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阿坝师范学院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第 14题: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是指( )。 A、 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 B、 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 C、 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 D、 以上三项全是
第 13题: 1.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 )。 A、 自然、思维和人类的知识体系 B、 思维、天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C、 自然、社会和人类的知识体系 D、 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第 12题: 10.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中,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_____ )来建构的。
第 11题: 9.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具有(_____ )、个别性、随机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第 10题: 8. (_____ )的方法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运用 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手段, 以达到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目的一种方法。
第 9题: 7.学前儿童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地对某一物体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对其质和量两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有较完整的认识,这种观察称为(_____ )。
第 8题: 6.(_____ )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 植物、陈列儿童收集的非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是学前儿童开展区角科学活动的地方。
第 7题: 5.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_____ )要求而设计的。
第 6题: 4.以认识冬季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_____ )的方式选编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第 5题: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_____ )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第 4题: 2.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_____ )、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 验类、制作创造类。
第 3题: 1. 1935 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_____ )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 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第 2题: 2.时代性要求
第 1题: 1.科学教育
第 34题: 34.根据故事《抱抱》,设计一个幼儿园中班的语言活动。 抱抱 美好的早晨。太阳公公露出了他的笑脸,将金灿灿的阳光洒向大地。 阳光照在森林里。大象妈妈和大象宝宝亲密地拥抱,他们把鼻子卷在一起,微笑地互 相说:“宝宝,我爱你!”“妈妈,我爱你!” 阳光照在草地上。小羊妈妈和小羊宝宝亲密地拥抱,他们把耳朵碰在一起,微笑地互 相说:“宝宝,我爱你!”“妈妈,我爱你!” 阳光照在大树上。小熊妈妈和小熊宝宝亲密地拥抱,他们把肩膀搂在一起,微笑地互 相说:“宝宝,我爱你!”“妈妈,我爱你!” 阳光照在小河边。河马妈妈和河马宝宝亲密地拥抱,他们把身体叠在一起,微笑地互 相说:“宝宝,我爱你!”“妈妈,我爱你!” 设计要求: (1)根据故事(抱抱)的内容进行设计。 (2)活动目标包括认知、技能、情感三方面,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3)活动准备充分到位。 (4)活动方法恰当适宜,灵活多样。 (5)活动过程结构完整,动静交替。
第 33题: 33.案例: 换种方式点名 幼儿园某班每天早上的点名成了一种惯例,小朋友也就随口回答一句“到”就完事了。 教师发现很多小朋友被点名后,注意力不集中,跟身边的小朋友讲话,这很令她苦恼。 一天教师突发奇想,尝试按照小组的方法点名,一组一组地起立,让每一组的小朋友数 数看自己小组谁没到。这种新鲜的点名方法赢得了孩子们的极大兴趣,他们很认真地数着 自己小组成员,即使点完名了,孩子们也能继续认真地听其他小组点名,看其他小组有没有 点错或者漏点。 问题:请你根据所学理论对上述案例中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要求评价正确;论证符合逻 辑,有理论有依据;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第 32题: 32.试述教师有效组织幼儿园游戏活动的主要工作。
第 31题: 31.试述“凸显以活动、体验为特点的课程实施”的课程基本理念。
第 30题: 30.简述幼儿园课程的特质。
第 29题: 29.简述多彩光谱评价方案的特点。
第 28题: 28.简述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的注意事项。
第 27题: 27.简述蒙台梭利课程实施中感官训练教具的特点。
第 26题: 26.简述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第 25题: 25.多元智能理论
第 24题: 24.单元目标
第 23题: 23.幼儿园课程
第 22题: 22.五指活动
第 21题: 21.档案袋评价
20.筛选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依据是教育哲学和 A、 学习心理学 B、 教育学 C、 教育社会学 D、 伦理学
19.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起点是确立正确的 A、 课程内容 B、 课程目标 C、 课程评价 D、 课程理念
18.通过评价促进教师、家长和幼儿的进步,这体现了课程评价的 A、 发展性 B、 过程性 C、 条件 D、 方式
17.蕴涵各种教育目标的园内外有形和无形的各种因素称为 A、 环境条件 B、 人力和物力 C、 幼儿园课程资源 D、 管理资源
16.当前幼儿园最具有代表性的核心课程是 A、 一日生活活动 B、 游戏活动 C、 教学活动 D、 主题活动
15.学科教学知识的逻辑就是 A、 学科内容 B、 学科教学过程 C、 学科教学法体系 D、 学科领域
第 14题: 14.行为目标叙述的要素包括 A、 行为主体 B、 行为结束 C、 行为过程 D、 行为控制
13.认为0~3岁儿童处于无意识吸收心理阶段的是 A、 皮亚杰 B、 维果茨基 C、 福禄贝尔 D、 蒙台梭利
12.在幼儿园课程评价中最实际的评价者是 A、 园长 B、 家长 C、 幼儿 D、 教师
11.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大量交流的机会、操作的机会、表达的机会和 A、 表演的机会 B、 思考的机会 C、 讨论的机会 D、 想象的机会
10.将儿童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事物,依照其性质和内容的深浅分布在各个不同年龄的班级 里,这种方法称为 A、 圆周法 B、 直进法 C、 循序渐进法 D、 垂直法
9.建构以生活为基点的幼儿园课程内容,要求我们将知识、技能及品德还原为 A、 概念 B、 原理 C、 方法 D、 经验
第 8题: 8.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对象一般包括课程方案、实施过程和 A、 课程目标 B、 课程效果 C、 教师的教态和语言 D、 师幼互动方式
7.幼儿园课程中的主题在多个层面实现了幼儿园课程的综合,其一是幼儿发展层面的综合, 其二是学科领域层面的综合,其三是 A、 教育资源层面的综合 B、 教育内容层面的综合 C、 教育方法层面的综合 D、 教育策略层面的综合
6.区域设置不是一劳永逸的,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变化进行调整,其调整的依据包括 A、 季节、环境的变化 B、 预成的教学内容 C、 教学方法 D、 教学原则
5.区域背景环境的创设要求利用区域背景环境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支持幼儿持续探索,提示 幼儿 A、 自主活动 B、 自我教育 C、 独立活动 D、 独立游戏
4.为了有效实现课程目标,在制定课程计划时,除了要将所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课程实施 途径都考虑在内,还应该考虑 A、 如何有机整合它们 B、 课程内容的具体化 C、 课程实施途径的分类 D、 总体课程目标
第 3题: 3.对幼儿进行有效指导的前提是 A、 材料准备 B、 研究教材 C、 观察幼儿 D、 制定计划
第 2题: 2.使用表现性目标,教师期望的不是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的一致性,而是 A、 情境的多样性 B、 材料的多样性 C、 反应的多样性 D、 表达的多样性
第 1题: 1.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终极目标是 A、 制订课程计划 B、 促进幼儿发展 C、 形成课程网 D、 评价教育效果
第 34题: 34.设计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纸杯玩具》 设计要求:(1)活动目标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2)活动准备充分到位; (3)活动方法恰当适宜、灵活多样; (4)活动过程结构完整,动静交替; (5)活动延伸具有现实意义。
第 33题: 33.案例:天天和凡凡已经是第二次进入聪明宝宝活动区域了,他们将盘子里所有的物品匆匆 分完后,两个人小声嘀咕了一会儿便离开了活动区。几天以后,当教师再次回到这个活动 区时,只见活动区域堆满了各种实物,包括娃娃家的调羹、叉子、小超市的水果、蔬菜、理发店的梳子、洗发水等。天天和凡凡忙得不亦乐乎,他们也跟其他小朋友一样从家里带来了 各种东西,包括花露水、手表、钥匙等。在活动区域,几乎每次活动都有新的物品出现,聪明宝宝区域的材料丰富起来了。天天和凡凡的兴趣又重新高涨起来了。 试根据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要求分析案例。 要求:观点正确;分析合理,符合相关理论;语言表达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