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长安大学GPS测量原理及应用

TDOP称为( )精度衰减因子。(2分)
A平面
B高程
C几何
D时间
技术干扰(2分)
A星历数据
B定位信号
C导航电文
D历书数据
消除电离层影响的措施是(2分)
A单频测距
B双频测距
CL1 测距+测距码测距
D延长观测时间
引起周跳的原因是:(2分)
A强电磁干扰
B圆心移动
C半径变化
D信号循环
GPS外业前制定作业计划时,需要使用的是卫星信号中的(2分)
A星历
B历书
CL1 载波
DL2 载波
同一网中用不同型号接收机观测会残留较大的( )误差。(2分)
A相位中心偏差
B流层折射
C电离层折射
D接收机钟
GPS卫星信号的基频是(2分)
A1575.42MHz
B1227.36MHz
C10.23MHz
D1.023MHz

3技术干扰

(2分)
A星历数据
BC/A 码
CP码
D载波
选点时,要求点位上空无遮挡,以免( )影响。(2分)
A整周跳
B半周跳
C全周跳
D圆周跳
哈尔滨的电离层误差影响比广州的影响(2分)
A大
B小
C相同
D无关
不是GPS用户部分功能的是(2分)
A捕获GPS信号
B解译导航电文,测量信号传播时间
C计算测站坐标,速度
D提供全球定位系统时间基准
SPS是指(2分)
A精密定位服务
B标准定位服务
C选择可用性
D反电子欺骗
精度衰减因子的大小取决于(2分)
A卫星位置
B测站位置
C卫星分布与测站位置
D信号好坏
WGS-84坐标系属于(2分)
A协议天球坐标系
B瞬时天球坐标系
C地心坐标系
D参心坐标系
截止高度角以下的卫星信号(2分)
A未观测
B未记录
C未锁定
D未采用
VDOP称为( )精度衰减因子。(2分)
A平面
B高程
C几何
D时间
三角形是GPS网中的一种(2分)
A基本图形
B扩展图形
C设计图形
D高稳定度图形
采样间隔是:(2分)
A两未知点间距
B两已知点间距
C观测时间间隔
D记录时间间隔
电离层是指( )的大气层。(2分)
A70~1000m
B700~1000m
C700~10000m
D50~1000km
双差模型可消除( )误差。(2分)
A卫星钟
B接收机钟
C多路径
D相位中心
属于空固坐标系的是(2分)
A协议地球坐标系
B北京 54坐标系
C西安 80 坐标系
D协议天球坐标系
GPS外业前制定作业计划时,需要使用的是卫星信号中的(2分)
A星历
BL1 载波
CL2 载波
D历书
SA政策是指(2分)
A精密定位服务
B标准定位服务
C选择可用性
D反电子欺骗
如果环中的各条基线是同时观测的,就叫(2分)
A同步观测
B同步环
C异步观测
D异步环
周跳的检测一般在数据处理的( )环节中进行。(2分)
A预处理
B基线解算
C无约束平差
D约束平差
北京54大地坐标系属(2分)
A协议地球坐标系
B协议天球坐标系
C参心坐标系
D地心坐标系
不是GPS卫星星座功能的是(2分)
A向用户发送导航电文
B接收注入信息
C适时调整卫星姿态
D计算导航电文
最可靠的同步图形扩展方式是:(2分)
A点连式
B边连式
C网连式
D混连式
参考站的电台天线是( )差分信号的设备。(2分)
A接收
B发射
C传输
D产生
环视图是反映测站周围( )的图件。(2分)
A通视条件
B交通条件
C地形条件
D信号遮挡情况
GPS定位中,一般要求 PDOP值大于6。(2分)
长基线的静态相对定位中,整周未知数的解算通常采用浮动解。
双差可消除接收机钟差影响。
RTD 就是实时伪距差分。
精度衰减因子越大,位置误差越小。
基线向量是由两个点的单点定位坐标计算得出的。
采用双频观测可消除电离层折射的误差影响。
电磁波的频率越低,电离层折射的影响越大。
精度衰减因子是权系数阵主对角线元素的函数。
较短基线的静态相对定位中,整周未知数的解算通常采用固定解。
码相位测量的测距精度要高于载波相位测量的测距精度。
DOP值越大,GPS定位精度越高。
GPS定位的最初成果为 WGS-84 坐标。
差分定位与相对定位的主要区别是有数据链。
接收机号可以不在现场记录。
大地高是沿法线到参考椭球面的距离。
目前的几大卫星定位系统(GPS、GALILEO、GLONASS、NAVSAT、北斗)中GPS的卫星数最多,轨道最高。
同步环就是同步观测基线构成的闭合环。
发射电台随流动站一起移动。
遮挡图就是遮挡干扰信号的设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