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河南师范大学美学概论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美
B.审美关系
C.审美活动
D.现实生活
美学的学科性质是( )
A.人文学科
B.社会学
C.政治学
D.文化学
“美学研究艺术”这个观点来自于( )
A.柏拉图
B.黑格尔
C..康德
D.尼采
被称为“美学之父”的是( )
A.康德
B.柏格森
C.莱布尼茨—沃尔夫
D.鲍姆加登
提出艺术的功能“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是( )
A.孔子
B.梁启超
C.孟子
D.庄子
鲍姆加登的专著《美学》出版于 ( )
A.1850年
B.1875年
C.1785年
D..1750年
柏拉图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是 ( )
A.理念论
B.先验主体论
C.绝对精神论
D.现象学
马克思存在论根基是 ( )
A.唯物论
B.实践论
C.社会观
D.理性观
中国当代美学理论的哲学基础是 ( )
A.先验主体论
B.理念论
C..本体论
D.唯物史观
“人生大舞台,舞台小人生”这句话说明 ( )
A.审美活动是人类的基本活动和生存方式之一
B.审美活动在人类所有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
C.审美活动在人类所有活动中的独立性
D.审美活动和人生实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考古发掘的大量文物说明审美起源于( )
A.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B.人类的物质生产
C.人类的审美活动
D.人类的思想创新
冯友兰先生认为高级的人生境界是 ( )
A.自然境界
B.功利境界
C.道德境界
D.天地境界
审美关系属于人与世界的 ( )
A.本体论关系
B.价值论关系
C.存在论关系
D.功能论关系
审美关系的建构借助于 ( )
A.理性认识
B.感性形式
C.情感诉求
D.理智思考
审美活动、审美关系偏重于客体方面的呈现便生成各种各样的( )
A.审美形态
B.审美经验
C.审美需要
D.审美形式
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不同于动物本能的生命活动的一种本质特征是( )
A.审美经验
B.审美需要
C.审美理想
D.审美情趣
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之一,应是( )
A.自律性
B.他律性
C.自律性和他律性的统一
D.功利性
费尔巴哈十分精辟的指出:“只有人,对星星的无目的的仰望能够给他以上天的喜悦”,这句话表明( )
A.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本己性的存在方式
B.审美活动具有自律性
C.审美活动作为价值活动的特殊性
D.审美活动是最具有个性化的精神活动
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可能并具有现实性的根本条件是( )
A.审美形态
B.审美活动
C.审美经验
D.审美教育
审美惊异的发生,属于( )
A.精神的生成与发展
B.一般生活中的好奇的发生
C.理性思考的生发
D.意欲实现占有的强烈兴奋的形成
在澄明之境中,人与人、人与对象、人与自然之间的状态是( )
A.生动和谐
B.优美娴静
C.激烈竞争
D.互不影响
色彩、线条、形状、音响等转化为审美条件构成因素的重要基础的原因是( )
A.它们本身具有美的属性
B.事物的客观属性
C.变现事物存在的形式
D.人们对它们具有感性经验
审美对象之所以不同于一般活动的对象,根本上就在于它的特征具有( )
A.审美条件向审美对象的现实转化
B.非实体性与开放性
C.审美对象自身的客观条件
D.能生动逼真地展现出对象的气韵和神貌
审美中贯穿始终的理论基石是( )
A.审美需要
B.审美关系
C.审美情趣
D.审美活动
在陶器的生产和制作中,审美特征尤为明显的是( )
A.装饰化的器物造型
B. 器物装饰
C.固定装饰
D.非固定装饰
人类意识最早的发端为( )
A.原始意识
B.宗教意识
C.科学意识
D.道德意识
提出“劳动先于艺术”的是( )
A.毕谢尔
B.马克思
C.普列汉诺夫
D.格罗塞
比较系统提出游戏理论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美学家是( )
A.柏拉图
B.康德
C.席勒
D.弗雷泽
对于审美活动的发生,18世纪德国著名美学家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提到的概念是( )
A.自由游戏说
B.生物本能说
C. 巫术说
D. 劳动说
审美趣味的表现是( )
A.能力或鉴赏力
B.体力和脑力
C.创造力和生产力
D.兴趣和品位
E.知识和意志
在审美体验的瞬间,主体的哪些心理因素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
A.感知与理解
B.欲望
C.兴趣
D.想象
E.意志
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有( )
A.惊异
B.体验
C.澄明
D.理解
E.感知
审美对象的物质因素包括( )
A.色彩
B.线条
C.形状
D.音响
E.被人的耳目所直接把我的感性属性
符合审美活动开放性的是( )
A.言有尽而意无穷
B.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C.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D.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E.胸中勃勃,碎有画意
审美形态首先是( )
A.人生存在的理性形式
B.人生存在的感性形式
C.作家主观世界的表现形式
D.作家审美理想的表现形式
审美形态一旦生成就具有 ( )
A.稳定性和永恒性
B.普遍性
C.局限性
D.广泛性
象征思维的特征 ( )
A.联想
B.再造想象
C.抽象
D.对比想象
中西审美实践方式的不同证明了审美形态的( )
A.历史性
B. 二重性
C. 贯通性
D.兼容性
下列关于审美形态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人类的神秘活动丰富多样,审美形态也是千姿百态
B.审美形态是一种感性的形态,但不是一种逻辑分类形式
C.审美形态是人们的审美实践活动中复杂多样的人生样态
D.审美形态的形成发展离不开社会文化
把人的感觉看作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的思想家是( )
A.黑格尔
B.马克思
C.亚里士多德
D.卢梭
在西方美学史上,美学学科的独立以1750年( )著《美学》一书为标志
A.黑格尔
B.康德
C.鲍姆嘉通
D.卢梭
在西方美学史上,博克认为从心理效应上( )与丑非常相似,都给人痛苦与不快
A.崇高
B.优美
C.喜剧
D.和谐
霍布斯的喜剧主张是( )
A.突然荣耀说
B.预期失望说
C.生命的机械化
D.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
柏格森的喜剧主张是( )
A.预期失望说
B.突然荣耀说
C.生命的机械化
D.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论述中,明确地指出悲剧审美的内涵,就在于引起人的( )
A.思考和感悟
B.审美愉悦
C.联想和想象
D.怜悯和恐惧
] 审美形态的悲剧所具有的形式特征是( )
A.有价值的食物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冲突、毁灭
B.怪诞、变形、非理性
C.反常、混乱、恶性刺激
D.无价值的事物表现出的形体的变形,语言的乖讹、夸张、倒错,行为的虚假、自相矛盾
明确地使用“崇高”一词,并且把崇高与优美对立起来,使两者成为美学范畴的美学家是( )
A.毕达哥拉斯
B.爱迪生
C.托马斯班纳特
D.博克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长河落日圆”等境界,可谓“千古壮观”。这种审美形态是( )
A.崇高
B.悲剧
C.伟大
D.荒诞
古曲《春江花月夜》所属的审美范畴是( )
A.优美
B.崇高
C.悲剧
D.喜剧
从审美对象看,审美形态还是一种( )
A.逻辑分类形式
B.感性存在形式
C.理性反思形式
D.逻辑总结形式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