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新乡医学院流行病学
下列哪种传染病患者必须实行强制性隔离和治疗:
A.皮肤炭疽病
B.淋病
C.AIDS
D.病毒性肝炎
E.霍乱
病例来源于医院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一般只能计算哪种指标:
A.RR
B.OR
C.AR
D.PAR
E.以上均不对
临床试验中采用双盲法是为了控制:
A.选择偏倚
B.信息偏倚
C.观察偏倚
D.混杂偏倚
E.入院偏倚
医生用降糖药物治疗控制病情进展,属于:
A.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D.以上均不是
拟调查某地人群高血压的现患率,可采用何种研究方法:
A.病例对照研究
B.队列研究
C.实验研究
D.现况研究
E.理论研究
现况调查的结果常用下列哪种指标:
A.发病率
B.死亡率
C.患病率
D.病死率
E.罹患率
当某种因素与疾病无关联时:
A.RR=0
B.RR>0
C.RR<1
D.RR>1
E.RR=1
用某种诊断方法判断为阳性人中,实际有病的所占比例称:
A.灵敏度
B.特异度
C.阳性预测值
D.阴性预测值
E.总符合率
一种筛检乳腺癌的实验应用于已经病理检查证实的乳腺癌患者400人和未患乳腺癌400人。结果患癌组有100例阳性,未患癌组有50例阳性。则该试验的特异度为:
A.100/400
B.350/400
C.100/150
D.100/300
E.50/400
病因对疾病的作用在时间上必须在疾病发病:
A.之后
B.同时
C.之前
D.以上都可能
E.以上均不对
一个人患了结核病,其身体消瘦、营养不良、咳血、发烧,该患者吸烟。必需病因是:
A.营养不良
B.结核杆菌
C.吸烟
D.链球菌
E.居住拥挤
疾病分布的季节性升高现象是由于()
A.气象条件的影响
B.人们的生活方式
C.人们的劳动条件
D.风俗习惯
E.人们的文化水平
流行病研究的用途是()
A.探索病因及影响因素
B.评价预防策略和措施的效果
C.疾病监测
D.治疗病人
E.研究疾病的自然史
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在于()
A.提供病因线索
B.帮助认识疾病特征
C.提出治疗方案
D.有助于制定防制策略
E.可以确定病因
下列哪些疾病长计算病死率()
A.关节炎
B.消化道溃疡
C.流行性出血热
D.结核病
E.心肌梗死
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
A.流行病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而临床医学以个体为研究对象
B.流行病学研究以描述疾病和促进健康的分布为起点并分析决定分布的因素,而临床医学从个体的症状、体征和各种理化检查入手以作出临床诊断、治疗
C.流行病学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为目的,而临床医学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D.从学科特征上讲,流行病学具有宏观性,临床医学属于微观范畴
E.流行病学主要研究传染病的特征,而临床医学的重心在非传染病
控制混杂因素作用的方法有:()
A.多因素分析
B.分层分析
C.选用新病例
D.随访观察
E.匹配
分子流行病学中的生物标志包括:()
A.暴露标志
B.效应标志
C.核酸、蛋白质、抗体
D.易感标志
E.突变的基因
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包括:()
A.现况研究
B.生态学研究
C.队列研究
D.实验研究
E.病例对照研究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
A.母婴传播
B.血液传播
C.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D.性传播
E.空气传播
慢性非传染性病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
A.吸烟与饮酒
B.膳食因素和肥胖
C.缺少体力活动
D.病原体感染
E.遗传与基因因素
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病毒性肝炎有:()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丙型肝炎
D.丁型肝炎
E.戊型肝炎
现况调查的目的和用途有:()
A.描述疾病的分布特点
B.早期发现病人
C.直接验证病因假设
D.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
E.治疗病人
现场试验的研究对象最好选择:()
A.对干预措施有效的人群
B.预期发病率高的人群
C.干预对其无害的人群
D.能坚持实验的人群
E.依从性好的人群
队列研究中,表示暴露因素与疾病关联程度的指标有:()
A.RR
B.OR
C.AR
D.PAR
E.PARP
病例对照研究在研究病因时主要缺点有()
A.回忆偏倚答
B.难以得到符合要求的对照
C.统计处理复杂
D.时间顺序有时不清
E.一次只能研究有限的几个因素
影响筛检效果评价的偏倚有()
A.选择性偏倚
B.信息偏倚
C.混杂偏倚
D.领先时间偏倚
E.病程长短偏倚
筛检效果评价主要从哪几方面进行()
A.真实性
B.可靠性
C.收益
D.生物学效果评价
E.卫生经济学效果
影响筛检试验可靠性的因素有()
A.受试对象受检时所处的生物学周期
B.检验人员做试验时所处的生物学周期
C.受试对象的性别
D.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
E.测量仪器的稳定性
筛检的主要目的是()
A.发现某并的可疑患者,并进一步进行确诊和早期治疗
B.对某病的患者进行明确诊断
C.发现高危人群,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延缓疾病的发生
D.在人群中开展疾病的社区防治,提高群众对疾病的认识
E.了解疾病的自然史
关于筛检,以下哪些陈述是正确的()
A.所筛检的疾病有可识别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B.对于筛检计划必须要考虑它的成本与效益问题
C.对筛检阳性者,有确实的诊断手段和治疗措施
D.筛检是用来发现人群中病情严重的病人
E.用于筛检的方法能够被群众所接受
在下列有关串联联合试验的陈述中,有哪几个说法是正确的()
A.串联试验可以提高灵敏度
B.串联试验可以提高特异度
C.串联试验可以提高阳性预测值
D.串联试验可以提高阴性预测值
E.串联试验是指全部筛检试验中任何一项筛检试验结果阳性就可定为阳性
下列哪些属于实验流行病学的优点()
A.实验设计中用了随机化原则进行分组,减少了偏倚
B.时间顺序合理,先因后果
C.实验过程可以实现标准化
D.依从性好
E.盲法的应用更有利于减少偏倚
关于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研究对象,以下哪些说法是对的()
A.选择未患病的人群
B.选择对干预措施有效的人群
C.研究对象应该有代表性
D.选择患病人群
E.选择容易随访的人群
关于试验流行病学研究的样本量估算,以下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水平要求越高,样本量越大
B.把握度要求越高,则所需样本量就越大
C.单侧检验比双侧检验所需样本量大
D.干预效果越明显,所需样本量越大
E.分组变量越少,则所需样本量越大
在试验流行病学研究中设立对照可避免()
A.不能预知的结局
B.向均数回归现象
C.霍桑效应
D.安慰剂效应
E.未知因素的影响
病例对照研究中,为了控制混杂偏倚,在资料分析阶段应采用()
A.限制的方法
B.多因素分析模型处理
C.校准检查仪器的方
D.随机化的方法法
E.分层分析的方法
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主要包括()
A.病例分析
B.现患调查
C.队列研究
D.实验研究
E.病例对照研究
下列哪项是现况研究的常用疾病率指标()
A.发病率
B.患病率
C.感染率
D.检出率
E.罹患率
病例对照研究之所以需要设立对照组,是因为()
A.某些研究因素在两组可比
B.设立比较组,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C.设立对照增大样本,可达到统计学要求
D.借助于具有可比性的对照中的暴露,正确评估病例中的暴露,判断两组暴露有否差别
E.比较两组中的发病比例,以判断暴露于疾病之间的关联
有关标化比的叙述中,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A.当研究对象的数目较少时使用该指标
B.当结局事件的发生率较高时使用该指标
C.在职业流行病学研究中常用该指标
D.标化比实际上就是标化率
E.在队列研究中,标化比实际上是一个效应测量指标
有关混杂偏倚的控制,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在设计时,应可能将所有的混杂因素进行配比
B.在设计时,即可对两组研究对象的选择做某些限制,以保证两组样本的同质性
C.标准化法可用于控制混杂
D.可用分层分析来分析和控制混杂
E.常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来控制混杂
有关累计发病率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适宜于人口不稳定的队列
B.用观察开始时的人口数作分母
C.以观察期内的发病或死亡人数作分子
D.任何情况下其流行病学意义是明确的
E.是队列研究中一个有用的效应测量指标
队列研究中对照人群的选择一般有哪几种()
A.内对照
B.自身前后对
C.特设对照照
D.总人口对照
E.多重对照
开展历史性队列研究所需要具备的特殊条件包括()
A.应有足够数量的完整可靠的过去某段时间内研究对象的暴露资料
B.应有明确的检验假设
C.所研究疾病的发生率或死亡率应较高
D.应明确规定结局变量
E.应有完整可靠的过去某段时间内研究对象的结局资料
队列研究的目的包括()
A.描述疾病的分布
B.检验病因假设
C.早起发现病人,以利早期治疗
D.评价预防措施效果
E.研究疾病的自然史
队列研究中有关暴露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
B.指皮肤对外的暴露
C.指具有某种待研究的特征或行为
D.指给予了某种干预措施
E.可以是有害的,也可以是有益的
适合普查的疾病应是()
A.人群患病率较高的疾病
B.对该疾病有有效预防措施的疾病
C.疾病自然史不清楚的疾病
D.疾病后果严重的疾病
E.易于诊断的疾病
以下关于现况研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A.设计时研究对象不需要分组
B.可以探讨因果联系
C.可计算患病率
D.可描述各特征人群疾病分布
E.资料分析时研究对象不需要分组
现况研究样本量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
A.预期患病率
B.疾病患病率
C.允许误差
D.把握度
E.变异度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