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西南财经大学国际金融学

简述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几种类型。
简述利率平价说的缺陷。
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特点。
简述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简述现行牙买加体系的特点。
通常判断一国国际收支是否平衡,主要看其(  )是否平衡。 A.经常项目 B.资本和金融项目 C.自主性交易 D.调节性交易
在货币实际购买力的研究中常用的汇率是(  )。 A.固定汇率 B.浮动汇率 C.实际汇率 D.有效汇率
某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储备资产一项为-135亿美元,表明(  ) A.经常账户逆差135亿美元 B.资本账户逆差135亿美元 C.储备资产减少135亿美元 D.储备资产增加135亿美元
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时,运用官方储备的变动或临时向外筹借资金来抵消超额外汇需求或供给,这种政策叫(  ) A.外汇缓冲政策 B.直接管制 C.财政和货币政策 D.汇率政策
债务注销记录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 A.资本账户 B.金融账户 C.错误与遗漏账户 D.国际储备账户
“货币-价格机制”,其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原理是(  )。 A.国际收支逆差→货币外流增加(货币存量减少)→国内一般价格水平下降→出口商品价格水平下降→出口增加→贸易收支改善→减少逆差→使国际收支趋于平衡 B.国际收支逆差→货币外流增加(货币存量减少)→出口商品价格水平下降→国内一般价格水平下降→出口增加→贸易收支改善→减少逆差→使国际收支趋于平衡 C.国际收支逆差→货币外流增加(货币存量减少)→出口商品价格水平下降→国内一般价格水平下降→出口增加→减少逆差→贸易收支改善→使国际收支趋于平衡 D.国际收支逆差→货币外流增加(货币存量减少)→国内一般价格水平下降→出口商品价格水平下降→出口增加→使国际收支趋于平衡
投资收入应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 A.经常帐户 B.资本帐户 C.金融帐户 D.储备帐户
我国于1997年1月14日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三条对外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括。以下(  )不属于外汇的内容。 A.外币现钞 B.SDR C.外国公司股票 D.外币银行汇票
能够体现一个国家自我创汇的能力的国际收支差额是(  )。 A.贸易差额 B.经常项目差额 C.国际收支总差额 D.资本与金融项目差额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国际收支概念是建立在(  )基础上的。 A.收支 B.交易 C.现金 D.贸易
从外汇资金的性质和用途的角度来划分,汇率可分为(  )。 A.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 B.基本汇率与套算汇率 C.贸易汇率与金融汇率 D.市场汇率与官方汇率
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记入借方的项目是(  ) A.反映进出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 B.反映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的金融项目 C.反映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的金融项目 D.反映国际收支顺差增加或逆差减少的项目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记入贷方的项目是(  )。 A.对外资产的增加 B.对外负债的增加 C.官方储备的增加 D.对外无偿转移增加
国际收支均衡是(  ) A.相对的 B.绝对的 C.长期的 D.无条件的
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应记入贷方的项目是(  ) A.反映进出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 B.反映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的金融项目 C.反映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的金融项目 C.反映国际收支顺差减少或逆差增加的项目
由于国际市场对本国出口和进口的需求与供给条件发生变化,本国贸易无法迅速调整所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称之为(  ) A.周期性不平衡 B.结构性不平衡 C.货币性不平衡 D.收入性不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人为项目是(  ) A.经常项目 B.资本项目 C.基本项目 D.错误与遗漏
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哪种货币作为基准 (  )。 A.美元 B.本币 C.外币 D.特别提款权
按照国际收支的统计原则,交易的记录时间应以(  )为标准。 A.签约日期 B.交货日期 C.收支行为发生日期 D.所有权转移
目前各国的国际储备构成中主体是(  )。 A.黄金储备 B.外汇储备 C.特别提款权 D.在IMF中的储备头寸
经常账户中,最重要的项目是(  )。 A.贸易收支 B.劳务收支 C.投资收益 D.单方面转移
金融资产、货币与利率的关系为(  )。 A.金融资产的需求增加 → 利率上升 货币需求增加 → 利率上升 B.金融资产的需求减少 → 利率上升 货币供应增加 → 利率下降 C.金融资产的供应增加 → 利率下降 货币需求减少 → 利率上升 D.金融资产的供应减少 → 利率下降 货币供应减少 → 利率下降
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贷方的项目是(  ) A.进口的实际资源 B.出口的实际资源 C.资产的增加 D.负债的减少
收入性不平衡是由(  )造成的。 A.货币对内价值的变化 B.国民收入的增减 C.经济结构不合理 D.经济周期的更替
对于暂时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我们应用(  )使其恢复平衡。 A.汇率政策 B.外汇缓冲政策 C.货币政策 D.财政政策
2010年6月3日欧元对美元汇率为1:1.2288,对欧元区来说这种汇率标价法是(  ),而到6月14日收盘时此汇率为1.2224,则在这种汇率标价法下,美元币值相比6月3日是(  ),其中我国常用的标价法为(  )。 A.间接标价法,升值,直接标价法 B.间接标价法,贬值,间接标价法 C.直接标价法,升值,间接标价法 D.直接标价法,贬值,间接标价法
用(  )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常常与国内经济的发展发生冲突。 A.财政货币政策 B.汇率政策 C.直接管制 D.外汇缓冲政策
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时遵循以(  )为依据的计价原则。 A.批发价 B.零售价 C.市场价格 D.内部价格
在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是(  )。 A.经常账户 B.资本账户 C.错误与遗漏 D.官方储备
下列各项中应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其他投资中的项目是(  )。 A.投资捐赠 B.购买外国股票 C.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存贷款交易 D.购买外国专利权
按照国际收支平衡的编制原理,凡是引起资产增加的项目应计入(  )。 A.借方 B.贷方 C.借贷双方 D.附录
以下(  )不属于外汇的特点。 A.自由兑换性 B.完全流通性 C.可偿性 D.可普遍接受性
我国的国际收支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  ) A.贸易收支 B.非贸易收支 C.资本项目收支 D.无偿转让
以下关于通货膨胀对汇率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货膨胀率高的国家,货币价值对内下降,其货币对外价值也会下降 B.一国高通货膨胀率会削弱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引起出口的减少。 C.一国通货膨胀率较高,人们就会预期该国货币汇率将趋于下降,由此进行货币替换,把手中持有的该国货币转化为其他货币,造成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汇率下跌。 D.一国高通货膨胀率会削弱外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引起进口的减少。
金本位货币制度下决定汇率的基础是 (  )。 A.本国利率 B.政府信用 C.外汇市场供求状况 D.铸币平价
周期性不平衡是由(  )造成的。 A.汇率的变动 B.国民收入的增减 C.经济结构不合理 D.经济周期的更替
由于过于强大的工会力量使一国国内工资水平提高的速度快于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从而导致国际收支出现逆差的原因是(  )。 A.经济增长周期性不平衡 B.经济增长收入性不平衡 C.产品结构性失衡 D.要素结构性失衡
国际收支平衡表采用(  )方式编制。 A.增减记帐法 B.复式簿记 C.平衡法 D.以上答案均不对
以下关于本币升值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国内资本流出减少 B.1单位外币会折合更少的本币 C.其影响程度还要看政府对国际资本的管制的严格程度 D.但若本币已有即将升值的预期,会引起外国投机资本的流入,以获取本币升值的好处。
有很多方法对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分析,对某国若干连续时期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分析的方法是(  )。 A.静态分析法 B.动态分析法 C.比较分析法 D.综合分析法
以下国际收支调节政策中(  )能起到迅速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汇率政策 D.直接管制
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有(  ) A.外汇缓冲政策 B.财政政策 C.货币政策 D.汇率政策
按照交易主体的不同,在国际收支中,分为(  ) A.自主性交易 B.调节性交易 C.经常性交易 D.物资性交易
下面哪些交易应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贷方(  )。 A.出口 B.进口 C.本国对外国的直接投资 D.本国接受外来援助
外汇汇率的标价方式有(  ) A.直接标价法 B.间接标价法 C.美元标价法 D.外汇标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