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河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单选题) 人生观是指人们对 (本题3.0分) A、 人的思想的总观点 B、 社会的总观点 C、 人生意义和目的根本观点 D、 生活中某一具体问题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本题3.0分) A、 事物数量的增加 B、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C、 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 D、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真理就是 (本题3.0分) A、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B、 大多数人同意的观点 C、 对人类生存有用的理论 D、 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国家的本质是 (本题3.0分) A、 管理社会各项事业 B、 保卫社会秩序的安定 C、 保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 D、 阶级压迫的工具
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的根本对立在于(本题3.0分) A、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B、 是否承认无产阶级专政 C、 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生产方式所体现的关系是 (本题3.0分) 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C、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D、 自然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本题3.0分) A、 永恒性; B、 客观性; C、 不变性;; D、 终极性;
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本题3.0分) A、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 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 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本题3.0分) A、 对立统一规律 B、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C、 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 D、 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  )。(本题3.0分) A、 成本价格 B、 生产价格 C、 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价格 D、 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成本
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   )(本题3.0分) A、 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B、 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C、 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D、 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说明(  )。(本题3.0分) A、 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B、 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C、 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D、 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本题3.0分) A、 社会经济体制的状况 B、 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 C、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 社会道德的水平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  (本题3.0分) A、 价值手段与流通手段   B、 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   C、 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   D、 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
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利润是( )。(本题3.0分) A、 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B、 生产成本的转化形式 C、 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D、 生产价格的转化形式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本题3.0分) A、 真理具有客观性 B、 真理具有绝对性 C、 真理具有相对性 D、 真理具有全面性
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本题3.0分) A、 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 B、 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 一切从实际出发 D、 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20世纪50年代,我国北大荒地区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当地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但是,由于过度开垦,该地区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 “荒”。这说明( )(本题3.0分) A、 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 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 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 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下列选项中,属于感性认识的特点的是( )(本题3.0分) A、 形象性 B、 间接性 C、 全面性 D、 主观性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 ( )(本题3.0分) A、 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B、 自然与社会的统一 C、 生产与消费的统一 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关系概念反映的是 ( )(本题3.0分) A、 人们在物质生产中的经济关系 B、 人们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C、 人们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D、 人们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
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对矛盾中( )(本题3.0分) A、 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 B、 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 C、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D、 上层建筑各部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立即发生变化
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共同之处在于二者都认为( )(本题3.0分) A、 世界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原 B、 世界万物的本原是主观精神 C、 世界万物的本原是物质 D、 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客观精神
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本题3.0分) A、 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B、 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 C、 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 D、 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
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可以( )(本题3.0分) A、 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 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C、 决定社会进步的发展 D、 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本题3.0分) A、 银行资本家 B、 工业资本家 C、 金融寡头 D、 商业资本家
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本题3.0分) A、 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C、 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本题3.0分) A、 创造新价值 B、 创造剩余价值 C、 创造必要价值 D、 创造使用价值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本题3.0分) A、 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B、 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C、 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 D、 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本题3.0分) A、 古希腊罗马哲学 B、 德国古典哲学 C、 17世纪英国哲学 D、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 )(本题2.0分) A、 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 B、 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C、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D、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最早的代表人物是 (本题2.0分) A、 李大钊 B、 陈独秀 C、 毛泽东 D、 周恩来
人民群众是(本题2.0分) A、 居民中的大多数 B、 无产阶级 C、 体力劳动者 D、 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本题2.0分) A、 存在性 B、 运动性 C、 物质性 D、 可知性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本题2.0分) A、 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 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 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