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  )
单选题 (4 分) 4分
A.
先秦时期

B.
秦汉之际

C.
西汉时期

D.
两汉之际
魏晋时期玄学兴盛,其所谓“玄”主要是源自“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语出自(   )
单选题 (4 分) 4分
A.
《论语》

B.
《老子》

C.
《庄子》

D.
《周易》
唐代文化高度发达,代表性的种类也很多,下面所列不能代表唐代文化的是(   )
单选题 (4 分) 4分
A.
诗歌

B.
钟鼎

C.
书法

D.
舞蹈
心性本觉”是(  )佛教的思想
单选题 (4 分) 4分
A.
印度

B.
西藏

C.
中国

D.
南亚
宋型文化格调雅,神韵超然体现在( )
单选题 (4 分) 4分
A.
宋画的淡远

B.
宋诗的浅易

C.
宋词的俚俗

D.
宋文纡徐委备
体现元杂剧抒情性特征的手段是( )
单选题 (4 分) 4分
A.


B.


C.


D.
从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历史看,明清时代可以称之为( )
单选题 (4 分) 4分
A.
轴心时代

B.
黄金时代

C.
蜕变时代

D.
鼎盛时代
安史之乱造成文化的南移,其结果是( )
单选题 (4 分) 4分
A.
南方经济远远超过北方,为文化南移埋下伏笔

B.
南方经济与北方经济持平

C.
南方成为政治中心

D.
南方文化远远超过北方
对于传统文化的未来,我们认为可取的科学态度应该是( )
单选题 (4 分) 4分
A.
像民族虚无主义者那样全面倒向西方

B.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对待现实和未来

C.
像民粹主义者那样,死守着传统不放

D.
学习西方但不脱传统底色,取狭隘的民族态度
对于“和”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巨大作用,我们可以看出( )
单选题 (4 分) 4分
A.
“和”成为民族文化融合的动因

B.
“和”也是不同,就是要求别人同己

C.
“和”与模棱两可一样,是消极的

D.
“和”不利于文化特质的保存
“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其后来的引申意义有( )。
多选题 (4 分) 4分
A.
引申为文字、文章

B.
引申为古代的礼乐制度,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法令条文

C.
引申为精神修养,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文彩

D.
引申为美、善、德行之义
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区域是( )。
多选题 (4 分) 4分
A.
黄河流域

B.
长江流域

C.
西南地区

D.
沿海地区
夏商周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有( )。
多选题 (4 分) 4分
A.
创造了甲骨文与金文

B.
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

C.
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D.
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
东晋陶渊明的著名作品有( )。
多选题 (4 分) 4分
A.
《归园田居》

B.
《饮酒》

C.
《桃花源诗并记》

D.
《咏怀》
李白的著名诗篇有( )。
多选题 (4 分) 4分
A.
《蜀道难》

B.
《梦游天姥吟留别》

C.
《将进酒》

D.
《丽人行》
先秦文学的主要内容是( )。
多选题 (4 分) 4分
A.
《诗经》

B.
楚辞

C.
春秋战国时代的散文

D.
《易经》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是( )。
多选题 (4 分) 4分
A.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B.
道教的完善与佛教的传播

C.
玄学的兴起

D.
儒学的繁荣
( )属于唐代官修史书。
多选题 (4 分) 4分
A.
《晋书》

B.
《隋书》

C.
《史通》

D.
《通典》
宋代最突出的科技成果是( )的发明。
多选题 (4 分) 4分
A.
造纸术

B.
指南针

C.
印刷术

D.
火药武器
明代至清代中期(1840年前)的图书典籍主要有( )。
多选题 (4 分) 4分
A.
《永乐大典》

B.
《康熙字典》

C.
《本草纲目》

D.
《四库全书》
.“文明”与“文化”是两个概念,既相互联系又存有区别。( )
判断题 (4 分) 4分
A.对
B.错
地球上的一切地形中国几乎都有,但以山岭为标志。( )
判断题 (4 分) 4分
A.对
B.错
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既相互联系、内在贯通,又相互区别、各有其旨趣。( )
判断题 (4 分) 4分
A.对
B.错
中国传统人本主义坚持“民为贵”的民本主义精神。( )
判断题 (4 分) 4分
A.对
B.错
中国传统文化在人与神之间,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现世的人伦生活,而将宗教和鬼神信仰置于其后, 神本主义始终未居主导地位。( )
判断题 (4 分) 4分
A.对
B.错
体现元杂剧抒情性特征的手段是( )
单选题 (4 分) 4分
A.


B.


C.
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知识界对西学的态度出现差异,其中较为科学的是( )
单选题 (4 分) 4分
A.
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全面接受

B.
以方以智为代表主张以冷静的态度对待西学,吸取优点弃其伪妄

C.
以儒学为本兼取西学中的神学部分

D.
只取西学中的神学部分
在崇实尚性的思想大潮影响下,清代学术思想表现出对宋代以来的性理之学的怀疑,在学术思想上呈现出( )
单选题 (4 分) 4分
A.
汉代朴学的倾向

B.
明代王阳明心学倾向

C.
佛学化的倾向

D.
道教化的的倾向
下面关于“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单选题 (4 分) 4分
A.
所有的德都是善德

B.
与天道相悖之德称德

C.
德有凶吉之分

D.
合于天道之德称吉德
关于八卦的起源,下面的说法不正确是( )
单选题 (4 分) 4分
A.
《河图》所出的形状

B.
上古时期结绳改书契时留下遗迹

C.
是一种生殖崇拜

D.
是一种占卜的方
在东西方文化中,对“爱”的理解,有一定的一致性,它们是( )
单选题 (4 分) 4分
A.
都专指男女间的感情

B.
含有一种欲望

C.
情感的专注

D.
都讲究大公无私
礼向“内圣”方面发展,由外在行为规范入于人“心”中在( )时期出现的。
单选题 (4 分) 4分
A.
孔子《论语》中

B.
《庄子》一书中

C.
宋学兴起之时

D.
明代王阳明心学兴起之后
儒家思想中所谓的“仁”,究其根本,是( )
单选题 (4 分) 4分
A.
对普通百姓的统治手段

B.
对人际关系的一种道德约束

C.
对封建统治政治的要求

D.
对士人的要求
儒家所谓的“智”是指( )
单选题 (4 分) 4分
A.
科学地分析世界的手段

B.
明智的政治态度

C.
带有一定的伦理色彩的认知手段

D.
客观的分析事物的能力
夏商周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有( )。
多选题 (4 分) 4分
A.
创造了甲骨文与金文

B.
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

C.
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D.
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成就的主要标志有( )。
多选题 (4 分) 4分
A.
以曹操父子、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

B.
陶渊明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

C.
赋与五言古诗

D.
刘勰《文心雕龙》为代表的文学评论
杜甫的著名诗篇有( )。
多选题 (4 分) 4分
A.
《将进酒》

B.
《兵车行》

C.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D.
《秋兴八首》
隋唐时期科技成就的主要标志有( )。
多选题 (4 分) 4分
A.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B.
刘焯的《皇极历》

C.
僧一行编制的《大衍历》

D.
孙思邈的《千金方》和《千金翼方》
宋元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继续发展的主要标志有( )。
多选题 (4 分) 4分
A.
兼容并包的文化气派

B.
以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新学派的形成

C.
市民文化的兴起

D.
官学兴盛,私学特别是书院空前发展
明代至清代中期(1840年前)的文学名著主要有( )。
多选题 (4 分) 4分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红楼梦》

D.
《永乐大典》
白居易的著名诗篇有( )。
多选题 (4 分) 4分
A.
《秦中吟十首》

B.
《长恨歌》

C.
《琵琶行》

D.
《登高》
8.近代( )被称为“四大谴责小说”。
多选题 (4 分) 4分
A.
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

B.
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C.
刘鹗的《老残游记》

D.
曾朴的《孽海花》
9.( )是中国画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多选题 (4 分) 4分
A.
人物画

B.
山水画

C.
花鸟画

D.
动物画
唐代颜真卿的主要书法作品有( )。
多选题 (4 分) 4分
A.
《颜氏家庙碑》

B.
《多宝塔感应碑》

C.
《颜勤礼碑》

D.
《皇甫诞碑》
1.广义的 “文化” 是指人类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成果, 表现为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内容。( )
判断题 (4 分) 4分
A.对
B.错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炎帝和黄帝即为先秦时代的历史人物。( )
判断题 (4 分) 4分
A.对
B.错
佛、 儒分歧的焦点就是生死问题, 儒家重生轻死; 佛家重死轻生, 以神不灭论为其理论根本。 ( )
判断题 (4 分) 4分
A.对
B.错
中国文化具有贵和尚中的精神。“中”是把众多矛盾的事物有机地统一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 )
判断题 (4 分) 4分
A.对
B.错
佛教传入中国后,与儒、道等本土文化碰撞融合,渐成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判断题 (4 分) 4分
A.对
B.错
在“忠”、“信”、“诚”三者之间,“诚”更表现出( )
单选题 (4 分) 4分
A.
跟“忠”的意思较近

B.
更注重主体性

C.
有外在约束的意味

D.
与“信”的观念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