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南阳理工学院-小学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升本)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有( )。 (1)哲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 (3)政治经济学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5)空想社会主义 (6)科学社会主义 (本题2.0分) A、 (1)(3)(6) B、 (2)(4)(6) C、 (2)(4)(5) D、 (2)(3)(6)
一切唯物主义都认为( )。(本题2.0分) A、 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B、 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 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 D、 世界是静止不变的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其唯一特性是( )。(本题2.0分) A、 具体性 B、 现实性 C、 多样性 D、 客观实在性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本题2.0分) A、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B、 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C、 矛盾的对立和统一的观点 D、 运动和规律的观点
矛盾是( )。(本题2.0分) A、 对立面双方之间互相联系和转化的关系 B、 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C、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 D、 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和相互否定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 。(本题2.0分) A、 方向和道路 B、 形式和状态 C、 结构和功能 D、 动力和源泉
规律的根本特点是( )。(本题2.0分) A、 普遍性、 B、 多样性 C、 稳定性 D、 客观性
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本题2.0分) A、 交通警察维持交通秩序 B、 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C、 农民收割庄稼 D、 运动员参加体育比赛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 )。(本题2.0分) A、 生产力的发展 B、 生产关系的发展 C、 经济基础的发展 D、 上层建筑的发展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本题2.0分) A、 共产主义是一种思想体系 B、 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形态 C、 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实践 D、 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现实
商品的二因素是( )。(本题2.0分) A、 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B、 使用价值和价值 C、 价值和交换价值 D、 价值和价格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本题2.0分) A、 ﹒19世纪初期的欧洲 B、 ﹒19世纪中期的亚洲 C、 ﹒19世纪中期的欧洲 D、 ﹒19世纪末期的欧洲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以后,开始出现了( )。(本题2.0分) A、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本题2.0分) A、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B、 ﹒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 ﹒实践唯物论和直观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 )。(本题2.0分) A、 ﹒生产力的发展 B、 ﹒生产关系的发展 C、 ﹒经济基础的发展 D、 ﹒上层建筑的发展
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指( )。(本题2.0分) A、 ﹒矛盾范畴内容的客观性与形式的主观性 B、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矛盾解决形式的多样性 C、 ﹒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性 D、 ﹒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
从本质上讲,资本是( )。(本题2.0分) A、 ﹒厂房 B、 ﹒机器 C、 ﹒原材料 D、 ﹒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形成商品价值的抽象劳动是( )。(本题2.0分) A、 ﹒脑力劳动 B、 ﹒各种形式不同的劳动 C、 ﹒体力劳动 D、 ﹒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 )。(本题2.0分) A、 ﹒相等 B、 ﹒成正比 C、 ﹒成反比 D、 ﹒无关
资本价值构成是指( )。(本题2.0分) A、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 B、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C、 ﹒购买原料的价值与购买劳动力价值的比例 D、 ﹒劳动力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和新创造的价值的比例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本题2.0分) A、 ﹒共产主义是一种思想体系 B、 ﹒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形态 C、 ﹒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实践 D、 ﹒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现实
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本题2.0分) A、 ﹒国家政党问题 B、 ﹒国家政权问题 C、 ﹒国家政府问题 D、 ﹒人民政权问题
必然王国与自然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本题2.0分) A、 ﹒两个不同阶段 B、 ﹒两种不同道路 C、 ﹒两种不同结果 D、 ﹒两种不同方法
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 )。(本题2.0分) A、 ﹒一种国家制度 B、 ﹒无产阶级民主 C、 ﹒人民群众民主 D、 ﹒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形式
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 )(本题2.0分) A、 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 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发展水平
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本题2.0分) A、 创造新价值 B、 创造剩余价值 C、 创造必要价值 D、 创造使用价值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本题2.0分) A、 实践性 B、 运动性 C、 物质性 D、 客观性
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 )(本题2.0分) A、 运动 B、 实践 C、 精神生产 D、 物质生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本题2.0分) A、 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 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 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D、 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本题2.0分) A、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 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 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本题2.0分) A、 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 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 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 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坛经》“时有风吹幡动,----僧曰风动,---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惠能关于运动的观点是( )(本题2.0分) A、 运动是物质之根本属性 B、 运动与物质不可分 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实践是指( )(本题2.0分) A、 个人的生活活动 B、 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活动 C、 人有目的的、达到真理性的认识活动 D、 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 )(本题2.0分) A、 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 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本题2.0分)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本题2.0分) A、 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 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 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实践的客体是( )(本题2.0分) A、 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 客观物质世界 C、 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 进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本题2.0分) A、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 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 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本题2.0分) A、 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 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本题2.0分) A、 生产资料所有制 B、 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 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 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本题2.0分) A、 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 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本题2.0分) A、 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C、 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本题2.0分) A、 价值规律 B、 剩余价值规律 C、 竞争规律 D、 货币流通规律
上层建筑是指( )(本题2.0分) A、 社会的经济制度 B、 科学技术 C、 社会生产关系 D、 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本题2.0分) 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 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 物质生产的发展藉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本题2.0分) A、 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 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本题2.0分) A、 ﹒反映的观点 B、 ﹒客观实在的观点 C、 ﹒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D、 ﹒实践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本题2.0分) A、 ﹒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B、 ﹒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 C、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 ﹒物体的位置移动和场所的变更
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本题2.0分) A、 国家政党问题 B、 国家政权问题 C、 国家政府问题 D、 人民政权问题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本题2.0分) A、 ﹒唯物论和辩证法 B、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 ﹒唯物的自然观和历史观 D、 ﹒彻底地唯物主义一元论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