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遵义医科大学-药学-药理学
1. (单选题) 长期应用氢化可的松突然停药可发生( )(本题1.0分) A、 高敏性 B、 成瘾性 C、 耐药性 D、 反跳现象
2. (单选题) 引起药物副作用的原因是( )(本题1.0分) A、 药物的作用广泛 B、 药物的毒性反应大 C、 机体对药物过于敏感 D、 药物对机体的选择性高
3. (单选题) 加入竞争性拮抗药后,相应受体激动药的两效曲线将( )(本题1.0分) A、 平行左移,最大效应不变 B、 平行右移,最大效应不变 C、 向左移动,最大效应降低 D、 向右移动,最大效应降低
4. (单选题) 关于药物一级动力学消除的正确叙述是( )(本题1.0分) A、 药物代谢很快 B、 药物的消除速率与初始浓度呈反比 C、 药物代谢已达饱和 D、 药物的消除速率与初始浓度呈比例
5. (单选题) 对弱酸性药物来说如果使尿中( )(本题1.0分) A、 pH降低,则药物的解离度小,重吸收少,排泄增加 B、 pH降低,则药物的解离度大,重吸收多,排泄减少 C、 pH升高,则药物的解离度大,重吸收少,排泄增加 D、 pH升高,则药物的解离度小,重吸收多,排泄减少
6. (单选题) 为使某些药物口服后迅速达到有效稳态浓度,可采用( )(本题1.0分) A、 首剂加倍 B、 维持量加倍 C、 按t1/2给维持量 D、 饭前给药
7. (单选题) 静脉注射2g磺胺甲恶唑,其血药浓度为100 mg/L,计算其表面分布容积为( )(本题1.0分) A、 0.05L B、 2L C、 5L D、 20L
8. (单选题) 易出现首过消除的给药途径是( )(本题1.0分) A、 肌内注射 B、 吸人给药 C、 胃肠道给药 D、 经皮给药
9. (单选题) 影响药物体内分布的因素不包括( )(本题1.0分) A、 药物的脂溶性和组织亲和力 B、 器官血流量 C、 给药途径 D、 血脑屏障作用
10. (单选题) 毛果芸香碱对眼睛的调节作用是( )(本题1.0分) A、 瞳孔缩小,升高眼内压,调节痉挛 B、 瞳孔缩小,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 C、 瞳孔扩大,升高眼内压,调节麻痹 D、 瞳孔扩大,降低眼内压,调节麻痹
11. (单选题) 治疗重症肌无力,应首选( )(本题1.0分) A、 新斯的明 B、 乙酰胆碱 C、 琥珀胆碱 D、 毒扁豆碱
12. (单选题)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症状中,不属M样症状的是( )(本题1.0分) A、 瞳孔缩小 B、 尿失禁 C、 腹痛、腹泻 D、 肌肉震颤
13. (单选题) 治疗胆绞痛宜选用( )(本题1.0分) A、 阿托品 B、 阿托品十哌替啶 C、 哌替啶 D、 阿司匹林
14. (单选题) 具有明显舒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作用的药物是( )(本题1.0分) A、 肾上腺素 B、 异丙肾上腺素 C、 麻黄碱 D、 多巴胺
15. (单选题) 治疗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宜选用的药物是( )(本题1.0分) A、 去甲肾上腺素 B、 麻黄碱 C、 异丙肾上腺素 D、 肾上腺素
16. (单选题) 可翻转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的药物是( )(本题1.0分) A、 M受体阻滞药 B、 N受体阻滞药 C、 组胺受体阻滞药 D、 α受体阻滞药
17. (单选题) 可诱发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是( )(本题1.0分) A、 酚妥拉明 B、 酚苄明 C、 普萘洛尔 D、 麻黄碱
18. (单选题) 延长局麻药作用时间的常用办法是( )(本题1.0分) A、 增加局麻药浓度 B、 增加局麻药溶液的用量 C、 加入少量肾上腺素 D、 注射麻黄碱
19. (单选题) 苯二氮䓬类药物没有( )(本题1.0分) A、 抗惊厥作用 B、 麻醉作用 C、 抗焦虑作用 D、 镇静催眠作用
20. (单选题) 苯妥英钠是哪种疾病的首选药物( )(本题1.0分) A、 小儿惊厥 B、 癫痫大发作 C、 精神运动性发作 D、 帕金森病
21. (单选题) 治疗长期服用氯丙嗪所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应选用( )(本题1.0分) A、 左旋多巴 B、 苯海索 C、 金刚烷胺 D、 司来吉兰
22. (单选题) 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和动作行为有明显改善的M受体激动药是( )(本题1.0分) A、 乙酰胆碱 B、 毒扁豆碱 C、 他克林 D、 呫诺美林
23. (单选题) 氯丙嗪抗精神病作用的主要机制是( )(本题1.0分) A、 拮抗结节一漏斗系统D2受体 B、 拮抗黑质一纹状体系统D2受体 C、 拮抗M受体 D、 拮抗中脑一边缘系统和中脑一皮质系统的D2样受体
24. (单选题) 长期应用氯丙嗪治疗精神病的最常见不良反应是( )(本题1.0分) A、 过敏反应 B、 直立性低血压 C、 中枢抑制症状 D、 锥体外系反应
25. (单选题) 碳酸锂主要用于( )(本题1.0分) A、 精神分裂症 B、 抑郁药 C、 焦虑症 D、 躁狂症
26. (单选题) 下列哪个组合为“冬眠合剂”( )(本题1.0分) A、 氯丙嗪十异丙嗪十哌替啶 B、 氯丙嗪十异丙嗪十阿司匹林 C、 氯氮平十异丙嗪十哌替啶 D、 氟哌利多十氯丙嗪十哌替啶
27. (单选题) 吗啡可用于( )(本题1.0分) A、 支气管哮喘 B、 心源性哮喘 C、 阿司匹林哮喘 D、 过敏性哮喘
28. (单选题) 吗啡无下列哪种反应( )(本题1.0分) A、 引起腹泻 B、 引起便秘 C、 抑制呼吸中枢 D、 抑制咳嗽中枢
29. (单选题) 哌替啶禁用于( )(本题1.0分) A、 心源性哮喘 B、 人工冬眠 C、 分娩止痛 D、 颅脑外伤
30. (单选题) 阿片受体的拮抗剂是( )(本题1.0分) A、 喷他佐辛 B、 可待因 C、 纳洛酮 D、 曲马多
31. (单选题)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机制是( )(本题1.0分) A、 直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B、 直接抑制PG的生物效应 C、 抑制PG的生物合成 D、 减少PG的分解代谢
32. (单选题) 关于阿司匹林与氯丙嗪对体温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本题1.0分) A、 阿司匹林直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 B、 阿司匹林对发热和正常体温均有降低作用 C、 氯丙嗪仅降低发热者体温,对正常体温无明显影响 D、 氯丙嗪用于人工冬眠和低温麻醉,阿司匹林用于发热患者的退热
33. (单选题) 解热镇痛作用强而抗炎作用很弱的药物是( )(本题1.0分) A、 吲哚美辛 B、 吡罗昔康 C、 布洛芬 D、 对乙酰氨基酚
34. (单选题) 下列药物中属于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药的是( )(本题1.0分) A、 维拉帕米 B、 硝苯地平 C、 氟桂利嗪 D、 尼可地尔
35. (单选题) 对脑血管选择性扩张作用较强的钙通道阻滞药是( )(本题1.0分) A、 硝苯地平 B、 尼莫地平 C、 维拉帕米 D、 地尔硫革
36. (单选题) 仅适用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药物是( )(本题1.0分) A、 胺碘酮 B、 索他洛尔 C、 利多卡因 D、 普萘洛尔
37. (单选题) 强心苷中毒所致的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的最佳选择药物是( )(本题1.0分) A、 奎尼丁 B、 胺碘酮 C、 普罗帕酮 D、 苯妥英钠
38. (单选题) 强心苷治疗心房颤动的主要机制是( )(本题1.0分) A、 抑制窦房结 B、 缩短心房有效不应期 C、 减慢房室传导 D、 加强浦肯野纤维自律性
39. (单选题) 强心苷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原发作用是( )(本题1.0分) A、 减慢心率 B、 降低心肌耗氧量 C、 增加心排血量 D、 增强心肌收缩力
40. (单选题) 强心苷最大的缺点是( )(本题1.0分) A、 肝损害 B、 肾损害 C、 给药不便 D、 安全范围小
41. (单选题) 地高辛的tl/2为36 h,若每日给予维持量,则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约需( )(本题1.0分) A、 10 d B、 12 d C、 9d D、 6d
42. (单选题) 关于卡托普利,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本题1.0分) A、 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B、 可用于治疗心力衰竭 C、 双侧肾动脉狭窄的患者禁用 D、 可增加体内醛固酮水平
43. (单选题)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不良反应不包括( )(本题1.0分) A、 低血钾 B、 血管神经性水肿 C、 对肾血管狭窄者,易致肾功能损害 D、 咴嗽
44. (单选题) 硝普钠主要用于( )(本题1.0分) A、 高血压危象 B、 中度高血压伴肾功能不全 C、 重度高血压 D、 轻、中度高血压
45. (单选题) 氯沙坦的特点中无( )(本题1.0分) A、 对AT1受体有选择性阻断作用 B、 对高血压、糖尿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也有保护作用 C、 长期用药还能抑制左室心肌肥厚和血管壁增厚 D、 对肾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与ACE抑制药相反
46. (单选题) 兼患消化性溃疡的高血压者,宜选的降压药是( )(本题1.0分) A、 哌唑嗪 B、 普萘洛尔 C、 硝苯地平 D、 可乐定
47. (单选题) 通过阻断α1和β受体而发挥抗高血压作用的药物是( )(本题1.0分) A、 哌唑嗪 B、 普萘洛尔 C、 硝苯地平 D、 拉贝洛尔
48. (单选题) 不属于一线抗高血压药的是( )(本题1.0分) A、 硝普钠 B、 氢氯噻嗪 C、 卡托普利 D、 普萘洛尔
49. (单选题) 伴有哮喘及阻塞性肺疾病的高血压患者不可选用的药物是( )(本题1.0分) A、 依那普利 B、 普萘洛尔 C、 氯沙坦 D、 氢氯噻嗪平
50. (单选题) 高血压伴糖尿病的患者不宜选用( )(本题1.0分) A、 依那普利 B、 普萘洛尔 C、 氯沙坦 D、 氢氯噻嗪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