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信阳师范学院-美学

[单选题,6.6分]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美 B.审美关系 C.审美活动 D.现实生活
[单选题,6.6分] 美学的学科性质是( ) A.人文学科 B.社会学 C.政治学 D.文化学
[单选题,6.6分] “美学研究艺术”这个观点来自于( ) A.柏拉图 B.黑格尔 C..康德 D.尼采
[单选题,6.6分] 被称为“美学之父”的是( ) A.康德 B.柏格森 C.莱布尼茨—沃尔夫 D.鲍姆加登
[单选题,6.6分] 提出艺术的功能“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是( ) A.孔子 B.梁启超 C.孟子 D.庄子
[单选题,6.6分] 鲍姆加登的专著《美学》出版于 ( ) A.1850年 B.1875年 C.1785年 D..1750年
[单选题,6.6分] 柏拉图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是 ( ) A.理念论 B.先验主体论 C.绝对精神论 D.现象学
[单选题,6.6分] 马克思存在论根基是 ( ) A.唯物论 B.实践论 C.社会观 D.理性观
[单选题,6.6分] 中国当代美学理论的哲学基础是 ( ) A.先验主体论 B.理念论 C..本体论 D.唯物史观
[单选题,6.6分] “人生大舞台,舞台小人生”这句话说明 ( ) A.审美活动是人类的基本活动和生存方式之一 B.审美活动在人类所有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 C.审美活动在人类所有活动中的独立性 D.审美活动和人生实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单选题,6.6分] 考古发掘的大量文物说明审美起源于( ) A.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B.人类的物质生产 C.人类的审美活动 D.人类的思想创新
[单选题,6.6分] 冯友兰先生认为高级的人生境界是 ( ) A.自然境界 B.功利境界 C.道德境界 D.天地境界
[单选题,6.6分] 审美关系属于人与世界的 ( ) A.本体论关系 B.价值论关系 C.存在论关系 D.功能论关系
[单选题,6.6分] 审美关系的建构借助于 ( ) A.理性认识 B.感性形式 C.情感诉求 D.理智思考
[单选题,7.6分] 审美活动、审美关系偏重于客体方面的呈现便生成各种各样的( ) A.审美形态 B.审美经验 C.审美需要 D.审美形式
[单选题,6.6分] 从美育角度看,中国古代一直强调乐,是因为乐有 ( ) A.心灵感化的作用 B.道德规范的作用 C.理性规范的作用 D.思想统治的作用
[单选题,6.6分] 从《乐记》开始,乐和其他艺术的教育越来越受重视,是因为她们的特征表现为 ( ) A.和谐人际关系 B.维护社会统治 C.潜移默化 D.化性起伪
[单选题,6.6分] 中国传统美育的最高理想为 ( ) A.和 B.同 C.智 D.德
[单选题,6.6分] 建安时期,首次提到“美育”一词的中国诗人是 ( ) A.朱熹 B.孟子 C.孔子 D.徐翰
[单选题,6.6分] 在中国古代的教育中,美育与德育的关系上,美育所在的位置是 ( ) A.统领 B.并列 C.独立 D.依附
[单选题,6.6分] 在中国历史上,首先引入“美育”一词的 是 ( ) A.蔡元培 B.梁启超 C.王国维 D.朱光潜
[单选题,6.6分] 提出趣味教育的近代美育思想家是 ( ) A.蔡元培 B.梁启超 C.王国维 D.朱光潜
[单选题,6.6分] 在古代雅典的教育中,诗歌与音乐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说明 ( ) A.文学教育具有重要的位置 B.美育具有重要的位置 C.音乐与文学教育都具有重要的位置 D.音乐教育具有重要的位置
[单选题,6.6分] 西方美育思想的最早开端是 ( ) A.亚历山大帝国 B.古希腊罗马 C.奥斯曼帝国 D.奥地利
[单选题,6.6分] 亚里士多德在阐述悲剧的效果时,认为悲剧有一种 ( ) A.教育作用 B.美化作用 C.美育作用 D.净化作用
[单选题,6.6分] 古罗马的贺拉斯在谈到文艺的功能时,提出的著名原则是 ( ) A.寓教于乐 B.天人合一 C.循循善诱 D.启发善诱
[单选题,6.6分] 先秦儒家认为审美活动包括艺术活动的目的在于能达和谐,这和谐除了身心和谐,还指 ( ) A.家庭关系的和谐 B.身心的和谐 C.天人关系的和谐 D.人际关系的和谐 E.国家机构关系的和谐
[多选题,6.6分] 《周易·蒙卦》:“君子以果行育德.”中的“育”指 ( ) A.育其智 B.育其礼 C.育其善 D.育其德 E.育其身
[多选题,6.6分] 在《周易》中,育的意思是 ( ) A.使体格健壮 B.使智力发达 C.使地位高 D.使道德高尚 E.使知识丰富
[多选题,7.6分] 美育的内涵包括 ( ) A.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 B.通过审美活动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 C.直接作用与受教育者的情感世界 D.潜移默化的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提升人生境界 E.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
[单选题,5.5分] 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 (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单选题,5.5分] 符号学美学将艺术品分成符号和( ) A.意义 B. 内容 C.语音 D.图式
[单选题,5.5分] 罗丹雕塑作品体现出的精神生命的韵律属于( ) A.物质实在层 B. 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层 D.意境超验层
[单选题,5.5分] ()认为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就是美的本质。 A.黑格尔 B. 康德 C.克莱夫贝尔 D.叔本华
[单选题,5.5分] 清初戏剧家李渔属于下列哪个学说的代表( ) A.集体无意识说 B.娱乐说 C.模仿说 D.载道说
[单选题,5.5分] “载道说”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 A.孔子 B.韩愈 C.柳宗元 D.沈括
[单选题,5.5分] 中国的“言志说”、“心生说”属于( ) A.符号说 B.载道说 C.游戏说 D.表现说
[单选题,5.5分] 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D.席勒
[单选题,5.5分] 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 ( ) 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 B.前者一般不适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 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 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成果不是精神产品
[单选题,5.5分] 下列诗句中,属于有我之境的是 (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人闲桂花落,鸟鸣山更幽”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单选题,5.5分] 艺术的多元功能须通过( )功能间接实现。 A.认识 B.审美 C.教育 D.道德
[单选题,5.5分] 《圣经》中的许多故事,不仅感动了教徒,亦感动了许多非教徒,这些非人间的事例,在艺术品中却具有了精神渗透的作用。这表现的是艺术的哪个功能( ) A.道德 B.教育 C.思想启迪 D.宗教感化
[单选题,5.5分] 意象、意境在本质上是虚拟的、审美的,以意象世界作为核心的艺术品的首要功能是 ( ) A.道德 B.认识 C.审美 D.教育
[单选题,5.5分]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这两种意境类型最初是由近代著名学者( )提出来的 A.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 B.许慎的《说文解字》 C.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D.王夫之的《读通鉴论》
[单选题,5.5分] 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 ) 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 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 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 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
[单选题,5.5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 (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多选题,5.5分] 艺术意象指所以几种体现艺术品的审美特质,是由它的基本特征决定的,这些特征主要是( ) A.虚拟性 B.感性 C.想象性 D.合理性 E.情感性
[多选题,6.5分] 英伽登将艺术作品分为( ) A.语音层 B. 语义层 C.图式层 D.客体层 E.形式层
[单选题,6.2分] ()认为判断力就是在普遍与特殊之间寻求关系的一种心理功能。 A.康德 B.胡塞尔 C.海德格尔 D. 萨特
[单选题,6.2分] 根据法国现象学家()的分析,先验想象力具有开拓和后退两种功能。 A.胡塞尔 B.海德格尔 C.杜夫海纳 D.康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