋词话》
D刘熙载《艺概》
欧阳修提出“诗穷而后工”说,这里的“穷”应该是指诗人()。
A困厄的人生境遇
B经济贫穷只能自食其力的困境
C写不出诗的困境
D经济贫穷和身体有病的状况
李清照在《论词》提出的著名观点是词应()。
A空雅正
B点铁成金
C“别是一家
D脱胎换骨
先秦诸子中最重视文艺的是()。
A儒家
B道家
C佛家
D墨家
梁启超提出小说理论()说。
A熏
B浸
C刺
D提
E染
教材认为:王国维的文学思想除了受到中国古代一些传统的文学思想影响外,还受到西方哲学家、美学家()。
A克罗产的影响
B康德、叔本华的影响
C卢梭、狄德罗的影响
D培根、休漠的影响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