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周口师范学院-小学教育(本科)-小学教学案例分析

[单选题,0.9分] 1918年,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 )出版了《课程》一书,该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诞生 A.施瓦布 B.卢梭 C.博比特 D.查特斯
[单选题,0.9分] “学科结构运动”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 ) A.实践性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学术中心课程
[单选题,0.9分] 施瓦布主张的课程开发的方法是( ) A.任务分析 B.活动分析 C.工作分析 D.课程审议
[单选题,0.9分] “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本质是追求( ) A.“实践兴趣” B.“技术兴趣” C.“解放兴趣” D.“工具理性”
[单选题,0.9分] 在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阶段中,( )阶段指把业已形成的知识系统通过应用于各种情境而使之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A.“明了” B.“联合” C.“系统” D.“方法”
[单选题,0.9分] 杜威提倡的教学是( ) A.“自然教育学” B.“教育性教学” C.“问题解决教学” D.“提示型教学”
[单选题,0.9分] 斯滕豪斯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就是要选择活动的内容,建立关于学科的过程、概念与标准等知识形成的课程,并提供实施的( ) A.“连续性原则” B.“过程原则” C.“价值原则” D.“目标原则”
[单选题,0.9分] 下列关于“中间语言”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它谈论的是知识的探究本身 B.它强调学习者探究与发现的心智过程 C.它重视课程教学的智力训练价值 D.它只重视学科的现成结论
[单选题,0.9分] 下列关于发现学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发现学习就是不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是由学习者通过一系列发现行为发现并获得学习内容的过程 B.发现学习可能是意义学习或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注重内部动机 D.在发现学习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逻辑思维
[单选题,0.9分] “先行组织者”在抽象性、概括性和包摄性水平方面( )学习材料 A.高于 B.低于 C.等于 D.既可以高于,又可以低于
[单选题,0.9分] 下列关于赞科夫所谈到的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关系,错误的是( ) A.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是相互联系的 B.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毫不相干 C.一般发展是特殊发展的基础 D.特殊发展在适当的引导下可以促进一般发展
[单选题,0.9分] 当饥饿的白鼠按开关时给予食物,食物便是( ) A.正强化物 B.负强化物 C.一级强化 D.二级强化
[单选题,0.9分] 罗杰斯用“( )”一词代替了“教师”一词 A.研究者 B.引导者 C.促进者 D.组织者
[单选题,0.9分] 下列属于“行为目标”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幸福” B.给学生一篇文章,学生在五分钟内不靠帮助或参考书,能够识别出他的风格 C.考察与欣赏《老人与海》的重要意义 D.“教育即生长”
[单选题,0.9分]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课程改革一个重要动向是( ) A.重视技术课程并谋求技术课程与科学课程的融合 B.强调科学课程 C.技术课程在基础教育中不够重视 D.技术课程只在高等教育中开设
[单选题,0.9分] “被动适应论”认为( ) A.教育只是社会生活的准备 B.个人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 C.教育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 D.学校课程主动选择社会生活经验,并对之不断批判与超越
[单选题,0.9分] “模仿学习说”的提出者是( ) A.斯金纳 B.班杜拉 C.华生 D.桑代克
[单选题,0.9分] 下列对“课堂讨论”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就是让学生们自己去讨论,教师不加干涉 B.讨论的课题没有什么要求和限制 C.讨论需建立一定的规范 D.讨论的对象只限于学生和学生之间
[单选题,0.9分] 中国古代的“六艺”属于( ) A.学术中心课程 B.综合学科课程 C.科目本位课程 D.经验课程
[单选题,0.9分] “设计教学法”是一种( ) A.分科课程论 B.综合课程论 C.学科课程论 D.经验课程论
[单选题,0.9分] 最早使用选修制的国家是( ) A.德国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单选题,0.9分] “隐性课程”这一概念由( )首次提出 A.鲍尔斯 B.阿普尔 C.杰克逊 D.威利斯
[单选题,0.9分] ( )指教师对成功地实施课程变革计划的自信心和态度 A.准备 B.心向 C.定势 D.效能感
[单选题,0.9分] 下列关于“能力分组”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 A.它是贯彻因材施教的正确措施 B.它能使组内的每一个儿童都得到充分发展 C.并不是所有的能力分组都是必要的 D.智力量表可以作为能力分组的一个标准
[单选题,0.9分] 忠实取向的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是( ) A.线性的 B.非线性的 C.复杂的 D.不可预知的
[单选题,0.9分] 在课程创生取向视野下的教学设计中( ) A.教师是被排斥的 B.学生被孤立于教学设计之外 C.教师开始进入教学设计过程 D.学生是教学设计的主体
[单选题,0.9分] 迄今为止最全面、最有效的评价模式是( ) A.目标达成模式 B.差别模式 C.外貌模式 D.回应模式
[单选题,0.9分] 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是( ) A.学校 B.校长 C.教师 D.学生
[单选题,0.9分] 建构主义学习的目的是( ) A.获得知识,形成技能 B.协作 C.会话 D.意义建构
[单选题,0.9分] 下列不属于教育的本质的内容的是( ) A.教育为成人生活做准备 B.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 C.教育即生产 D.教育是促进儿童个性充分发展的过程
[单选题,0.9分] 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是 A.施瓦布 B.泰勒 C.博比特 D.查特斯
[单选题,0.9分] 卢梭写的教育著作是( ) A.《爱弥尔》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民本主义与教育》
[单选题,0.9分] 赫尔巴特所提供的教学是( ) A..生活教育 B.教育性教学 C.自然教育 D.直观性教学
[单选题,0.9分] 通过对知识和教育活动的内在价值的确认,鼓励学生探索具有教育价值的知识领域,进行自主自由的活动。这种课程开发的模式为(( A.目标模式 B.过程模式 C.情境模式 D.批判模式
[单选题,0.9分] 杜威所代表的课程论是(( A.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 B.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 C.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论 D.永恒主义课程论
[单选题,0.9分] 确立了“学科结构运动”的理论基础与行动纲领的著作是( )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育过程》 C.《怎样编制课程》 D.《课程》
[单选题,0.9分] 选择社会生活经验的根本问题在于澄清(( A.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B.学校课程的价值 C.社会生活的价值 D.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各自的价值
[单选题,0.9分]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提示活动教授课程内容、学生接受并内化这些内容的教学方法类型为( ) A.共同解决问题型 B.启发型 C.提示型 D.自主型
[单选题,0.9分] 从课程研究的一般趋势来看,研究内容正在超越课程开发的研究,走向课程开发研究与课程(( A.决策研究的整合 B.理解研究的整合 C.实施研究的整合 D.评价研究的整合
[单选题,0.9分] “文纳特卡制”的创立者是( ) A.巴班斯基 B.布卢姆 C.华虚朋 D.瓦根舍因
[单选题,0.9分] 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卢梭 C.斯宾塞 D.夸美纽斯
[单选题,0.9分] 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彰显其中的意义,促进理解。 这种评价是( ) A.外部人员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效果评价 D.质的评价
[单选题,0.9分] 学生独立解决由他本人或教师提出的课题,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类型称为( ) A.启发型 B.提示型 C.自主型 D.共同解决问题型
[单选题,0.9分] 在教师的直接领导下整个班级的学生一起进行的学习,称为(( A.合作学习 B.分组学习 C.个别学习 D.同步学习
[单选题,0.9分] 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 A.夸美纽斯 B.拉特克 C.赫尔巴特 D.康德
[单选题,0.9分] 继《理想国》之后西方最系统最完整的教育论著是(( A.《爱弥尔》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我们怎样思维》
[单选题,0.9分] 在泰勒看来,评价在本质上是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 A.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问题 B.结构的完整性问题 C.结构的合理性问题 D.内容的可行性问题
[单选题,0.9分] 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单选题,0.9分] 发现学习的倡导者是(( A.奥苏贝尔 B.罗杰斯 C.布鲁纳 D.赫尔巴特
[单选题,0.9分] 提出教学设计“先行组织者”策略的教育家是(( A.奥苏贝尔 B.加涅 C.杜威 D.布鲁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