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新疆开放大学-刑法学

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广义的刑法包括( )。
A、刑法典、单行刑法、司法解释
B、刑法典、附属刑法、司法解释
C、刑法典、刑诉法典、司法解释
D、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
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机关是( )。
A、各级人民法院
B、各级人民检察院
C、各级司法行政机关
D、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刑法立法解释具有与刑法同等的效力。( )
我国刑法的整体框架分为总则、分则、附则三个部分。( 对)
1997年3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汉斌所作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草案)的说明》作为刑法的修订说明,属于宪法解释。(错 )
文理解释是指按照立法精神,联系有关情况,对刑法条文从逻辑上所作的解释。(错 )
根据解释的效力进行区分,刑法的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宪法解释。( 错)
刑法第94条规定:“本法所称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该条关于司法工作人员的解释属于立法解释。(对 )
扩张解释是根据立法原意,对刑法条文超过字面意思的解释。(对 )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 C )相适应。 A、人身危险性和承担的刑事责任
B、社会危害性和承担的刑事责任
C、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
D、犯罪态度和承担的刑事责任
甲某在打电话时无意中发现电话机旁市检察院的举报箱中露出一封信,随手取出。发现该信举报该市某局长乙某有受贿4万多元的犯罪事实。甲某与乙某熟识,便将举报信交给乙某。乙某当即酬谢甲某8000元现金。事后,乙某与行贿者串通,并销毁了有关罪证。(D )
A、甲某构成敲诈勒索罪
B、甲某构成包庇罪
C、甲某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D、甲某不构成犯罪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刑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该规定体现了我国刑法的(B )。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C、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D、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甲在新刑法生效以前实施的某一行为,新的刑法规范认为是犯罪,而旧的法律认为不是犯罪,此时法院宣告甲无罪,这在本质上坚持了(B )。
A、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B、罪刑法定原则
C、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D、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派生出以下原则:排斥习惯法;排斥绝对不定期刑;禁止有罪类推;禁止重法溯及既往;明确性原则;严格解释原则;实体的正当程序原则。( 对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是宪法规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刑法中的具体体现贯彻和体现。(对 )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就是在形式上坚持绝对的平等。(对 )
万某于1996年12月2日,因投机倒把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期3年,万某未上诉。1997年10月1日新刑法生效后,万某以新刑法中取消投机倒把罪为由,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诉,要求依新刑法改判其无罪,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对万某的申诉法院应支持,因按刑法从旧兼从轻原则,万某应无罪。
B、对万某的申诉不能支持,但可以对其减刑。
C、对万某的申诉不能支持,因新刑法对已经生效的判决不具有溯及力。
D、对万某的申诉不能支持,还应撤销其缓刑,改判实刑,因其不服管理
韩国公民金某曾在印度、缅甸、泰国等国多次进行国际贩毒犯罪活动,并曾被其所属国韩国通缉。某日,金某到我国境内旅游被拘捕,金某即以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也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犯罪为由提出抗议。我国依法可以对李某采取下列措施:(C )。
A、无权进行刑事追诉,应当立即驱逐出境
B、因其是国际犯罪,应交国际法院制裁
C、可以对其进行刑事追诉,依据是对国际犯罪的普遍管辖权
D、可以对其进行追诉,但审判要有韩国、印度、缅甸、泰国等国的共同参与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一个A国人在一列行驶于我国境内的B国列车上对C国公民实施故意杀人的行为,应当适用(D )。
A、A国刑法
B、B国刑法
C、C国刑法
D、我国刑法
某国驻日大使馆武官甲在乘坐中国民航北京至美国旧金山的航班上与我国留日学生乙接头,收买我国国家秘密,对甲应当:( B )。
A、依照我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其刑事责任
C、由日本有关方面处理
D、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下列哪些行为实施后,可以不适用我国刑法( D)。
A、中国公民甲在日本故意杀人的
B、某省教育厅厅长在美国收受他人财物的
C、某军人在国外泄漏国家军事秘密
D、某中国公民在美国盗窃300美金
张某乘坐我国船舶经过新加坡时与邻座一乘客发生口角,争执中张某掏出一三角刮刀,猛地向该乘客刺去,遂将邻座刺死,张某的行为(B )。
A、适用新加坡刑法B、适用中国刑法
C、可适用中国刑法,也可适用新加坡刑法
D、适用第三国刑法
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实施犯罪时,我国有限制地对其行使管辖权,所根据的原则是( D)。
A、属人原则B、属地原则
C、普遍管辖原则D、保护原则
我国刑法规定在我国领域内的犯罪是指( C)。
A、受害人居住地在我国领域内
B、犯罪人居住在我国领域内
C、犯罪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D、受害人与犯罪人均居住在我国领域内
关于我国《刑法》的适用范围,下列说法中哪一项是正确的(B )。
A、所有在我国船舶、航空器、国际列车上发生的犯罪
B、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的犯罪
C、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构成犯罪的
D、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在我国境内的犯罪
某外国公民劫持甲国民航公司一架客机降落在我国某国际机场,则对其适用( A)刑法。
A、中国
B、某外国
C、甲国
D、中国或甲国
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适用我国刑法,必须是(C )。
A、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B、按照犯罪地法律应受处罚的-
C、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并按照犯罪地法律应受处罚的
D、犯罪地国家未对其处罚的
我国刑法对于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D )。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
我国《刑法》第6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这里的“特别规定”包括(ABD )。
A、我国港澳特别行政区法律作出的特别规定
B、自治区人大针对刑法所作的变通规定
C、自治州人大针对刑法所作的补充规定
D、刑法实施后,新制定的特别刑法、附属刑法所作的特别规定
现行刑法对下列哪种情形有溯及力( BC)。
A、1997年9月30日以前(现行刑法生效前)发生的犯罪,现行刑法与行为时刑法对
该犯罪行为的规定是完全相同的
B、犯罪行为由现行刑法生效前继续到生效后,而现行刑法与行为时刑法都认为是犯罪的,但现行刑法处罚较重的
C、犯罪行为由现行刑法生效前连续到现行刑法生效后,而现行刑法与行为时刑法都认为
是犯罪,但新法处罚较重的
D、行为发生在1997年1月6日,法院在1997年5月3日判决有罪,处有期徒刑10年。该案件在1997年12月6日提起再审
某甲5月到中国旅游。美国方面通过国际刑警组织通报中国警方,请求中国警方将甲逮捕。经查甲某从未向中国贩卖过毒品,也未在中国贩卖过毒品。我国依法可以对甲采取下列措施:(ACD )
A、实行逮捕
B、立即驱逐出境
C、由我国司法机关审判
D、应美国请求实行引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本法应负刑事责任,但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CD )处罚。
A、从轻
B、从重
C、减轻
D、免除
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可以理解为(C )。
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
B、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
C、不构成犯罪
D、是缩小刑罚打击面的策略
甲因与别人勾搭成奸而欲杀夫另嫁。一日,甲听信巫婆教唆,将一张画有人形和写有其夫名字的纸符烧毁,取少许纸灰,拌入白糖中,让丈夫喝下,企图依靠神力将其杀死。奸情败露后,甲交待此事而案发。甲的行为( C)。
A、属于故意犯罪
B、属于事实认识错误
C、不构成犯罪
D、属于意外事件
我国刑法处罚的是(A )。
A、构成犯罪的行为
B、一切违法行为
C、造成了社会危害的行为
D、触犯了行政法的行为
1810年《法国刑法典》第1条规定:法律以违警罚所处罚之犯罪,为违警罪。法律以惩治刑所罚之犯罪,称轻罪。法律以身体刑或名誉刑所罚之犯罪,称重罪。以这种形式规定的犯罪概念,学理上称之为形式概念。(对 )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概念,属于犯罪的实质概念。(错 )
各国刑法关于犯罪的概念,主要有犯罪的形式概念、犯罪的实质概念和犯罪的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概念。(对 )
如果一个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国家就不能将之作为规定为犯罪而加以惩罚。(对 )
具有一定严重程度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 对)
刑事违法性既是犯罪的本质特征,也是划分犯罪行为与一般违法行为的基本界限。(错 )
刑事违法性作为犯罪的本质特征,体现了刑法的限制和保障机能。(错 )
行为的刑事违法性是社会危害性的基础。(错 )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概念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总标准。(对 )
犯罪构成的要件,是指成立(或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对
犯罪客体,就是犯罪对象。错
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对
犯罪对象是犯罪的构成要件之一。错
刑法理论将犯罪行为按照其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对犯罪客体作不同层次的概括,从而把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直接客体三类。(对 )
犯罪的一般客体是对同类客体的抽象和概括。(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