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陇东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高起专)

垄断的实质是( )(本题5.0分) A、 独占 B、 腐朽性 C、 获得垄断利润 D、 寄生性
生产资料是指( )(本题5.0分) A、 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之和 B、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和 C、 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之和 D、 劳动资料和劳动手段之和
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由( )(本题5.0分) A、 商品的供求状况决定的 B、 生产商品耗费的物质资料量决定的 C、 生产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D、 商品的用途决定的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增殖过程是指( )(本题5.0分) A、 活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 B、 活劳动转移旧价值的过程 C、 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D、 从一定点开始转移旧价值的过程
绝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本题5.0分) A、 个别资本家改进技术的结果 B、 物价上涨的结果 C、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D、 必要劳动时间不变而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经济范畴是( )(本题5.0分) A、 剩余价值量 B、 剩余价值率 C、 利润率 D、 平均利润率
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是通过( )(本题5.0分) A、 延长工作日实现的 B、 提高本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实现的 C、 提高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实现的 D、 全社会劳动生产串普遍提高的结果
在产业资本循环中实现剩余价值职能的资本是( )(本题5.0分) A、 货币资本 B、 生产资本 C、 商品资本 D、 流动资本
国民生产总值等于( )。(本题5.0分) A、 国民生产净值+国外净要素收入 B、 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 C、 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 D、 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
资本主义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取决于( )。(本题5.0分) A、 中等地的生产条件 B、 优等地的生产条件 C、 劣等地的生产条件 D、 等外地的生产条件
固定资本是以下列形态存在的资本( )。(本题5.0分) A、 原料 B、 机器 C、 燃料 D、 设备 E、 辅助材料
宏观调控的一般目标包括( )。(本题5.0分) A、 经济增长 B、 结构优化 C、 总量平衡 D、 充分就业 E、 国际收支平衡
货币( )。(本题5.0分) A、 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B、 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C、 是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内在矛盾发展为外部对立的矛盾 D、 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发行的价值符号
资本积累是( )。(本题5.0分) A、 资本积聚的来源 B、 剩余价值的源泉 C、 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D、 应付激烈竞争所必须 E、 最求更多剩余价值的劳动所推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特征获得了新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主要有( )。(本题5.0分) A、 混合、联合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B、 私人垄断资本普遍采取股份公司的企业组织形式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成为经济生活强有力支配着 D、 跨国公司成为经济生活强有力支配着和资本国际化的主要组成形式 E、 由国家出面组建的国际垄断组织的出现
资本主义在生产的周期包含的阶段一般有( )。(本题5.0分) A、 危机 B、 停止 C、 萧条 D、 复苏 E、 高涨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本题5.0分) A、 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 B、 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C、 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 D、 是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 E、 是经济体制改革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
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大分工是( )。(本题5.0分) A、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相分离 B、 畜牧业和冬夜分离 C、 农业和手工业相分离 D、 商人阶层的出现及其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相分离 E、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相分离
人类社会要进行生产必须具备的简单条件是( )。(本题5.0分) A、 货币 B、 人的劳动 C、 劳动管理 D、 劳动资料 E、 劳动对象
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主要包括( )。(本题5.0分) A、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B、 社会主义劳动群众具体所有制 C、 个体所有制 D、 私营企业所有制 E、 外资企业所有制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我们提供的深刻教训有(本题5.0分) A、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 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C、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D、 必须坚决抵制各种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袭
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有(本题5.0分) A、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B、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C、 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 D、 垄断剩余价值的生产
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本题5.0分) A、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B、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D、 改革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下列选项中,表述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有(本题5.0分) A、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B、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 谎言重复千次,就会变成真理。”这就是说(本题5.0分) A、 真理与谬误有确定的界限 B、 真理与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C、 真理可以转化为谬误 D、 谬误可以转化为真理
就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本题5.0分) A、 有使用价值就一定有价值 B、 有价值就必须有使用价值 C、 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价值 D、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E、 没有价值不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对同一句格言,年轻人所理解的意义,总是没有饱经风霜的老年人所理解的广泛与深刻。这在认识论上说明了(本题5.0分) A、 认识来源于经验 � B、 在经验的积累中加深认识 C、 认识的深刻性与经验的多少在一定的意义上成比例 D、 老年人的认识在一切程度上超过青年人 E、 认识的深刻性与认识的积累有密切的关系
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 (本题5.0分) A、 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B、 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 C、 不变资本的节省 D、 预付资本量大小 E、 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
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认识正确的是( )(本题5.0分) A、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B、 改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具体经济与政治体制 C、 对根本政治经济制度的改变 D、 目的是解放发展生产力
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其表现有( )。(本题5.0分) A、 生产全球化 B、 贸易全球化 C、 金融全球化 D、 企业经营全球化 E、 政治的全球化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 )(本题5.0分)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E、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根据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资本可分为( )(本题5.0分) A、 不变资本 B、 固定资本 C、 可变资本 D、 流动资本 E、 流通资本
古人云:“画饼不能充饥”。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本题5.0分) A、 精神的东西是不重要的 B、 精神不是物质的反映 C、 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 D、 精神是物质的主观映象 E、 精神不能代替物质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 )(本题5.0分) A、 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B、 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C、 矛盾双方的对立和斗争 D、 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的上升运动 E、 前进性和曲折性辩证统一的过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为( )(本题5.0分) A、 它是生产力中一个独立要素 B、 它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 C、 它是被近代历史发展证明了的 D、 它直接影响着生产力各要素的变化 E、 它是生产力提高的关键
资本的技术构成是( )(本题5.0分) A、 从物质形态考察的资本构成 B、 反映技术和生产力水平的资本构成 C、 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组成的资本构成 D、 由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关系表现的资本构成 E、 由资本价值构成决定的资本构成
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属于( )(本题5.0分) A、 流动资本 B、 固定资本 C、 不变资本 D、 可变资本 E、 生产资本
在资本主义社会,获得平均利润的剥削者有( )(本题5.0分) A、 产业资本家 B、 商业资本家 C、 银行资本家 D、 农业资本家 E、 借贷资本家
利润率的变动是与( )(本题5.0分) A、 剩余价值率同方向变化 B、 资本有机构成高低反方向变化 C、 资本有机构成高低同方向变化 D、 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反方向变化 E、 不变资本的节省程度同方向变化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着( )(本题5.0分) A、 迅速发展的趋势 B、 经济危机的趋势 C、 停滞的趋势 D、 矛盾加深的趋势 E、 滞胀的趋势
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本题5.0分) A、 产品的分配形式 B、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 D、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发菜,过度放牧,获得一定经济利益,然而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这些人们(  )(本题5.0分) A、 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B、 只看到物与物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的联系 C、 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 D、 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
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  )。(本题5.0分) A、 成本价格 B、 生产价格 C、 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价格 D、 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成本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本题5.0分) A、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 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 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马克思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本题5.0分) A、 社会总产品的生产问题 B、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 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问题 D、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
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本题5.0分) A、 社会经济体制的状况 B、 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 C、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 社会道德的水平
贯穿一切社会经济形态,在一切社会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是:(本题5.0分) A、 按劳分配规律 B、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C、 价值规律 D、 剩余价值规律
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运动和物质关系的是:(本题5.0分) A、 物质是运动的原因 B、 物质是运动的本质 C、 运动是物质的内在根据 D、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资本流通的目的是:(本题5.0分) A、 获取使用价值 B、 发展社会经济 C、 获取消费资料 D、 实现价值增值
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是(本题5.0分) A、 传统意识 B、 阶级关系 C、 生产方式 D、 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