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陇东学院混凝土结构原理(高起专)

部分超筋的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的破坏属于(  )
A
延性破坏
B
受压脆性破坏
C
受拉脆性破坏
D
有一定的延性
预应力混凝土梁是在构件的( ) 预先施加压应力而成。
A
受压区
B
受拉区
C
中心线处
D
中性轴处
一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短柱已承载多年,现卸去全部荷载,则(  )
A
①钢筋中应力恢复到零
B
②钢筋中残留有压应力,混凝土中残留有拉应力
C
③混凝土中应力恢复到零
D
④钢筋中残留有拉应力,混凝土中残留有压应力
为了减小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宽度,可采用[ ]的方法来解决。
A
减小构件截面尺寸;
B
以等面积的粗钢筋代替细钢筋;
C
以等面积细钢筋代替粗钢筋;
D
以等面积Ⅰ级钢筋代替Ⅱ级钢筋。
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的确定方法为[ ]。
A
构件受拉区外表面上混凝土的裂缝宽度;
B
受拉钢筋内侧构件侧表面上混凝土的裂缝宽度;
C
受拉钢筋外侧构件侧表面上混凝土的裂缝宽度;
D
受拉钢筋重心水平处构件侧表面上混凝土的裂缝宽度。
砖墙砌筑时,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应不低于( )。
A
60%
B
70%
C
80%
D
90%
素混凝土构件的实际抗扭承载力是[ ]。
A
等于按弹性分析方法确定的;
B
等于按塑性分析方法确定的;
C
大于按塑性分析方法确定的而小于按弹性分析方法确定的;
D
大于按弹性分析方法确定的而小于按塑性分析方法确定的。
一对称配筋构件,经检验发现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原设计低一级,则[ ]。
A
对纯弯承载力没有影响;
B
对轴压和轴拉承载力的影响程度相同;
C
对轴压承载力没有影响;
D
对大小偏压界限状态轴力承载力没有影响。
影响有腹筋梁斜截面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 。
A
剪跨比
B
混凝土强度等级
C
配箍率及箍筋强度
D
纵筋配筋率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主要缺点是()。
A
自重大
B
抗裂性差
C
修复困难
D
施工受季节影响大
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条件是()。
A
二者之间的黏结力
B
线膨胀系数接近
C
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
D
温度控制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主要优点有()。
A
易于就地取材
B
整体性好
C
可模性好
D
耐久性好
E
强度高
在混凝土梁中,当采用弯起钢筋时,弯起钢筋的弯重点,高应为有锚固长度:在受拉压不应小于20d;在受压不应小于10d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指[ ]。
A
钢筋内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B
纵向受力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C
箍筋外边缘至混凝土构件外边缘的距离
D
纵向受力钢筋重心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筋混凝土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要求受压区高度x≥2as的原因是( )。
A
为了保证计算简图的简化
B
为了保证不发生超筋破坏
C
为了保证梁发生破坏时受压钢筋能够屈服
D
为了保证梁发生破坏时受拉钢筋能够屈服。
钢筋混凝土梁的受拉区边缘达到下述哪一种情况时,受拉区边缘混凝土开始出现裂缝( )
A
达到混凝土实际的轴心抗拉强度
B
达到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
C
达到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D
达到混凝土弯曲受拉时的极限拉应变值。
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其大小偏心受压的根本区别是[ ]。
A
截面破坏时,受拉钢筋是否屈服
B
截面破坏时,受压钢筋是否屈服
C
偏心距的大小
D
受压一侧混凝土是否达到极限压应变值
钢筋混凝土梁剪切破坏的剪压区多发生在[ ]。
A
弯矩最大截面;
B
剪力最大截面;
C
弯矩和剪力都较大截面;
D
剪力较大,弯矩较小截面。
混凝土强度的基本指标是( )。
A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B
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C
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
D
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
与梁高h≤800mm时,其箍筋的最小不应小于6mm
柱中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mm,且不应大于20d。(d为纵向钢筋额最小直径)
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包括( )。
A
强度高
B
塑性好
C
可焊性好
D
与混凝土的粘结锚固性能好
楼面使用荷载为结构的永久荷载,也称恒载
结构的极限状态可分为 ()。
A
非承载力极限状态
B
非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C
承载力极限状态
D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 )。
A
随外荷载增大而增大
B
随钢筋强度增加而增大
C
随钢筋埋入混凝土中的长度增加而增大
D
随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而增大
预应力混凝土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相比,有( )。
A
提高了构件的抗裂能力
B
增大了构件的刚度
C
充分利用了高强度材料
D
扩大了构件的应用范围
砖砌平拱过梁的跨度不应超过18m
( )是结构可靠的标志,总称为结构的可靠性。
A
安全
B
适宜
C
耐久
D
实用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纵不宜低于C30
钢筋混凝土单筋矩形截面适筋梁,若截面尺寸给定,混凝土及钢筋强度给定,则配筋率ρ越大( )。
A
破坏时受压区高度越大
B
破坏时的变形越大
C
破坏时受压区边缘的压应变越大
D
破坏时受拉钢筋的应变越大
桥涵工程结构的设计极限状态分为( )。
A
持久状态
B
必然状态
C
短暂状态
D
偶然状态
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
梁的( )是箍筋最基本的够着要求。
A
箍筋间距
B
直径
C
长度
D
最小配箍率
与环境类别为一类,混凝土强度等级≤C20的梁,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为20mm
预应力的钢筋宜采用HRB335
板的分布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应大于250mm
某批混凝土经抽样,强度等级为C30,意味着该混凝土[ ]。
A
立方体抗压强度达到30N/mm2的保证率为95%
B
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达到30N/mm2
C
立方体抗压强度达到30N/mm2的保证率为5%
D
立方体抗压强度设计值达到30N/mm2的保证率为95%
对所有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都应进行[ ]。
A
抗裂度验算
B
裂缝宽度验算
C
变形验算
D
承载能力计算。
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分为()两类。
A
轴心
B
横心
C
偏心
在保持不变的长期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中,[ ]。
A
徐变使混凝土压应力减小;
B
混凝土及钢筋的压应力均不变;
C
徐变使混凝土压应力减小,钢筋压应力增大;
D
徐变使混凝土压应力增大,钢筋压应力减小。
某轴心受压钢构件绕x轴和绕y轴属于同一条的柱子曲线(即ф-λ关系曲线或表格),则,两轴等稳定的条件是
A
λ=λ
B
ex_1301402073120_0.jpg
C
ex_1301402079790_0.jpg
D
ex_1301402082082_0.jpg
设计螺旋钢箍柱时要求ex_1257490892177_0.jpg,这样规定的原因是(  )
A
因为配置过多的螺旋箍筋不能进一步提高柱子的承载力
B
因为配置螺旋箍筋没有配置纵筋有效
C
为了防止柱子保护层混凝土过早剥落
D
因为N太大将发生脆性破坏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预加应力阶段的预应力损失ex_1257496375730_0.jpg
A
ex_1257496391766_0.jpg
B
ex_1257496398968_0.jpg
C
ex_1257496406853_0.jpg
D
ex_1257496416899_0.jpg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在预拉区布置预应力筋ex_1257496610394_0.jpg是(  )
A
为了防止传力锚固阶段梁截面开裂
B
为了提高正截面抗弯承载力
C
为了提高斜截面抗剪承载力
D
为了提高构件的延性
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是依据何种破坏形态建立的(  )
A
适筋破坏
B
剪压破坏
C
超筋破坏
D
锚固破坏
锚具的要求是( )。
A
安全可靠
B
适用有效
C
节约钢材
D
制作简单
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引起受弯构件挠度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混凝土的徐变和收缩
B
钢筋与其周围混凝土之间滑移
C
裂缝宽度增大
D
构件中未设受压钢筋
在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设计时,《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要求,受扭纵筋和箍筋的配筋强度比应( )。
A
不受限制
B
C
D.0.6<<1.7
对于钢筋混凝土偏心受拉构件,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
如果,说明是小偏心受拉破坏;
B
小偏心受拉构件破坏时,混凝土完全退出工作,全部拉力由钢筋承担;
C
大偏心构件存在混凝土受压区;
D
大、小偏心受拉构件的判断是依据纵向拉力N的作用点的位置;
单向板肋梁楼盖由()构成。
A

B
次梁
C
主梁
D
斜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