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周口师范学院汉语史
中古产生的词头是()
A、 有
B、 于
C、 阿
D、 老
汉语中最早产生的名词词尾是
A、 子
B、 儿
C、 头
D、 者
疑问代词“孰”主要用于选择,而且只能用于()
A、 主语
B、 宾语
C、 定语
D、 状语
王力先生认为形尾(动态助词)的产生,是()汉语的一个重要的发展
A、 上古
B、 中古
C、 近代
D、 现代
中古产生的第三人称代词有()
A、 之、其、伊
B、 渠、伊、他
C、 咱、俺
D、 洒、洒家
只能用于主语的疑问代词是()
A、 孰
B、 谁
C、 何
D、 奚
子”是先秦时期产生的名词词尾(后缀、虚语素),但其普遍应用是在以后
A、 先秦
B、 汉代
C、 魏晋
D、 南北朝
“第”从()开始用为序数的词头
A、 秦
B、 魏晋
C、 汉代
D、 战国时期
王力认为现代汉语指示代词“这”的来源可能是()
A、 者
B、 适
C、 之
D、 遮
古汉语有基数和序数,但没有()
A、 倍数
B、 分数
C、 概数
D、 小数
去岁会游帝里春,杏花开过各离秦”此句的“过”是()
A、 动词
B、 趋向动词
C、 动态助词
D、 运行动词
语气词“呢”的源词是()
A、 你
B、 尔
C、 若
D、 那
“几”是()汉语就有的问数量的疑问代词
A、 上古
B、 中古
C、 近代
D、 现代
“长江不应满,是侬泪成许”的“侬”是()
A、 第三人称代词
B、 指示代词
C、 第一人称代词
D、 第二人称
上古末期产生的名词词头是()
A、 有
B、 伊
C、 阿
D、 老
老”是()时期产生的名词词头(前缀、虚语素)
A、 汉
B、 魏晋
C、 唐代
D、 宋代
上古时期“之”如果用于定语位置,一定是()
A、 第三人称代词
B、 指示代词
C、 兼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
D、 既非人称代词也非指示代词。
“山容洗得如烟瘦,地脉流来似乳肥”一句中,“来”是()
A、 名词
B、 动词
C、 趋向动词
D、 助词
老李苦口婆心的一番(),才说服了两家同归于好
A、 秦碑
B、 汉碑
C、 隋碑
D、 唐碑
汉字是()
A、 甲骨文
B、 钟鼎文
C、 石鼓文
D、 器铭
秦国早期使用的文字,也籀文()
A、 Liu文
B、 金文
C、 铭文
D、 契文
普通话的辅音声母有()
A、 石鼓文
B、 金文
C、 甲骨文
D、 铭文
英语“SheteachesEnglish”(她教英语)中的“es”表示的语法范畴有()
A、 苍颉
B、 王羲之
C、 程邈
D、 钟徭
汉语“他在读书”的“他”()
A、 行书
B、 楷书
C、 草书
D、 隶书
综合性的语法手段中没有
A、 楷书
B、 行书
C、 隶书
D、 草书
分析性的语法手段是
A、 隶书
B、 楷书
C、 行书
D、 草书
下列语言学术语与语法意义有关的是
A、 人、大、天、长、目
B、 夫、取、好、孝、保
C、 丰、甫、稻、力、年
D、 戈、矢、武、辟
下列语言学术语中与语法形式有关的是
A、 山东大汶口的陶器
B、 西安半坡村的陶器
C、 浙江河姆渡的耒耜
D、 浙江良渚文化的木刻
aoeiuü的不同是____的不同()
A、 旧石器时代的早期
B、 新石器时代的晚期
C、 奴隶社会的晚期
D、 封建社会的早期
上古指示代词有()
A、 其彼
B、 之斯
C、 是此
D、 尔若
汉语指示代词“那”的源头可能是(本题4.0分)
A、 如
B、 尔
C、 宁
D、 若
动态助词“了、着”产生于时期
A、 上古
B、 中古
C、 近代
D、 现代
汉语中,交与介词和交与连词始终是同一的,如()
A、 及、与
B、 共、同
C、 和、跟
D、 就、将
汉代之前汉语初步具有代词系统,但人称代词只有()
A、 第一人称代词
B、 第二人称代词
C、 第三人称代词
D、 无定代词
下面()“得”字近似于动态助词“着”
A、 摘得菊花携得酒,绕村骑马思悠悠。(白居易)
B、 更劝残杯看日影,犹应趁得鼓声归。(同上)
C、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郑谷)
D、 长戈拥得上戎车,回首香闺泪盈把。(韦庄)
上古汉语中()经常用为形容词、副词的词尾(后缀、虚语素),如“块然”
A、 然
B、 若
C、 尔
D、 如
汉语指示代词“那”的源头可能是
A、 如
B、 尔
C、 宁
D、 若
简要介绍《史记》一书。
简述姓和氏的异同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