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5单选(2分)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得分/总分 A. 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 B. 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 2.00/2.00 C. 科学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实现 D. 为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创造条件
4单选(2分) 标志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著作是: 得分/总分 A. 《德意志意识形态》 B. 《共产党宣言》 2.00/2.00 C. 《资本论》 D. 《哲学的贫困》
3单选(2分) 马克思一生的两大伟大发现是? 得分/总分 A. 社会历史观和辩证法 B. 实证主义和唯物史观 C. 唯物论和辩证法 D.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2单选(2分) 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表述有误的是? 得分/总分 A. 为所有人服务和某利益 2.00/2.00 B. 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 C. 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D.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1单选(2分)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得分/总分 A. 空想社会主义 2.00/2.00 B. 马克思主义哲学 C.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 科学社会主义
判断(1分)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多去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得分/总分 A.1.00/1.00 B.
判断(1分)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得分/总分 A. B.
判断(1分) 社会主义不可能在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国家诞生 得分/总分 A. B.
判断(1分)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所著 得分/总分 A. B.
判断(1分) 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得分/总分 A. B.
单选(2分) 资本主义发展最终将使 得分/总分 A. 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2.00/2.00 B. 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C. 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 D. 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单选(2分) 打着“援助”的旗号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剥削和政治控制属于 得分/总分 A. 老殖民主义 B. 新殖民主义 2.00/2.00 C. 新老帝国主义的一贯做法 D. 发展中国家的内在要求
单选(2分) 经济全球化的主体是 得分/总分 A. 发展中国家 B. 发达国家 C. 市场经济 D. 跨国公司
单选(2分)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是 得分/总分 A. 国私共有的垄断资本 B. 国有企业的存在 C. 国私共有的垄断资本 D.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单选(2分) 垄断价格的形成和垄断利润的产生表明 得分/总分 A. 价值规律的作用受到了限制 B. 价值规律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C. 价值规律不再起作用了 D. 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
单选(2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还因为 得分/总分 A.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2.00/2.00 B. 人民群众的活动是不受历史条件制约的 C. 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都是天然合理的 D. 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能推动历史进步
单选(2分)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得分/总分 A. 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2.00/2.00 B. 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C. 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D. 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单选(2分)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得分/总分 A.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B. 有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 C. 有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 D.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单选(2分) 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得分/总分 A. 生产方式 2.00/2.00 B. 地理环境 C. 人口因素 D. 生产关系
单选(2分)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得分/总分 A. 最终动力 B. 根本动力 C. 唯一动力 D. 直接动力
单选(2分)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得分/总分 A. 社会基本矛盾 2.00/2.00 B. 革命和改革 C. 阶级斗争 D. 个人和群众的矛盾
单选(2分)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得分/总分 A. 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B. 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C. 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2.00/2.00 D. 社会化的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单选(2分) 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得分/总分 A. 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 它具有历史继承性 C. 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2.00/2.00 D. 它具有相对独立性
单选(2分) 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得分/总分 A.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00/2.00 B. 人口增长的快慢 C. 地理环境的优劣 D. 社会风气的好坏
单选(2分) 社会存在是指 得分/总分 A.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2.00/2.00 B. 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 C. 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判断(1分) 共产主义理想是不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 得分/总分 A.1.00/1.00 B.
判断(1分) 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得分/总分 A. B.
判断(1分) 个人理想大于社会理想。 得分/总分 A.1.00/1.00 B.
判断(1分) 既然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因此我们不需要去努力追求。 得分/总分 A.1.00/1.00 B.
判断(1分)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本质区别。 得分/总分 A.1.00/1.00 B.
单选(2分) 商品经济是 得分/总分 A. 为他人而生产的经济形式 B. 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C. 存在于一切社会中的经济形式 D. 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单选(2分) 价值规律是 得分/总分 A.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2.00/2.00 B. 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 C.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 D. 产品交换经济的基本规律
单选(2分) 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 得分/总分 A.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2.00/2.00 B. 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 C. 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 D.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
单选(2分)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得分/总分 A. 集体主义 B. 利他主义 C. 享乐主义 D. 利己主义
单选(2分) 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得分/总分 A.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 B.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商品资本 C. 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D.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单选(2分)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得分/总分 A. 生产严重短缺的经济危机 B. 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C. 生产不足的经济危机 D. 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单选(2分)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得分/总分 A.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2.00/2.00 B. 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C.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D. 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单选(2分) 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 得分/总分 A. 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 B. 在生产中位置是否移动 C. 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D. 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单选(2分)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得分/总分 A.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2.00/2.00 B. 劳动的复杂程度决定的 C. 劳动时间的二重性决定的 D. 劳动生产率决定的
单选(2分) 商品是 得分/总分 A. 一切物品 B. 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 C. 一切有用的物品 D. 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
单选(2分) 真理是有价值的,说的是 得分/总分 A. 真理是发展的 B. 真理能满足人的需要 2.00/2.00 C. 真理是客观的 D. 有用的就是真理
单选(2分) 既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又承认逻辑证明在认识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就是 认为 得分/总分 A.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多元的 B. 逻辑证明可以取代实践标准 C. 被逻辑证明和证伪了的认识最终还要靠实践的检验 2.00/2.00 D. 逻辑证明可以最终证实或驳倒真理
单选(2分) 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得分/总分 A. 一切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B.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00/2.00 C. 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D. 书本知识不能指导实践
单选(2分) 理性认识的形式是 得分/总分 A. 感觉、知觉、表象 B. 概念、判断、推理 2.00/2.00 C. 识记、联想、判断 D. 感觉、分析、综合
单选(2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得分/总分 A. 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 B. 主体头脑中固有的 C.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单选(2分) 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动力和源泉的规律是 得分/总分 A. 本质决定现象规律 B. 质量互变规律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对立统一规律
单选(2分) 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是 得分/总分 A. 可以为所欲为的 B. 无限的 C. 受客观条件制约的,归根结底还是由物质决定的 2.00/2.00 D. 被动的
单选(2分) 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 得分/总分 A. 人们思维中的自相矛盾 B. 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 C. 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 2.00/2.00 D. 对立面的相互排斥
单选(2分)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得分/总分 A.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B. 否定之否定规律 C. 质量互变规律 D. 对立统一规律
单选(2分) 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 得分/总分 A.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B.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C. 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 2.00/2.00 D. 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