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起专)
1. (单选题)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本题3.5分) A、 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 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C、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 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
2. (单选题) 我国的国体是()(本题3.5分)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人民民主专政 C、 民主共和制 D、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3. (单选题)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本题3.5分) A、 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B、 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C、 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形式 D、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4. (单选题) 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本题3.5分) A、 生产力的发展 B、 科学文化的发展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构成的生产方式的发展 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5. (单选题) 一个认识的完整过程是( )(本题3.5分) A、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 实践——认识——实践 C、 概念——判断——推理 D、 感觉——知觉——表象
6. (单选题)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本题3.5分) A、 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 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C、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 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
7. (单选题) 上层建筑由两个部分构成。它们是( )(本题3.5分) A、 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B、 政治关系和法律关系 C、 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 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8. (单选题) 阶级的出现是( )(本题3.5分) A、 政治关系发展的产物 B、 经济关系发展的产物 C、 军事冲突发展的产物 D、 由文化原因引起的
9. (单选题)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本题3.5分) A、 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 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10. (单选题)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本题3.5分)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11. (单选题) 杰出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本题3.5分) A、 能够超越历史条件的限制 B、 决定历史事件的外貌特征 C、 加速或延缓社会历史的进程 D、 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
12. (单选题) 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 )(本题3.5分) A、 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 B、 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 C、 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 D、 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
13. (单选题) 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的根本对立在于( )(本题3.5分) A、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B、 是否承认无产阶级专政 C、 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4. (单选题)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本题3.5分) A、 手推磨代表的是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蒸汽磨代表的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 B、 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生产力水平大大超过了封建社会 C、 生产关系只能由生产力的实际状况来客观地决定 D、 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改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15. (单选题)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本题3.5分) A、 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B、 在实践中自己探索 C、 循序渐进 D、 理论联系实际
16. (单选题)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本题3.5分)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17. (单选题)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本题3.5分) A、 生产力的发展 B、 生产关系的变革 C、 社会形态的更替 D、 科技的进步
18. (单选题) 上层建筑是指( )(本题3.5分) A、 社会的经济制度 B、 科学技术 C、 社会生产关系 D、 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19. (单选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本题3.5分) A、 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 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20. (单选题) 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本题3.5分)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折中主义的观点 C、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21. (单选题) 人的社会价值主要是指(本题3.0分) A、 人的社会地位和威信 B、 人的社会职务和权力 C、 人的文化水平和能力 D、 人对社会所作的贡献
22. (单选题) 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本题3.0分) A、 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 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 C、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 D、 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
23. (单选题)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本题3.0分) A、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 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 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24. (单选题) 我国古代有人提出“白马非马”、“杀盗非杀人”,这些说法的错误在于割裂了:(本题3.0分)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B、 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C、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D、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
25. (单选题) 一切真知都发源于:(本题3.0分) A、 直接经验 B、 间接经验 C、 客观事物 D、 人的意识
26. (单选题) 恩格斯指出:“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社会上的十所大学更加能够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本题3.0分)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目的 B、 认识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 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的发展速度 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7. (单选题) 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本题3.0分) A、 使用价值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价格
28. (单选题) 中国古代哲学家张载提出“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这是:(本题3.0分) A、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 形而上学的观点 D、 唯物主义的观点
29. (单选题) “ 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本题3.0分)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 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
30. (单选题) 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是(本题3.0分) A、 传统意识 B、 阶级关系 C、 生产方式 D、 政治制度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