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安阳师范学院教育学
材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可观者,邑人奇之,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竭于邑人.不使学。予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人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归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安石《伤仲永》)根据材料分析导致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主要因素。
(阅读理解)一班的A老师正在上《为你打开一扇门》一课,突然,从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的嘟”“的嘟”声,这声音犹如一块巨石落入平静的水面,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紧接着,像有谁下了一道命令“向左看齐”,所有的学生都向左边看去。这是怎么回事,还没等老师喊出话来,坐在靠窗边的同学已经站起来,趴在窗台上向外张望,其他的同学更是着急,他们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一蹦一跳,脖子伸得老长,平时上课就坐不住的索性冲出座位,涌到窗前产他们你扒我,我才住他,争先恐后地向外张望——原来是两辆红色的消防车由南向北从窗前驶过····……教室里恢复平静后,A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想说出末,写下来。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脸堆笑气二班的B老师面对以上的情境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勺而学生却余兴未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B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否则他认为自己“没支有完成教学任务”。(本题4.0分) (问答题)请问:A、B两位老师的做法有何不同,反映了他们哪方面能力素养的优劣? 并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这方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