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批评史
下面哪部作品是我国文论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诗学论文?()
A.《毛诗序》
B.《典论、论文》
C.《沧浪诗话》
D.《文心雕龙》
“发愤著书”说的提倡者是()。
A.陆机
B.司马迁
C.屈原
D.韩愈
屈原首次明确提出的诗论主张是()。
A.发愤著书
B.诗言志
C.发愤抒情
D.诗缘情
提出“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观点的批评家是()。
A.王逸
B.班固
C.王充
D.扬雄
我国文论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诗学论文是()。
A.《文赋》
B.《尧典》
C.《毛诗序》
D.《楚辞章句序》
称“诗言志”说为儒家诗论“开山的纲领”的人是()。
A.朱光潜
B.朱自清
C.王国维
D.陈中凡
先秦诸子中最重视文艺的是()。
A.儒家
B.道家
C.佛家
D.墨家
有意而言”“有为而作”的作者是:()
A.苏轼
B.白居易
C.杜甫
D.刘禹锡
李贽文学思想的中心是强调()
A.“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B.“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C.“童心说”
D.“性灵说”
苏轼“随物赋形”的观点是在()提出的。()
A.《自评文》
B.《与二郎侄》
C.《评韩柳集》
D.《答谢民师推官书》
尊苏一派的代表人物是:()
A.王若需
B.严羽
C.元好问
D.陆游
从《史记》对汉高祖和汉武帝的记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司马迁的()。
A.“究天人之际”的精神
B.“发愤著书”的精神
C.“实录”精神
D.“主文而谲谏”精神
活法”说首先出现在:()
A.《童蒙诗训》
B.《夏均父集》
C.《后山诗话》
D.《谈从》
诗言志”理论的最早概括出现于()
A.《老子》
B.《庄子》
C.《春秋》
D.《尚书》
下面哪部作品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的诗文总集》()
A.《诗品》
B.《文心雕龙》
C.《文选》
D.《文赋》
提出“体格声调、兴象风神”观点的是:()
A.李攀龙
B.王世贞
C.胡应麟
D.李梦阳
《杂体诗序》的作者是:()
A.江淹
B.左思
C.阮籍
D.郭璞
我国第一篇讨论文学创作全过程的专论是:()
A.《毛诗序》
B.《文赋》
C.《尚书、尧典》
D.《典论、论文》
“文变染乎___,兴废系乎___。”出自()
A.《诗品》
B.《文赋》
C.《诗格》
D.《文心雕龙》
庄子的“得意而忘言”说对古代文学理论的影响,主要是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中注重()。
A.言意并重的传统
B.“意在言外”的传统
C.“神在形外”的传统
D.形神并重的传统
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的文论家是()
A.曹丕
B.陆机
C.刘勰
D.钟嵘
] 朱熹《论语章句集注》对孔子“诗可以兴”中的“兴”的解释是()。
A.和而不流
B.引譬连类
C.感发志意
D.考见得失
王国维的文学思想除了受到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学思想影响外,还受到西方哲学家、美学家()。
A.克罗齐的影响
B.康德、叔本华的影响
C.卢梭、狄德罗的影响
D.培根、休谟的影响
传为王昌龄所作的《诗格》从创作心理学的角度提出的构思境界有()
A.意境
B.情境
C.物境
D.情景
曹丕《典论》中对于文学批评的主要观点集包括()
A.论作家
B.论文体
C.论文章的价值和作用
D.论声律
最早把四声应用到诗歌创作上的诗人是()。
A.陶渊明
B.曹植
C.谢灵运
D.沈约
唐代近体诗是在沈佺期和()手中完成格律化的定型。
A.陈子昂
B.骆宾王
C.杜甫
D.宋之问
钟嵘最推崇的诗人是()。
A.陶渊明
B.曹植
C.谢灵运
D.陆机
被钟嵘认为是“元嘉”诗歌的代表人物是()。
A.陶渊明
B.曹植
C.谢灵运
D.沈约
“《文心》体大而虑周,《诗品》思深而意远。”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
A.章太炎
B.鲁迅
C.章学诚
D.梁启超
刘勰把风格归纳为八种类型,见于()。
A.《时序》
B.《情采》
C.《体性》
D.《风骨》
刘勰《文心雕龙》集中论述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的专篇名()。
A.《时序》
B.《情采》
C.《神思》
D.《宗经》
“东则由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斯多德之《诗学》,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式。”这一段话的作者是()。
A.王国维
B.章太炎
C.鲁迅
D.梁启超
儒学成为钦定的官学是在()时代。
A.汉武帝
B.汉成帝
C.汉宣帝
D.汉文帝
“立言者贵于助教”主张的提出者是()。
A.葛洪
B.班固
C.王充
D.扬雄
我国第一篇讨论文学创作全过程的专论是()。
A.《毛诗序》
B.《文赋》
C.《尚书·尧典》
D.《典论·论文》
被称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论专篇是()。
A.《毛诗序》
B.《文赋》
C.《尚书·尧典》
D.《典论·论文》
“六义”最初的顺序,排在第二位的是()。
A.赋
B.雅
C.比
D.风
六义”之名最早见于()。
A.《毛诗序》
B.《尚书尧典》
C.《诗经》
D.《周礼·春官》
结束汉代今、古文经学之争的学者是()。
A.郑玄
B.董仲舒
C.马融
D.王充
《毛诗序》中提到的诗歌创作为政治服务的主要方式是()。
A.“诗言志”
B.“劝百讽一”
C.“上以风化下”
D.“下以风刺上”
扬雄提出的有关“赋”的主要观点有()。
A.赋是“童子雕虫篆刻”
B.赋的特点是“劝百讽一”
C.“诗人之赋丽以则”
D.“辞人之赋丽以淫”
提出“诗言志”命题的先秦典籍有()。
A.《墨子》
B.《庄子》
C.《荀子》
D.《尚书》
荀子开后世()三位一体文学观的先河。、征圣、
A.自然
B.文质
C.明道
D.征圣
由孟子开创的文学批评方法有()。
A.以意逆志
B.品第高下
C.知人论世
D.神韵说
陆机的审美理想是()。
A.应
B.和
C.悲
D.艳
以下与声律论有关的选项有()。
A.声律论的建立与汉语音韵学的发展有关。
B.与当时佛经的转读音译有关,这是陈寅恪在《四声三问》一文中提出的。
C.汉字的四声最早是周颙发现的。
D.最早把四声应用到诗歌创作上的诗人则是沈约。
以下与刘勰有关的选项有()。
A.字彦和
B.祖籍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
C.东晋以后世居建康(今江苏南京)
D.青年时期随僧祐在定林寺整理佛经,期间撰成《文心雕龙》。
下列篇章中属于刘勰“文之枢纽”的有()。
A.《明道》
B.《原圣》
C.《辨骚》
D.《宗经》
钟嵘认为五言诗的源头有()。
A.《楚辞》
B.《大雅》
C.《小雅》
D.《国风》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