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医学统计学在线考试20
正态曲线下,横轴上从–∞到image1.png的面积为:( )
(1分)
A95%
B45%
C97.5%
D47.5%
E99%
概率P=2%表示: ( )(1分)
A该事件必然不发生
B该事件必然发生
C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D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
E以上均不对
用最小二乘法确定直线回归方程的原则是各观察点:( )(1分)
A距回归直线的纵向距离相等
B距回归直线的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C距回归直线的垂直距离相等
D距回归直线的垂直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E以上均不正确
编制频数分布时,组距通常是:( )(1分)
A极差的1/20
B极差的1/10
C极差的1/5
D极差的1/4
E极差的1/2
关于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错误的是:( )(1分)
A1.96到1.96间曲线下面积是95%
B1.96到2.58间曲线下面积是2%
C大于1.645的曲线下面积是2.5%
D1.96到1.645间曲线下面积是2.5%
E大于1.96的曲线下面积为2.5%
抽样误差存在的原因是:( )(1分)
A抽样
B总体中存在个体差异
C样本含量太小
DA和B都是
E以上都不是
对于单因素多水平设计,在选择方差分析时,以下哪个条件不需要考虑? ( )(1分)
A各组总体方差是否相同
B各组均数是否相同
C各组资料是否服从正态分布
D各组资料是否相互独立
E以上都需要考虑
抽签的方法属于: ( )(1分)
A分层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单纯随机抽样
E二级抽样
样本是总体中( )(1分)
A任意一部分
B典型部分
C有意义的部分
D有代表性的部分
E有价值的部分
四格表资料两样本率比较的卡方检验,正确的一项为: ( )(1分)
A卡方值为两样本率比较中的均数值
B卡方值越大,越有理由拒绝无效假设
C卡方值大小与样本含量无关
D每个格子的理论频数与实际频数的差值相等
E卡方检验只能进行单侧检验
描述5个地区居民某病患病率的差别,宜用( )(1分)
A普通线图
B直条图
C百分直条图
D直方图
E箱式图
以下适宜描述计量资料离散趋势的指标有( )(1分)
A均数、标准差、方差
B极差、标准差、中位数
C均数、中位数、变异系数
D标准差、四分位数间距、变异系数
E几何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
已知某病患者8人的潜伏期(天)分别为:6、8、8、10、12、15、16、17,其平均潜伏期(天)为:( )(1分)
A8
B10
C11
D12
E15
两个样本率作比较,有1个格子实际数小于5,大于1,其它都大于5: ( )(1分)
A只能作校正卡方检验
B不能作卡方检验
C作卡方检验不必校正
D必须先作合理的合并
E根据理论数判断是否需要校正
根据观测结果,已建立Y关于X的回归方程3+5.0x,则X变化1个单位,Y平均变化( )单位:(1分)
A1
B2
C3
D4
E5系统抽样
标准正态分布的均数与标准差分别为:( )(1分)
A0 与 1
Bl 与 0
C0 与 0
D1 与 l
Ex 与 μ
调查某疫苗接种后的预防效果,在某地全部10000名易感儿童中进行接种,经一定时间后从中随机抽取300名儿童做效果测定,得阳性人数228名。若要研究该疫苗在该地儿童中的接种效果,则( )(1分)
A该研究的样本是10000名易感儿童
B该研究的样本是228名阳性儿童
C该研究的总体是300名易感儿童
D该研究的总体是10000名易感儿童
E该研究的总体是228名阳性儿童
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不能治愈病人,但能使寿命延长。其它条件未变,则会发生的情况是:( )(1分)
A该病患病率增加
B该病患病率减少
C该病发病率增加
D该病发病率减少
E该病病死率减少
四分位数间距的应用条件是: ( )(1分)
A偏态分布数据
B正态分布数据
C等级数据
D圆形分布数据
E对称数据
下列属于相对比的是:( )(1分)
A医护比
B血型构成比
C某病的患病率
D某医院的治愈率
E某病的治疗率
三个率比较的检验,自由度为( )(1分)
A1
B2
C3
D4
E6
统计学上,小概率事件一般是指( )的事件(1分)
AP>0.05
BP≤0.05
CP≤0.10
DP>0.10
EP=0.20
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时无需校正,应满足的条件是:( )(1分)
A总例数大于40
B理论数大于5
C实际数均大于l
D总例数大于40且理论数均大于或等于5
E总例数小于40
下列哪项不是t检验的注意事项:( )(1分)
A资料应具备可比性
B下结论切忌绝对化
C根据资料选择适宜的检验方法
D分母不宜过小
E资料应服从正态分布
双因素方差分析也称为( )(1分)
Atwo-way anova
B拉丁方设计方差分析
Cone-way anova
D析因设计方差分析
E正交设计方差分析
对两个变量进行直线相关分析,r=0.46,P>0.05,结论为两变量之间: ( )(1分)
A有相关关系
B无任何关系
C无直线相关关系
D无因果关系
E有伴随关系
CV的特点之一是: ( )(1分)
A为绝对数
B用于不同单位数据变异度比较
C有量纲指标
D用倍数表示
E用万分率表示
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能治愈病人,则会发生的情况是:( )(1分)
A该病患病率增加
B该病患病率减少
C病发病率增加
D该病发病率减少
E该病患病率和发病率均不变
在两大样本均数比较的Z验中,备择假设为:( )(1分)
A两总体均数不同
B两样本均数不同
C两总体均数相同
D两样本均数相同
E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相同
参数估计包括: ( )(1分)
A统计描述和假设检验
B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C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
D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E计算出均数和标准差
两变量Spearman相关分析的条件是: ( )(1分)
A数据呈正态分布
B数据呈非正态分布
CY为正态分布
DX为正态分布
EX与Y均为正态分布
从一个呈正态分布的总体中随机抽取多个样本,样本与样本统计量的差别被称为:( )(1分)
A系统误差
B个体差异
C过失误差
D抽样误差
E测量误差
从一个正态分布的总体中随机抽样,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差别被称为( )(1分)
A系统误差
B个体差异
C过失误差
D抽样误差
E测量误差
四分位数间距等于( )(1分)
AQ2-Q1
BQu-QL
CQ3-Q2
DP95-P5
EP50-P25
假设检验主要目的是:( )(1分)
A检验参数估计的准确度
B检验样本统计量是否不同
C检验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是否不同
D检验总体参数是否不同
E以上都不同
下列属于离散型概率分布类型的是:( )(1分)
A正态分布
BF分布
C二项分布
Dt分布
E卡方分布
作秩和检验,要求资料:(1分)
A来自正态总体,方差齐性
B来自正态总体,方差较小
C来自严重偏态总体
D来自正态总体,均数相差较大
E以上都不要求
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样本的原则是: ( )(1分)
A随机抽取足够数量的个体
B随机抽取典型特征的个体
C精心抽取的足够数量的个体
D随意抽取有代表性的个体
E分组抽取足够数量的个体
频数分布类型不明的资料,要表示其平均水平,宜计算( )(1分)
AX
BG
CM
DS
ECV
在抽样研究中,当样本例数逐渐增多时( )(1分)
A标准误逐渐加大
B标准差逐渐加大
C标准差逐渐减小
D标准误逐渐减小
E标准差趋近于0
根据以往经验,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率为0.01,在某地随机抽查800名新生儿,至少有5人异常的概率为( )(1分)
AP(1≤X≤5)
B1-P(X≤5)
CP(X≤4)
D1-P(X≤4)
E1-P(X≥4)
某食堂发生食物中毒,9名患者潜伏期分别为:16、2、6、3、30、2、10、2、24(小时), 该食物中毒的平均潜伏期为( )小时。(1分)
A5
B5.5
C6
D10
E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分)
A测定正常成年女性血小板数所得资料是定性资料
B统计工作步骤中最重要的是统计设计
C频率就是概率
D样本不要求具有代表性
E样本的统计指标称为参数
下面的变量中,属于计数资料的是:( )(1分)
A脉搏
B红细胞计数
C肺活量
D血压
E血型
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两组样本例数相等),如果假设成立,则对样本来说: ( )(1分)
A两组秩和相等
B两组秩和的绝对值相等
C两组秩和相差很大
D两组秩和相差一般不会很大
E两组秩和的差值相等
可以描述正态分布资料特征的指标是:( )(1分)
A均数和中位数
B均数和标准差
C均数和极差
D中位数和方差
E几何均数和标准差
统计推断研究的主要问题:( )(1分)
A如何科学确定目标总体范围
B如何科学地从总体中抽样样本
C怎样控制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误差
D怎样消除样本对总体代表性误差
E如何科学地由所抽样本去推断总体
下列关于医学参考值范围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1分)
A排除疾病等有关因素对研究指标的影响后绝大多数正常人的解剖、生理、生化等数据的波动范围
B没有任何疾病的人的解剖、生理、生化等数据的波动范围
C医学参考值范围习惯确定包含95%或99%正常人的界值
D资料为正态分布时,可用正态近拟法计算
E根据专业知识确定取单侧界值或双侧界值
四格表资料的 检验的自由度: ( )(1分)
A不一定等于1
B一定等于1
C等于格子数
D等于格子数-1
E等于样本含量-1
单因素方差分析中,组间均方反映( )(1分)
A随机测量误差大小
B某因素效应大小
C处理因素效应与随机误差综合结果
D全部数据的离散度
E各组方差的平均水平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