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河北建筑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升本)

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 )(本题1.0分) A、 垄断产生后竞争不复存在 B、 垄断本身不会产生竞争 C、 垄断本身产生的竞争与自由竞争没什么区别 D、 垄断没有消灭也不可能消灭竞争,而是与竞争并存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 )(本题1.0分) A、 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B、 对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 C、 对世界是否运动变化的不同回答 D、 对意识有无能动性的不同回答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本题1.0分) A、 理想崇高 B、 科学严谨 C、 博大精深 D、 与时俱进
彻底的唯物主义的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本题1.0分) A、 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 B、 承认意识对物质的根源性 C、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 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理解全部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本题1.0分) A、 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B、 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C、 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D、 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本题1.0分) A、 唯物主义 B、 辩证法 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 历史观
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本题1.0分) A、 社会经济体制的状况 B、 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 C、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 社会道德的水平
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本题1.0分) A、 实现了自我否定 B、 发生了根本变化 C、 仍无任何变化 D、 有局部调整,但没有改变本质
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本题1.0分) A、 意识决定物质 B、 意识创造物质 C、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 意识依赖于物质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改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 ( )(本题1.0分) A、 决定性 B、 预见性 C、 能动性 D、 客观性
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本题1.0分) A、 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 B、 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 一切从实际出发 D、 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实践是指( )(本题1.0分) A、 个人的生活活动 B、 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活动 C、 人有目的的、达到真理性的认识活动 D、 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 )(本题1.0分) A、 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B、 公有制水平的高低 C、 是否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D、 是否有利于巩固上层建筑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明( )。(本题1.0分) A、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 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C、 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D、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本题1.0分) A、 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B、 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生命力 C、 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 D、 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
上层建筑是指( )(本题1.0分) A、 社会的经济制度 B、 科学技术 C、 社会生产关系 D、 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上层建筑由两个部分构成。它们是( )(本题1.0分) A、 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B、 政治关系和法律关系 C、 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 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本题1.0分) A、 真理具有客观性 B、 真理具有绝对性 C、 真理具有相对性 D、 真理具有全面性
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说明(  )。(本题1.0分) A、 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B、 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C、 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D、 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改革不仅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而且存在于有史以来的各种社会制度中。这说明改革(  )(本题1.0分) A、 具有社会性 B、 具有普遍性 C、 具有现实性 D、 具有历史性
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本题3.0分) A、 劳动者技术的平均熟练程度 B、 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其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 C、 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 D、 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本题3.0分) A、 世界的可知性 B、 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 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D、 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E、 认识是否经历一个过程
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 )(本题3.0分) A、 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 B、 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 C、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 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E、 社会意识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下列哪些不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 )(本题3.0分) A、 A.政治法律思想 B、 B.艺术 C、 C.自然科学 D、 D.语言学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这是因为( )。(本题3.0分) A、 社会平均利润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相等 B、 生产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相等 C、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D、 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E、 生产价格是市场价格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本题3.0分) A、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B、 法国战斗的唯物主义 C、 德国古典哲学 D、 英国的古典政治学
唯心主义都认为( )。(本题3.0分) A、 世界是精神的产物 B、 精神决定物质 C、 世界是不可知的 D、 世界是“绝对观念”的产物
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是( )。(本题3.0分) A、 镇压阶级敌人的反抗和破坏活动,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B、 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和发展公有制 C、 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D、 防止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 E、 建立工农联盟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是( )。(本题3.0分) A、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C、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E、 实践活动对理论起促进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本题3.0分) A、 辩证法 B、 劳动价值论 C、 唯物史观 D、 剩余价值学说
实践的基本特征是( )(本题3.0分) A、 直接现实性 B、 自觉能动性 C、 社会历史性 D、 主观随意性
在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本题3.0分) A、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 ﹒政治法律制度 C、 ﹒国家政权 D、 ﹒社会意识形态 E、 ﹒社会风俗习惯
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是( )。(本题3.0分) A、 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B、 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C、 产业资本必须变换三种职能 D、 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同时并存 E、 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的依次继起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剩余价值是由工人的( )(本题3.0分) A、 具体劳动创造的 B、 抽象劳动创造的 C、 必要劳动创造的 D、 剩余劳动创造的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正确关系是( )(本题3.0分)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产生的根源 C、 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迟早会引起社会意识的变化 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反作用
辩证的否定是( )(本题3.0分) A、 事物的自我否定 B、 事物发展的环节 C、 事物联系的环节 D、 扬弃
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经济形式包括( )(本题3.0分) A、 A、商品市场 B、 B、商品资本 C、 C、商品流通 D、  D、商品生产 E、 E、商品贮藏
在人类和人类社会形成的过程中,劳动所起的作用有( )(本题3.0分) A、 劳动创造了人脑 B、 劳动创造了人的意识 C、 劳动促进了语言的产生和发展 D、 劳动形成了人类的社会关系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本题3.0分) A、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B、 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C、 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D、 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统一性的有( )(本题3.0分) A、 同志间的相互帮助 B、 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C、 磁铁南北极的相互依存 D、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借鉴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本题2.0分) A、 正确 B、 错误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价值。( )(本题2.0分) A、 正确 B、 错误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本题2.0分) A、 正确 B、 错误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本题2.0分) A、 正确 B、 错误
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本题2.0分) A、 正确 B、 错误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本题2.0分) A、 正确 B、 错误
质量互变规律表达的是事物发展的状态。( )(本题2.0分) A、 正确 B、 错误
实践是商人的一种牟利行为。( )(本题2.0分) A、 正确 B、 错误
帝国主义的实质是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本题2.0分) A、 正确 B、 错误
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是不变的。( )(本题2.0分) A、 正确 B、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