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河南师范大学比较教育

法国整个中学阶段最重要的一次考试是( )。
A.定向考试
B.专业分班考试
C.中学毕业会考
D.“一年级”期末考试
1917年国会通过了( ),规定联邦政府拨款资助各州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A.《莫雷尔法》
B.《史密斯——修士法》
C.《退伍军人重新适应法》
D.马兰计划
1971年,美国教育总署署长西德尼·马兰提出( ),其核心内容是要求以职业生涯为中心,把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结合起来。
A.《莫雷尔法》
B.《史密斯——修士法》
C.《退伍军人重新适应法》
D.“生计教育计划”
日本在1872年颁布( ),标志着日本国民教育制度正式诞生。
A.《学制》
B.《学校令》
C.《教育敕语》
D.《教育令》
美国教育行政体制是典型的( )。
A.中央集权制
B.地方分权制
C.中央与地方合作型
D.教育行政独立制
美国的中间学区属于 ( )教育行政。
A.联邦教育行政
B.州教育行政
C.地方教育行政
D.基层学区教育行政
1890年,日本颁行( ),明确教育的方针在于忠君爱国,确立了军国主义的国家主义伦理。
A.《学制》
B.《学校令》
C.《教育敕语》
D.《大学令》
美国现行的学制是典型的( )。
A.双轨制
B.单轨制
C.混合制
D.分支型学制
( )是美国小学最流行的形式。由一名教师负责一个班级(通常是分级制)全部科目的教学任务,教师整天与固定的一个较小班级的低年级学生在一起,以便了解学生。
A.科任制
B.双重进度制
C.小队教学
D.包班制
日本现行的教育行政领导体制类型为( )。
A.中央集权制
B.地方分权制
C.教育独立制
D.中央与地方合作型
美国的教育改革方案中, 主张围绕不同“课题”展开广泛而深入探讨,并把幼儿园到高中毕业所学的的知识分为12个大类课题的计划是( )。
A.《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B.《2061计划》
C.《美国2000:教育战略》
D.《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
提出“一流学校必须有一流的教师”口号,拨专款建立全国中小学教师教学质量审查和认定机构的总统是( )。
A.布什
B.克林顿
C.奥巴马
D.里根
日本实施( )年义务教育制度。
A.9
B.10
C.11
D.12
标志着英国国家开始干预教育的的历史事件是( )。
A.1833年,英国议会通过第一笔为数2万英镑的教育拨款。
B.1870年《初等教育法》通过。
C.1880年英国开始实行5-10岁的强制性初等教育。
D.1902年英国通过了《巴尔福法案》。
( )通过国家在民间教育团体力所不及的地方填补空缺来为全国提供良好的学校教育,形成了英国教育史上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并存的“双重教育制度”。

A.《拨款法案》
B.《福斯特法案》
C.《巴尔福法案》
D.《巴特勒法案》
下面关于日本“各种学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一般为单科性质
B.学校规模较小
C.大部分是私立的
D.修业年限一般为三年
( )是英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不仅推动了初等教育的发展,而且建立了公立中等教育体系,不过它并没有建立一个相互衔接的公共教育制度,而是巩固了双重教育制度。
A.《初等教育法》
B.《福斯特法案》
C.《巴尔福法案》
D.《巴特勒法案》
提出中等教育要面向全体儿童,适应不同能力、不同兴趣的儿童需要,把初等后学校分为文法学校、现代中学、初级技术学校三种学校类型的文件是( )。
A.《1870年教育法》
B.《巴尔福法案》
C.《巴特勒法案》
D.《哈多报告》
( )确立了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一直到继续教育的公共教育体系,提出“人人受中等教育”的口号,为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A.《哈多报告》
B.《1870年教育法》
C.《福斯特法案》
D.《1944年教育法》
《罗宾斯报告》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提出( )。
A.实行高等教育双重制
B.改革中学结构,发展综合中学
C.改革师范教育
D.重视发展可续技术教育
日本高中阶段的定时制高中和函授制高中同企业合作,双方互相承认学分,这种合作方式称为( )。
A.企业内职业技术教育
B.社会职业技术教育
C.产学合作
D.委托学习
( )是英国中等教育中最具特色的一个阶段,包括中学最高的两个年级,大致相当于一般意义上的高中,一般附设在文法学校下,是整个中等教育与大学相连接的重要环节。
A.综合中学
B.中间学校
C.第三级学院
D.第六学级
( )既注重学术性课程,有注重职业类课程,学校规模大,学生可达千名以上,可满足学生升学、就业、进修提高等多种目的。
A.公学
B.第六学级
C.第三级学院
D.第六级学院
按照法律规定,日本的各类大学,都归( )管辖。
A.日本内阁
B.文部省
C.教育委员会
D.市町村委员会
德国联邦水平的教育行政机构是( )。
A.各州文化教育部
B.联邦教育和科学部
C.专区教育部
D.市县教育部
德国职业教育中,由企业和公立职业学校分工合作,在同一时间内培训同一批学徒,他们既要学习专业理论,又要学习实践技能的教育形式,被称为( )。
A.双元制职业教育
B.第二根支柱
C.第二条教育途径
D.职业技术教育年
日本的学前教育机构保育所归( )领导。
A.文部省
B.厚生省
C.内阁大臣
D.文部大臣
在德国,如果想成为国家教师,至少要通过( )次国家考试。
A.1
B.2
C.3
D.4
法国国民教育部通过下设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 )实现其领导。
A.省
B.市
C.县
D.学区
德国基础学校学生成绩最常见计分方式为( )。
A.百分制
B.六分制
C.十五分制
D.评语制
法国的学区长至少应当具有( )学位。
A.国家博士
B.硕士 
C.国家硕士
D.学士
法国初中学校的第一个阶段为( )。
A.观察阶段
B.方向指导阶段
C.预备阶段
D.提高阶段
在德国各种类型的中学中,学术水平最高的是( )。
A.实科中学
B.普通中学
C.综合中学
D.完全中学
法国( )是实施短期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学校,是义务教育的重要补充。
A.职业高中
B.高等技师班
C.短期技术大学
D.技术高中
下列教育机构中,主要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处于法国高等教育金字塔的塔尖的是( )。
A.综合大学
B.大学校
C.高级技师班
D.大机构
目前被成为“残剩的学校”的学校类型是( )。
A.普通中学(主体中学)
B.实科中学
C.完全中学
D.综合中学
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 ),规定联邦政府拨给土地来辅助各州兴办农业和工艺学院,培养工农业专业人才。
A.《祛魔法案》
B.《莫雷尔法案》
C.《国防教育法》
D.《退伍军人重新适应法》
下面关于德国完全中学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完全中学时德国学术基础最好的中学
B.完全中学的课程分为三个课业范围
C.完全中学最后两年的学习成绩不计入中学毕业总成绩
D.完全中学高年级课程分为高级课程和基础课程两种水平
被称为“比较教育之父”的是( )。

A.萨德勒
B.朱利安
C.阿诺德
D.贝雷迪
比较教育第一个发展阶段是( )。
A.史前时代
B.移植时代
C.因素分析时代
D.社会科学方法时代
朱利安的代表性著作是( )。
A.《第七年报》
B.《比较教育》
C.《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
D.《我们从对别国教育制度的研究中究竟能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以下是萨德勒的代表性著作的是( )。
A.《我们从对别国教育制度的研究中究竟能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B.《教育的新时代:比较研究》
C.《比较教育》
D.《德国小学教师的培训》
以下属于康德尔的代表性著作的是( )。
A.《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
B.《教育的新时代:比较教育》
C.《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研究》
D.《加纳的教育和社会变迁》
以下属于世界体系理论代表性人物的是( )。
A.卡诺伊
B.卡尔·马克思
C.布迪厄
D.安德森
提出比较四步法的比较教育学家是( )。
A.诺亚
B.埃克斯坦
C.霍尔姆斯
D.贝雷迪
诺亚和埃克斯坦提出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是( )。
A.比较四步法
B.科学量化法
C.因素分析法
D.借鉴法
霍尔姆斯提出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是( )。
A.比较四步法
B.科学量化法
C.因素分析法
D.问题法
以下是美国国际与比较教育学会会刊的学术期刊是( )。
A.《比较教育》
B.《展望》
C.《比较教育评论》
D.《全球教育展望》
美国的哈佛学院成立于( )时期。
A.教育的改造与初创时期
B.独立前宗主国教育模式的移植时期
C.南北战争至二战前教育制度的创新与确立时期
D.二战后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时期
简要说明朱利安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