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西安交通大学--泵与风机学习指南

某台泵的转速由4500r/min上升到5000r/min,其比转速( ) A.增加 B.降低 C.不变 D.有可能增加,也可能降低,不可能不变
泵与风机是将原动机的( )的机械。 A.机械能转换成流体能量 B.热能转换成流体能量 C.机械能转换成流体内能 D.机械能转换成流体动能
若对轴流式泵采用出口端节流调节方式,则在节流调节中,随着流量的不断减小,其消耗的轴功率将( ) A.不断增大 B.不断减小 C.基本不变 D.增大或减小,不变均有可能
泵管路特性方程中,HC是表示当管路输送的流量为qv时, 液体所需的机械能( ) A.单位时间所通过管道 B.单位重量 C.单位体积 D.单位质量
泵与风机几何相似,表示原型与模型的泵与风机( ) A.叶轮直径互成比例 B.叶轮时、出口宽度互成比例 C.结构形式一样 D.各过流部件对应线性尺寸成同一比例,对应安装角相等,叶片数目相等
某水泵,转速不变,当输送的水温增加时,泵最高效率点的扬程值( ) A.增加 B.降低 C.先增加后降低 D.不变
当叶轮出口直径相同,转速相同,且泵的流量大于零时( ) A.后弯式叶轮的最大 B.前弯式叶轮的最大 C.径向式叶轮的最大 D.上述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出于运行的安全可靠性考虑,离心泵不宜采用( )调节方式。 A.出口端节流调节 B.入口端节流调节 C.液力耦合器变速调节 D.变速电动机调速
离心泵输送含有杂质的液体时,按是否有前、后盖板区分的叶轮形式不宜采用( ) A.封闭式 B.半开式 C.开式 D.全不宜采用
由于离心风机本身的结构构造上的条件所限,所以至今末能采用( ) A.节流调节方式 B.入口导流器调节方式 C.变速调节方式 D.动叶调节方式
轴流式泵与风机的叶片加工成扭曲形是为了( ) A.增加叶片强度 B.增加叶片刚度 C.使叶顶至叶根处扬程相等 D.避免泵与风机振动
两台大小不同的风机串联运行,串联工作点的全压为P串。若去掉其中一台,由单台风机运行时,工作点全压分别为P大与P小,则串联与单台运行的全压关系为( ) A.P串=P大+P小 B.P串>P大+P小 C.P大<P串<P大<P小 D.P大<P串<P大+P小
罗茨风机是依靠两个外形呈“8”字形的转子,在旋转时造成工作室 改变来输送气体的( ) A.势能 B.内能 C.动能 D.容积
驼峰型qv-H性能曲线的特点是:在曲线最高点K点( ) A.为不稳定工作点,其余均为稳定工作区域 B.右侧为不稳定工作区域 C.附近为不稳定工作区域 D.左侧为不稳定工作区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泵叶轮进口处预旋总是会导致叶轮扬程较低; B.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泵叶轮进口处预旋总是会导致; C.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轴向旋涡运动总是会导致叶轮的理论扬程较低; D.泵叶轮进口处的自由预旋总是会导致。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滑移系数K总是小于1; B.叶片排挤系数Ψ总是大于1; C.流动效率总是小于1; D.有实际意义的叶轮,其反作用度τ总是小于1。
泵与风机的( )大小不影响流量和扬程。 A.容积损失 B.机械损失 C.流动损失 D.冲击损失
泵的( )不一定属于容积损失。 A.叶轮进口密封环处的泄漏 B.轴封处的泄漏 C.多级泵的级间泄漏 D.平衡盘处的泄漏
对于一台后弯式离心风机,一般来说,当流量增大时( )。 A.全压和轴功率增大 B.动压和轴功率增大 C.效率和轴功率增大 D.全压和效率增大
一般来说,随着比转速的增大( )。 A.圆盘摩擦损失和容积损失肯定较小 B. 圆盘摩擦损失和流动损失肯定较小 C.容积损失和流动损失肯定较大 D. 圆盘摩擦损失和容积损失肯定较大
同一台泵用于输送密度分别为ρ1和ρ2的液体时,保持转速不变且流动相似,其对应的扬程分别是H1和是H2,对应的轴功率分别为P1和P2,若ρ1>ρ2,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H1>H2 P1=P2 B. H1=H2 P1>P2 C. H1>H2 P1>P2 D. H1=H2 P1=P2
某风机用于输送320~420℃的气体,且气体中含有大量的灰粒,该风机的叶轮采用耐高温、高强度、不锈钢制造,机壳内壁衬有耐磨的锰钢衬板,轴承箱内设有水冷却装置,则该风机为( ) A.送风机 B.引风机 C.排粉风机 D.再循环风机
下列不同形式的轴流式风机中,哪一个在设计工况下出口气流的圆周分速度不为零?( ) A.单个叶轮 B.单个叶轮加后置导叶 C.单个叶轮加前置导叶 D.单个叶轮加前后置导叶
在总流的伯努利方程中,速度V是( )速度。 (A) 在截面上的任意点的速度 (B) 截面平均速度 (C) 截面形心处的速度 (D) 截面上的最大速度
连续介质模型意味着 ( ) (A)流体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B)流体中的物理参数是连续函数 (C)流体分子之间有间隙 (D)流体不可压缩
静止流体中任意一点的压强与( )无关。 (A)点的位置 (B)作用面的方向 (C)流体的种类 (D)重力加速度
水平管道的截面逐渐缩小,管内水流的压强( ) (A) 逐渐变大 (B) 逐渐变小 (C) 不改变 (D) 没有变化规律
在总流的伯努利方程中,湍流的动能修正系数总是( )层流的 动能修正系数。 (A) 大于 (B) 不小于 (C) 等于 (D) 小于
如果( ),则沿程损失系数不受壁面粗糙度的影响。 (A) 雷诺数足够大 (B) 在紊流光滑区 (C) 在紊流过渡区 (D) 速度足够大
如果忽略流体的重力效应,则不需要考虑哪一个相似性参数?( ) (A)弗劳德数 (B)雷诺数 (D)欧拉数 (D)马赫数
根据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离心式泵属于那种类型的泵( ) (A)容积式 (B)往复式 (C)叶片式 (D)其它类型的泵
离心式泵的主要部件不包括( ) (A)叶轮 (B)汽缸 (C)机壳 (D)吸入室
下面的哪一条曲线是泵的特性曲线?( ) (A)泵所提供的流量与扬程 (B)流量与沿程损失系数之间之间的关系曲线的关系曲线 (C)管路的流量与扬程 (D)管路的性能曲线之间的关系曲线
风机的全压是指( )通过风机后获得的能量。 A.单位重量的气体 B.单位质量的气体 C.单位时间内流入风机的气体 D.单位体积的气体
低压轴流通风机的全压为( ) A. 1~3kPa B. 0.5kPa以下 C. 3~15kPa D. 15~340kPa
单位重量的液体从泵的吸入口到叶片入口压力最低处的总压降称为( ) A.流动损失 B.必需汽蚀余量 C.有效汽蚀余量 D.摩擦损失
关于冲击损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流量小于设计流量时,无冲击损失 B.当流量大于设计流量时,冲击发生在工作面上 C.当流量小于设计流量时,冲击发生在非工作面上 D.当流量小于设计流量时,冲击发生在工作面上
下列哪个参数与泵的有效汽蚀余量无关?( ) A.泵的几何安装高度 B.流体温度 C.流体压力 D.泵的转速
关于离心泵轴向推力的大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与叶轮前后盖板的面积有关 B.与泵的级数无关 C.与叶轮前后盖板外侧的压力分布有关 D.与流量大小有关
两台泵并联运行时,为提高并联后增加流量的效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管路特性曲线应平坦一些,泵的性能曲线应陡一些 B.管路特性曲线应平坦一些,泵的性能曲线应平坦一些 C.管路特性曲线应陡一些,泵的性能曲线应陡一些 D.管路特性曲线应陡一些,泵的性能曲线应平坦一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绝对流动角是与反方向的夹角; B.相对速度的方向为所在处的叶片切线方向(指向叶轮出口); C.叶片安装角为叶片的切线方向(指向叶轮出口)与圆周速度反方向的夹角; D.相对流动角是与的夹角。
对轴流式泵与风机描述比较正确的是( )。 A.由于流体轴向流入、轴向流出叶轮,所以轴流式泵与风机的运行稳定性较好 B.由于流体轴向流入、轴向流出叶轮,所以轴流式叶轮提高流体的动能较小 C.由于流体轴向流入、轴向流出叶轮,所以流体得到的能量没有离心力作用项 D.由于流体轴向流入、轴向流出叶轮,所以轴流式叶轮的流动损失较小
在下列调节方法中,泵不宜采用( )。 A.出口节流调节 B.入口导流器调节 C.变速调节 D.汽蚀调节
下列对圆盘摩擦损失描述正确的是( )。 A.圆盘摩擦损失属于流动损失 B.圆盘摩擦损失与转速的三次方、叶轮外径的五次方成正比 C.圆盘摩擦损失随比转速的增大而增大 D.多级泵的圆盘摩擦损失属于容积损失
在下列措施中,( )不是防止泵发生汽蚀的措施。 A.采用诱导轮 B.提高转速 C.采用双吸叶轮 D.增加倒灌高度
用下列调节方法调节泵与风机流量时,( )会增加节流损失。 A.入口端节流调节 B.变速条件 C.入口导流器调节 D.动叶调节
泵的调节可以采用吸入口节流调节。
泵与风机的最佳工况点是效率最高时所对应的工况点。
出口节流调节是效率最高的调节方法。
大孔口与小孔口都可认为其断面上压强、流速分布均匀,各点作用水头可以认为是一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