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河南农业大学公共经济学

下列关于现代信用货币的表述中,错误的选项是( )。
(A) 现代社会的货币是货币符号
(B) 信用货币从本质来看,实际上都是货币符号
(C) 货币符号的价值由内在价值保证
(D) 在信用货币时代,狭义的货币是指现金和可用于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
下列选项中,属于通过减少政府购买反通货膨胀的紧缩性财政政策的一般路径是( )。
(A) 经济繁荣→政府减少开支→政府购买减少→人民来自政府的收入减少→乘数效应多倍减少→社会总需求下降→私人消费投资减少→物价下跌→就业减少→经济平复
(B) 经济繁荣→政府减少开支→转移支付减少→低收入阶层可支配收入减少→乘数效应多倍紧缩→社会总需求下降→私人消费投资减少→物价下跌→就业减少→经济平复
(C) 经济繁荣→政府提高税收降低税率→政府收入增加→人民可支配实际收入下降,资本积累放慢→乘数效应多倍紧缩→社会总需求下降→私人消费投资下降→物价下跌→经济平复
(D) 经济繁荣→政府减少开支→政府购买减少→人民来自政府的收入增加→乘数效应多倍减少→社会总需求上升→私人消费投资增加→物价上升→就业增加→经济平复
福利国家财政的中心任务是( )。
(A) 国民收入再分配
(B) 投资社会化
(C) 国家福利保障
(D) 需求管理
下列关于计划经济对资源配置的根本问题的回答中,错误的是( )。
(A) 生产什么?——答案:政府决定企业生产社会最需要的产品
(B) 生产多少?——答案:政府根据对需求的预测决定产品的生产数量
(C) 如何生产?——答案:按照成本最低的原则组织生产
(D) 为谁生产?——答案:政府决定收入如何在各个阶层进行分配,每个阶层能够取得的产品种类由政府通过计划规定
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提出的非均衡增长模型将国民经济分为两个部门,从公共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偏低的现象入手对公共支出增长原因进行解释。按照他的理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政府部门属于人力密集型部门,同时又是生产率发展水平较低的部门——技术进步对生产率的提高贡献较少
(B) 政府部门属于资本密集型部门,同时又是生产率发展水平较高的部门——技术进步对生产率的提高贡献较小
(C) 政府部门属于技术密集型部门,同时又是生产率发展水平较高的部门——技术进步对生产率的提高贡献较大
(D) 生产率偏低的政府部门的规模必然越来越小,社会整体负担越来越轻
最早提出税收原则的是( )。
(A) 英国早期经济学家托马斯?霍布斯
(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弟
(C)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D) 英国早期重商主义者托马斯?孟
下列关于边际税率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 累进税率中每一级的税率都是所属级次的边际税率
(B) 边际税率通常也指累进税率表中的最高一级税率,即最后一级税率
(C) 在超额累进税率表中,每一级的税率都同时是本级课税对象增量部分的边际税率
(D) 边际税率是全部税额占全部课税对象数额的比率
发行国债时不确定利率标准,待国债上市时,依市场的供求关系等随时变动,还本付息时国家也依市场利率确定其利率水平的国债称为( )。
(A) 折实国债
(B) 不可出售公债
(C) 爱国公债
(D) 市场利率国债
下列关于20世纪以前财政与政府活动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 20世纪以前,财政的核心问题是财政如何实现政府内部的收支平衡问题
(B) 20世纪以前,政府行为模式可以概括为“警察+灯塔”的“守夜人模式”
(C) 20世纪以前,政府的活动普遍被认为是生产性的
(D) 古典经济学家普遍主张政府远离市场,即国家权力止于经济
下列关于财政平衡乘数定理的表述中,错误的选项是( )。
(A) 如果政府支出和税收同时等量增加,将对总需求产生两种不同的影响,前者会使总需求水平上升,后者则使总需求水平下降,但二者的作用不会完全抵消
(B) 政府支出的乘数大于税收的乘数,其差额正好是1
(C) 如果在推出一项经济刺激措施的同时,又企图以增加税收的方式来寻求预算平衡的话,那么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的效果将受到很大的促进
(D) 政府支出和税收同时等量增加的条件下,总需求水平仍有上升,上升的幅度就是政府支出的增加量或税收的增加量
实现物价稳定是现代财政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下列关于物价稳定的表述中,错误的选项是( )。
(A) 物价稳定,并不是指物价稳定不变,而是要求将价格的上涨幅度控制在一定水平上。在目标幅度之内的价格上涨被认为是合理的波动
(B) 物价变化可能是由需求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也可能由供给方面的原因形成。从根本上看,实现物价稳定的根本性目标在于利用世界性的资源,突破供给瓶颈,以供给的增加和受到控制的需求换取物价稳定
(C) 政府开支的许多部分具有很强的扩张刚性,很难在短时期内收缩。政府开支占国民经济比重过大,会降低储蓄和投资,进而诱发由于产品供不应求导致的通货膨胀
(D) 通货膨胀一般由有效需求大于供给引起,通常发生在经济衰退和萧条时期。而通货紧缩则是由有效需求小于供给造成,一般发生在经济繁荣乃至过热时期
[参考答案:D]
下列选项中,属于外部时滞效应的是( )。
(A) 认识时滞
(B) 决策时滞
(C) 行动时滞
(D) 政策时滞
下列学派中,不属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是( )。
(A)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新货币数量论
(B) 以罗宾逊夫人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
(C) 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
(D) 以拉弗等人为代表的供给学派
从鼓励投资着眼,在税率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类型的增值税按照鼓励作用大小排列的顺序是( )。
(A) 生产型增值税最大,收入型增值税次之,消费型增值税最小
(B) 收入型增值税最大,生产型增值税次之,消费型增值税最小
(C) 消费型增值税最大,收入型增值税次之,生产型增值税最小
(D) 消费型增值税最大,生产型增值税次之,收入型增值税最小
每一流转环节、每一厂商,都以其商品与劳务的销售收入额减去其用于生产的购入中间性产品和劳务支出以及同期购入的资本品价格的数额,作为增值额并据以课税的增值税是( )。
(A) 生产型增值税
(B) 消费型增值税
(C) 收入型增值税
(D) 储蓄型增值税
认为“所有的税都是有害于再生产的”的经济学家是( )。
(A) 德国新官房学派的代表人物攸士第
(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弟
(C)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D) 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
税收产生的过程可以大致概括为( )。
(A) 生产力发展→产生社会剩余产品→私有制产生→生产的社会化→国家产生→阶级产生→执行国家职能→税收产生
(B) 生产的社会化→阶级产生→生产力发展→产生社会剩余产品→私有制产生→国家产生→执行国家职能→税收产生
(C) 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产生社会剩余产品→生产的社会化→阶级产生→国家产生→执行国家职能→税收产生
(D) 生产力发展→产生社会剩余产品→私有制产生→生产的社会化→阶级产生→国家产生→执行国家职能→税收产生
在一国内部的政府间转移支付中,拨款政府一般偏好( )。
(A) 专项转移支付
(B) 分类转移支付
(C) 一般性转移支付
(D) 横向转移支付
公共财政思想的核心是( )。
(A) 取众人之财,办众人之事
(B) 量入为出
(C) 以收定支
(D) 勤俭节约
下列有关通货膨胀税的表述中错误的选项是( )。
(A) 通货膨胀税是政府以通货膨胀作为取得公共收入的形式,其结果是人们手中持有的货币的购买力上升,私人部门所能支配的资源即公共收入增加
(B) 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实质上是一种社会资源的再分配,其净效应也是将私人部门占有的一部分资源转移到公共部门
(C) 在现代经济社会条件下,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一般是通过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的途径而发生的
(D) 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往往是在中央银行的配合下发生的
一般认为,政府增加就业的重点不是解决经济中存在的( )。
(A) 结构性失业
(B) 摩擦失业
(C) 自愿失业
(D) 周期性失业
美国经济学家穆斯格雷夫和罗斯托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理论解释公共支出增长原因,他们认为在“大量消费”(Mass Consumption)阶段,政府开支的主要特征是( )。
(A) 公共支出将从基础设施的支出转向不断增加的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的支出
(B) 旨在进行福利再分配的政策性支出的增长会大大超过其他项目的公共支出,也会快于GDP的增加速度
(C) 公共部门要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政府投资在总投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D) 政府投资只是对私人投资的补充
按照芒德尔的“政策配合说”,以货币政策促进外部均衡,以财政政策促进内部均衡。理论上,一国如果出现了高通货膨胀率与国际收支逆差,那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应当是( )。
(A)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B)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C)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D)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理论上,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短期中应对财政赤字的措施是( )。
(A) 建立常备性的国家基金以应付突发性事件的资金需要
(B) 遏制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制度的膨胀
(C) 维护健全的市场制度,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避免社会对政府提供隐含担保的预期从而诱发的道德风险
(D) 发行政府债券
在决定对某国的关税待遇时,对于该国最优惠的关税待遇是( )。
(A) 最惠国关税待遇
(B) 普惠制关税
(C) 普通关税
(D) 差别关税
在有关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的税负转嫁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 在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任何单个厂商都无力控制价格,市场价格是由整个行业的供求关系所决定,价格一旦决定之后,对于每一个生产者而言,这一价格便是既定的
(B) 政府征税以后,任何个别厂商都不能把商品价格提高若干从而把税负向前转嫁给消费者,只有通过该工业体系在短期内部分地利用提价的办法转嫁给消费者
(C) 在长期里,在供应成本不变的条件下,各个厂商在整个工业体系下会形成一股联合提价力量,则税负可以完全转嫁给消费者
(D) 从长期看,在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向消费者的税负转嫁是不可能发生的
利率一般被看作无风险利率,从而作为测算其他有价证券风险程度和计算有价证券价值的基本依据及市场其它金融工具利率变动的基础的债券通常是( )。
(A) 市政债券
(B) 国库券
(C) 长期国债
(D) 中期保值国债
自然率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是不同的;不同的社会福利水平,甚至不同的宗教信仰,都有可能影响自然率的大小。下列关于自然率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 在相近的经济发展水平上,市场经济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中充分就业的就业率,要高于政府对市场有较多干预和管制的国家
(B) 对公民转移支付较多的国家的自然率,要高于转移支付较少的国家
(C) 福利水平较低社会的自然率,要高于福利水平较高的国家
(D) 德、法、瑞典等绝大部分欧盟国家和北欧国家的自然率,要高于英、美、日、加等国的充分就业水平下的自然率
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形形色色的金融危机都有四个共同点( )。
(A) 货币性、扩散性、后果的长期性、灾难性
(B) 货币性、扩散性、后果的短期性、灾难性
(C) 货币性、扩散性、后果的短期性、灾难性
(D) 实体经济性、扩散性、后果的长期性、灾难性
下列关于政府税收乘数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 政府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的力量。增加政府税收可以压缩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
(B) 减少政府税收可以扩大总需求,增大国民收入
(C) 税收乘数与政府支出乘数方向相反,大小相等
(D) 税收的增加要通过压低纳税人可支配收入,并在扣除边际储蓄倾向因素后才能发挥减少社会总需求,进而减少国民收入的乘数作用
不同类型的增值税按照计税基数大小排列的顺序是( )。
(A) 生产型增值税最大,收入型增值税次之,消费型增值税最小
(B) 收入型增值税最大,生产型增值税次之,消费型增值税最小
(C) 消费型增值税最大,收入型增值税次之,生产型增值税最小
(D) 消费型增值税最大,生产型增值税次之,收入型增值税最小
按照芒德尔的“政策配合说”,以货币政策促进外部均衡,以财政政策促进内部均衡。理论上,一国如果出现了高失业率与国际收支逆差,那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应当是( )。
(A)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B)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C)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D)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下列失业者中,属于摩擦失业的是( )。
(A) 由于迁移居住地,还没有找到新工作的失业者
(B) 由于经济不景气,而被企业解雇的失业者
(C) 不满意工资水平,而选择辞职领取失业救济的失业者
(D) 由于国际产业结构调整,所在产业向海外转移,因而失业的失业者
在决定对外国的关税待遇时,最可能引发该国采取报复性关税措施的关税是( )。
(A) 最惠国关税待遇
(B) 普惠制关税
(C) 特惠关税
(D) 差别关税
公债发行时如果认购价高于公债面额,则称为( )。
(A) 溢价发行
(B) 折价发行
(C) 平价发行
(D) 贴现发行
对于购入资本性固定资产在计算增值额时按使用年限分期扣减的增值税是( )。
(A) 生产型增值税
(B) 消费型增值税
(C) 收入型增值税
(D) 储蓄型增值税
下列税率分类中,用征收多少税额的绝对量表示的税率是( )。
(A) 比例税率
(B) 累进税率
(C) 累退税率
(D) 定额税率
一国政府如果企图通过税收政策阻止企业增加固定资产投资,那么该国理论上应当实行的增值税是( )。
(A) 生产型增值税
(B) 消费型增值税
(C) 收入型增值税
(D) 储蓄型增值税
著名的货币主义者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宣称“严重的通货膨胀都毫无例外的是一种货币现象”。其含义是( )。
(A) 所有类型的通货膨胀最终都离不开货币数量的相对扩张。如果没有货币数量的支持,那么有效需求就不会增长,有效需求不超过供给,全社会的物价总水平就不可能出现持续上涨
(B) 对付通货膨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扩张货币供应量,通过扩张货币的方法来降低通货膨胀率
(C) 通货膨胀是因为通货量的增长小于生产的增长而产生的货币现象
(D) 货币数量的扩张是造成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
下列活动中,会产生负的外部效应的活动是( )。
(A) 政府在一个居民小区附近兴建地铁车站
(B) 政府治理流经居民区的污染河流
(C) 政府在居民区旁边兴建供飞机夜间飞行使用的机场
(D) 政府在居民区附近兴建防护林带
下列选项中,与税收原则的最早提出者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弟的税收思想无关的选项是( )。
(A) 税收要对任何人、任何东西无所偏袒
(B) 税赋不能过重
(C) 只要能征到税,那么即使征税的成本高一些也无所谓
(D) 征税手续不能过于烦琐,方法要简明,应尽量给纳税人以便利
关于税收的无偿性,下面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 税收的取得尽管并不伴随着国家对纳税人的直接回报。但是出于特定的目的,国家可能对特定纳税人进行“退税”,这种退还税收就是对纳税人进行偿还
(B) 从国家方面看,国家征税无需向对方承担任何偿还的义务,如果不考虑征税过程中付出的征管成本,税收就是有所得而无所失
(C) 从纳税人方面看,纳税人必须依照税收法律向国家纳税,失去对一部分收入或财富的所有权或支配权,却不能要求国家有任何方式的直接偿还,是有所失而无所得
(D) 在现代社会中,税收的“无偿性”背后对应的是“税收的整体有偿性”,即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保证。但理论上,这种对个人权利的保障与社会成员承担的税收的数量,并不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即就个体而言,这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等价交换关系”
在一国内部的政府间转移支付中,一般用于对具体建设项目补助的转移支付是( )。
(A) 专项转移支付
(B) 分类转移支付
(C) 一般性转移支付
(D) 横向转移支付
下列有关公共财政思想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 取众人之财的规模取决于众人要求办之事的规模
(B) 要想决定公共收入,就必须先确定政府的职能与服务的领域,再根据这些因素确定成本,经人民同意后,即以相应方式取得
(C) 公共收入的规模由人民要求的公共产品的数量决定
(D) 以收定支能够使公共收入有效地反映社会的要求,从而提高公共收入资金的效率
对政府所提供的特定公共设施的使用者按照一定的标准收取使用费,是公共收入的一个有偿性的来源。下列对于使用费特点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 收取使用费的特定设施通常属于具有自然垄断性的设施
(B) 使用费的特点是谁使用谁付钱。享受政府所提供的特定的公共物品或劳务的效益,应当相应地为此支付一部分费用,即所谓谁受益谁出钱
(C) 政府收取的使用费,通常低于其提供该种物品或劳务的平均成本。平均成本和使用费之间的差额,便是对使用者的补贴,而这一补贴是以税收为资金来源的
(D) 使用费收入的获取稳定,与使用者的意愿无关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导致政府支出不断增长的原因主要表现在( )。
(A) 利益集团的活动和官僚机构的刚性
(B) 政党的活动和官僚机构的刚性
(C) 利益集团的活动和政党的活动
(D) 利益集团的活动和选举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 理论上,在公共支出总额中,若政府购买所占的比重较大,说明直接通过公共部门所配置的社会资源的规模较大
(B) 理论上,在公共支出总额中,若转移性支出所占比重较大,说明公共部门经济活动对国民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较大
(C) 理论上,财政转移性支出对生产、就业以及社会总需求的影响是直接的
(D) 理论上,政府购买支出当然也会影响到国民收入的分配,但这种影响是间接的
下列物品中,属于价格排他性公共物品的是( )。
(A) 国防
(B) 外交
(C) 高速公路
(D) 市政公路
理论上,中国的香烟市场属于( )。
(A) 完全竞争市场
(B) 垄断竞争市场
(C) 寡头竞争市场
(D) 完全垄断市场
直接导致福利国家建立的重要文件是( )。
(A) 1601年制定的《济贫法》
(B) 1912年出版的《财富与福利》
(C) 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D) 1944年发表的《贝弗里奇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