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国家开放大学-文学概论

个体体验指作者对自身在现实世界中的境遇及其意义的瞬间直觉。
文学的原初含义就是指今天意义的诗歌、抒情散文等。
理性分析能力是批评客体根据特定审美理想和批评标准去分析、评价和判断对象的能力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其形象直接地诉诸读者的想象
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每个民族、每个民族的特定历史时段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状况。
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叙述视角的自觉运用
文学写作的个体体验,是指作者自身在现实世界中的境遇
戏剧通过借鉴小说的“场面”来增强自身的具体性和真实感
文学的广义理解,即一切语言性符号。
与视觉艺术的形象具有直接性相比,文学艺术的形象性也具有直接性
西方戏剧起源很早,源于原始宗教的祭祀仪式。
读者与同时代语境,是指读者阅读行为发生的年代与文本所描述的年代大体相同的情形
文学媒介影响文本修辞效果的产生。
感物说”、“诗缘情”、“诗言志”、“摹仿说”等完全否定了文学源于生活
电影文学的分类主要是美术片的分类。
戏剧文学中的人物、行动、情节、场面都要高度集中,因此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情节的主要成分。
文学写作的个体体验,是指作者自身在现实世界中的境遇。
诗歌里鲜明生动的形象在诗中占有主导的地位。
文学与影视得以汇通的根源在于二者都属于叙事艺术。
文学的文化意义    A.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B.提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    C.叩问人的生存意义    D.学习和丰富人们的语言。    E.憧憬人类的未来
语言批评模式是许多文学批评流派如( )等文学批评中涉及的文学语言分析方法的一种归纳综合    A. 新批评    B. 结构主义    C. 形式主义    D.解构主义
西方散文的界说与中国散文一样,至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 )    A.抒情性    B.严肃性    C.边缘性    D.模糊性
语言学上的“文学语言”,指的是加工过的,规范化了的书面语,它通常与( )相对,是一定社会和教学情境中的标准语言形态    A.俗语    B.土语    C.D口语    D.方言
文学观念是关于文学的普遍属性的理性认识。体验论的文学观念认为( )    A.文学主要不是对世界的摹仿    B.文学是个体的特殊的生命体验的结晶    C.文学主要不是对读者的道德感化的产物    D.文学主要不是对情感的表现    E.文学重视作者在作品中的表现活动
文学中的语言,也就是文学文本中的语言,除了" 文学文本中的语言" 这一显著标志之外,还是( )的语言    A. 情感化    B. 哲理化    C. 充满理性    D. 富有文采
抒情作品的基本要素是( )。    A.抒情话语    B.抒情自我    C.抒情现实    D.抒情内容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里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他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飞宇宙、( )和观众    A. 艺术家    B. 标记    C. 情感    D. 作品    E. 语言
文学文本具有( )的基本特征。    A.阅读期待    B.语言系统    C.蕴藉    D.表意
文学阅读作为消费活动,有其独特性,与一般物质消费不同的是,它( )。    A.可以继续其生命    B.不会发生损耗    C.有排他性    D.不会消失
从文学进展到文学理论具有( )。    A.偶然性    B.必然性    C.实用性    D.普遍性
“雅与俗”在文学领域被使用所具有的含义是( )。    A.功利性与无功利性    B.思想性与艺术性    C.创作与接受    D.提高文艺与普及文艺
文学典型的( )特征,往往可以激发人的强烈认同感。    A.感染性    B.独创性    C.历史性    D.多义性
( )是文学文本的呈现类型之一,是注重客观地理智地呈现社会事物并讲究细节逼真的文本。    A.形象层文本    B.表现型文本    C.再现型文本    D.象征型文本
中国古代“观物取象”的见解,强调文学作品与世界的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一观点与西方的()最为相似    A.摹仿论    B.意志论    C.信息论    D.反映论
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说:“昔人论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说的是文学意境的( )    A.感会于心    B.韵味无穷    C.虚实相生    D.情景交融
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是( )。    A.声音    B.视角    C.结构    D.故事
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涉义性、物质性、()、语境依托性    A.中介性    B.表象性    C.意识性    D.表情性
“寓教于乐”说是西方文学观念中( )的最典型的理论描述。    A.体验论    B.实用论    C.表现论    D.摹仿论
( )是工业化和都市化以来运用大众传播媒介传输的、注重满足普通市民日常感性愉悦需要的文本。    A.大众文化文本    B.民间文化文本    C.社会文化文本    D.高雅文化文本
提出著名的“陌生化”概念的理论学派是( )。    A.接受美学    B.结构主义    C.新批评    D.俄国形式主义
小说家的语言意识.语言功力归根结底是建立在其( )上的,借此小说家才能捕捉并表达出对事物的独特感受。    A.母语    B.标准语    C.书面语    D.口语
文学的主题来自( )    A.接受者发现和阐发的审美意义    B.读者随意添加的意义    C.蕴涵在文本形象中尚未揭示的审美意义    D.作家的立言本意
关于文学活动四要素的关系,下面那种说法是正确的?    A.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客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目的。    B.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对象,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目的。    C.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基础,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产物。    D.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目的,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产物。
从( )开始,中国现代文学界根据新的文学变革的需要,吸收西方的语言观,形成新的现代语言观    A.清末    B.清初    C.唐代    D.宋代
“风格即人”的提出者是( )。    A.布封    B.亚里士多德    C.钱钟书    D.王夫之
我国从( )时期产生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以来,诗这种文学体裁的形式规范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A.东汉    B.先秦    C.后汉    D.商朝
黑格尔所称“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指的是哪一项?    A.掌握客观世界    B.艺术表现力    C.掌握人的内心    D.艺术想象力
麦克卢汉主张,媒介不仅是传播的工具而且直接就等于传播的讯息,是他的( )理论。    A.媒介即讯息    B.媒介即情境    C.文学的陌生化    D.传播的偏斜
文学语言具有一种陌生化特征。‘‘陌生化”一词,是俄国( )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    A.形式主义    B.解构主义    C.结构主义    D.新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