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乐山师范学院-田径

1、 恢复训练: [ 2 分 ]
2、 内力: [ 2 分 ]
3、 计算线: [ 2 分 ]
4、 左侧支撑: [ 2 分 ]
5、 步频: [ 2 分 ]
1、 在旋转投掷项目中,出手角度和旋转半径是决定出手速度的两个主要因素。( ) [ 1 分 ]
2、 田径技术教学中,提高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熟练和巩固掌握正确的技术。( ) [ 1 分 ]
3、 在学习阶段,学Th产Th错误的原因主要是身体素质较差。( ) [ 1 分 ]
4、 在教师严密安排下,学Th可成一排同时进行铁饼旋转投掷练习。 ( ) [ 1 分 ]
5、 发展专项耐力主要采用反复的专项练习或接近比赛负荷的练习,或负荷量大于比赛需要的练习。( ) [ 1 分 ]
6、 运动会的组织方案是本大会一切工作的依据,竞赛规程是进行竞赛工作的依据。() [ 1 分 ]
7、 田径运动会竞赛规程中比赛办法的内容一般包括每单位可报名的人数,每人限报几项,每项限报几人,接力和全能项目参加办法,以及报名资格的规定等。( ) [ 1 分 ]
8、 大型田径比赛,可在报名前先排好比赛日程表,与竞赛规程、报名表一并发给参赛单位。( ) [ 1 分 ]
9、 仲裁委员会的职责,是根据规则精神处理抗议,并裁决其比赛中发Th有关技术性的问题。( ) [ 1 分 ]
10、 大会竞赛组应负责运动会直接有关竞赛的一切工作。( ) [ 1 分 ]
11、 径赛编排分组,应尽量使每组人数相等,而同单位运动员决不能编在同一组内。( ) [ 1 分 ]
12、 田赛项目应和径赛项目一样进行分组抽签编排。( ) [ 1 分 ]
13、 径赛按成绩录取分组编排,应把成绩好的运动员相对集中于一组。( ) [ 1 分 ]
14、 径赛按名次录取分组编排,必须把成绩优秀的运动员分别编排在各组内。( ) [ 1 分 ]
15、 在建筑田径运动场地时,跑道的直道应包括在直段之内。( ) [ 1 分 ]
在阶段训练计划中,运动量增加的原则是按照:() [ 2 分 ] A.加大—适应—再加大—再适应的原则进行; B.适应—再适应—加大—再加大的原则进行; 适应—加大—再适应—再加大的原则进行;
再全年训练时期的划分上,训练水平较优或少年儿童运动员多采用( ) [ 2 分 ] A.单周期; B.双周期; C.不分周期;
根据径赛项目分组编排的需要,首先应统计:( ) [ 2 分 ] A.各项参赛人数; B.兼项的人数和情况; C.各单位参加人数。
两个跑道宽,两个半径长就是田径场地所需要的 ( ) [ 2 分 ] A.建筑的总面积; B.建筑面积的总长; C.建筑面积的总宽。
36米为半径,1.22米分道宽,则第二分道的实跑线应是( ) [ 2 分 ] A. 2л(36+1.22)=233.86米; B. 2л(36+1.22+0.3)=235.74米; C. 2л(36+1.22+0.2)=235.12米;
400米半圆式跑道,第二至第八分道的半径均分别大于第一分道的半径长,则各道的大于部分通常称 ( ) [ 2 分 ] A.前伸数; B.分道差; C.切入差。
中长跑训练的实质在于提高 () [ 2 分 ] A.有氧代谢与无氧代谢能力; B.有氧代谢能力; C.无氧代谢能力。
直道栏栏间跑三步步长的比例应为( ) [ 2 分 ] A.大、中、小; B.小、中、大; C.小、大、中。
跳远教学中,做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练习时,应强调 ( ) [ 2 分 ] A.做到助跑与起跳紧密结合; B.起跳前身体重心不下降,不出现停顿,不改变跑的姿势; C.起跳前调整跑的节奏和步长,作到准确踏板。
完整三级跳远技术练习时,对三跳的要求是( ) [ 2 分 ] A.一跳“平”、二跳“远”、三跳“高”; B.一跳“远”、二跳“平”、三跳“高”; C.一跳“远”、二跳“高”、三跳“平”。
1、 评定田径运动技术的标准是 ( ) 。 [ 3 分 ]
2、 影响跑速是力一般分为 ( ) 。 [ 3 分 ]
3、 跳跃运动一般可分为三个紧密相连的阶段,在技术上分别叫做 ( ) 。 [ 3 分 ]
4、 田径技术教学中,纠正错误动作的顺序是 ( )。 [ 3 分 ]
5、 筹备委员会(或领导小组)成立后,首先应讨论运动会的( ) 等重大问题。 [ 3 分 ]
6、 在各单位交报名单时,应按( )的规定严格审查( ) 。 [ 3 分 ]
7、 马拉松赛跑的距离为 ( ) 。 [ 3 分 ]
8、 铅球、链球投掷圈内沿直径为( ) 米,铁饼投掷圈内沿直径为( )米。 [ 3 分 ]
9、 跑的技术教学应以( ) 为主。 [ 3 分 ]
10、 跳远起跳过程可分为 ( )三个部分。 [ 3 分 ]
1、 用动作周期简述走与跑的主要区别。 [ 5 分 ]
2、 简述跑的周期构成与划分。 [ 5 分 ]
3、 田径运动训练的基本内容。 [ 5 分 ]
1、 应怎样进行跳高和撑杆跳高的名次和同名次的判定工作? [ 10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