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国家开放大学经济学(本)
以下属于流量的是(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2001年我国第五次普查人口时我国大陆人口是12.6亿
B.
某人2001年共得工资5万元
C.
6月31日的钢材库存量
D.
某人在2001年底存款5万元
资源稀缺是指(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世界上大多数人处于贫困之中
B.
相对于人们的欲望而言,资源是不足的
C.
资源要保留给我们的未来
D.
资源最终会被耗光
下列变化中,哪种变化不会导致需求曲线的位移()
单选题 (2 分) 2分
A.
人们的偏好和爱好
B.
产品的价格
C.
消费者的收入
D.
相关产品的价格
总效用曲线达到顶点时(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边际效用曲线达到最大点
B.
边际效用为零
C.
边际效用为正
D.
边际效用为负
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上商品X和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价格之比
B.
数量之比
C.
边际效用之比
D.
边际成本之比
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2,Q为产出数量。那么AFC为(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30000
B.
5Q-Q2
C.
5-Q
D.
30000/Q
某厂商生产5件衣服的总成本为1500元,其中厂商的机器折旧为500元,工人工资及原材料费用为1000元,那么平均可变成本为(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300
B.
100
C.
200
D.
500
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点,一定是(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等成本曲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切点
B.
等产量曲线与等利润曲线的切点
C.
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
D.
等产量曲线与等收入曲线的切点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MR = SAC
B.
MR = STC
C.
MR = SMC
D.
AR=MC
当价格大于平均成本时,此时存在(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正常利润
B.
超额利润
C.
贡献利润
D.
亏损
完全垄断厂商定价的原则是(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利润最大化
B.
社会福利最大化
C.
消费者均衡
D.
随心所欲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土地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分别是(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水平 垂直
B.
向左下方倾斜,向右下方倾斜
C.
向右下方倾斜,向左下方倾斜
D.
向右下方倾斜,垂直于数量轴
公共产品的产权是属于社会,而不属于任何个人是指它的(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排他性
B.
非排他性
C.
竞争性
D.
非竞争性
某人的吸烟行为属(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生产的外部经济
B.
消费的外部经济
C.
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D.
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经济学包括的主要问题有( )。
多选题 (3 分) 3分
A.
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
B.
如何生产
C.
为谁生产
D.
生产者选择利润最大化
E.
消费者选择效用最大化
效用是( )
多选题 (3 分) 3分
A.
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
B.
一种主观感受
C.
客观存在的
D.
使用价值
E.
价值
政府对商品的调节通过价格进行,其对价格实施( )
多选题 (3 分) 3分
A.
政府直接定价
B.
指导价
C.
支持价格
D.
建议价
E.
限制价格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成立的条件是( )
多选题 (3 分) 3分
A.
生产技术水平保持不变
B.
扩大固定资本的存量
C.
保持其他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不变,只改变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D.
边际产量递减发生在可变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
E.
所有说法都对
边际技术替代率( )
多选题 (3 分) 3分
A.
是在产出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增加最后一个单位投入要素替代另一种投入要素的技术上的比率
B.
是在产出量变动的前提下,增加最后一个单位投入要素替代另一种投入要素的技术上的比率
C.
是负的,并且呈递减趋势
D.
是正的,并且呈递减趋势
E.
是负的,并且呈递增趋势
一个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多选题 (3 分) 3分
A.
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和消费者
B.
行业中厂商生产的产品是有差别的
C.
行业中厂商生产的产品是无差别的
D.
进入市场的障碍较少
E.
购买者和生产者对市场信息完全了解
价格歧视分为( )
多选题 (3 分) 3分
A.
一级价格歧视
B.
二级价格歧视
C.
五级价格歧视
D.
三级价格歧视
E.
四级价格歧视
表示社会分配公平程度的分析工具是( )
多选题 (3 分) 3分
A.
菲利浦斯曲线
B.
洛伦兹曲线
C.
基尼系数
D.
国民消费曲线
E.
拉弗曲线
生产要素的价格形成与商品的价格形成不同点表现在( )
多选题 (3 分) 3分
A.
供求主体不同
B.
需求性质不同
C.
政府关注点不同
D.
企业投入不同
E.
需求特点不同
外部性可以分为( )
多选题 (3 分) 3分
A.
生产的外部经济
B.
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C.
消费的外部经济
D.
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E.
政府的外部经济
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是相互影响的,结构分析是最为重要的。
判断题 (2 分) 2分
A.对
B.错
已知某两种商品的交叉弹性大于零,则这两种商品是替代品。
判断题 (2 分) 2分
A.对
B.错
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判断题 (2 分) 2分
A.对
B.错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根据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描绘出来的。
判断题 (2 分) 2分
A.对
B.错
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条件下,可变要素合理投入区域应在AP>MP>0的阶段。
判断题 (2 分) 2分
A.对
B.错
对任何企业来说,如果边际成本降低,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该企业应当降价销售。
判断题 (2 分) 2分
A.对
B.错
垄断竞争市场就是指产品没有差别的市场。
判断题 (2 分) 2分
A.对
B.错
劳动的市场需求曲线就是劳动的市场边际产品价值曲线。
判断题 (2 分) 2分
A.对
B.错
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最优数量的原则是边际产品价值等于生产要素的价格。
判断题 (2 分) 2分
A.对
B.错
外部不经济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
判断题 (2 分) 2分
A.对
B.错
经济学:(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
B.
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C.
是指对流量总量指标的投入产出变化及对其他总量指标影响的分析。
D.
是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
预算线也称消费者可能线:(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是指按第一、第二和第三•••序数来反映效用的序数或等级,这是一种按偏好程度进行排序的方法。
B.
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C.
是指消费者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而需放弃另一种商品消费数量。
D.
是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
E.
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商的商品。
F.
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
需求规律:(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是指个人或所有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数量。
B.
也称需求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C.
是指某个厂商或全部厂商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商品出售的数量。
D.
也称供给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E.
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F.
是指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价格上升;当需求量小于供给量时,价格下降,这就是市场价格变化的具体规律,一般称之为供求规律。
利润:(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B.
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C.
一般是指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
D.
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E.
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F.
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边际成本:(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B.
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C.
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D.
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
E.
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
F.
是指厂商长期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
G.
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一级价格歧视:(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B.
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C.
是指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的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D.
也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每一单位产品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确定单位产品的价格。
价格歧视:(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B.
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C.
是指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的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D.
也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每一单位产品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确定单位产品的价格。
边际生产力:(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
B.
是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MP和产品价值P的乘积。
C.
是指工资率越高,对牺牲闲暇的补偿越大,劳动者越愿意增加劳动供给以替代闲暇。
D.
是指工资率提高,个人的经济实力得以增强,包括闲暇在内的正常需要相应增加。
边际产品价值:(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
B.
是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MP和产品价值P的乘积。
C.
是指工资率越高,对牺牲闲暇的补偿越大,劳动者越愿意增加劳动供给以替代闲暇。
D.
是指工资率提高,个人的经济实力得以增强,包括闲暇在内的正常需要相应增加。
科斯定理:(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无法补偿的危害,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B.
是一种产权理论,是解决经济活动外部性的重要理论和全新思路。其原理内容是指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
C.
是指所有权属于个人的物品,是具备竞争性和排他性,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产品。
D.
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国民收入等于(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国内生产总值-折旧
B.
国民生产总值-国外要素净收入
C.
国民收入-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和利息支出
D.
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政府对企业的补贴)-企业转移支付
从分配的角度考察,国民生产总值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的报酬总和,这种计算方法是(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支出法
B.
收入法
C.
生产法
D.
无法确定
假定挤出效应为零,边际消费倾向为0.8,政府同时增加100万元的支出和税收将使国民收入(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保持不变
B.
增加100万元
C.
减少100万元
D.
增加500万元
一般情况下,居民消费倾向总是(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为基本的消费支出
B.
总是小于1
C.
总是大于1
D.
总是等于1
在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时,表示(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产品市场均衡而货币市场非均衡
B.
产品市场非均衡而货币市场均衡
C.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D.
产品和货币市场都不均衡
一般来说,IS 曲线的斜率(
单选题 (2 分) 2分
A.
为正
B.
为负
C.
为零
D.
可正、可负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