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湖南大学-刑法学
1.中华人民共和国 和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刑法规定之罪的,适用刑法。
2.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 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 处罚。
3.首要分子是指在 或者 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4.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其构成的要件之一是,偷逃应缴税额在 元以上。
5.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 ,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 。
6.根据刑法规定,构成侵犯著作权罪,其主观方面表现为以 的直接故意 。
1.下列行为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 A.走私毒品 B.贩卖毒品 C.决水 D.拐卖妇女、儿童
2.在下列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中,提示犯罪实质特征的要件是()。 A.犯罪客体 B.犯罪客观方面 C.犯罪主体 D.犯罪主观方面
3.甲离婚后嫌弃3个月的女儿乙。某日,甲将乙一人留在家中,锁门外出。甲5天后回家,乙已经死在摇篮里,法院判决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甲属于()。 A.纯正的不作为犯 B.不纯正的不作为犯 C.纯正的作为犯 D.结果加重犯
4.我国客轮停靠在美国纽约港时,德国人甲在轮船上窃取我国公民乙价值4000元人民币的财物。对本案确立我国刑法效力的依据是()。 A.属人原则 B.保护原则 C.普遍管辖原则 D.属地原则
5.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 A.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的 B.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着手实行犯罪 C.只有在造成法定损害结果时才处罚过失行为 D.未完成罪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过程中
6.甲为投身恐怖主义活动而参加了某国际恐怖主义组织,法院认定甲构成参加恐怖组织罪。甲的行为属于()。 A.预备犯 B.实行犯 C.帮助犯 D.未遂犯
7.想像竞合犯之所以被认为是实质的一罪,是因为()。 A.只触犯一个罪名 B.只造成一个危害的结果 C.只侵犯一个客体 D.只有一个行为
8.如果犯罪行为所造成的不法状态存在,则犯罪行为仍然存在。具备这一特征的是()。 A.连续犯 B.想像竞合犯 C.牵连犯 D.继续犯
9.甲因为男友不忠而生恨意,决定杀乙。某日,甲把乙引到家中将一瓶安眠药(50片)掺入咖啡让乙喝下。乙在床上昏睡,甲离家到附近一座山上打算自杀。甲在山上犹豫徘徊一夜,心生悔意回家,发现乙已被人送医院抢救,未死。甲大喜过望。对甲()。 A.按既遂犯处罚 B.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应当免除处罚。
10.关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以防卫过当罪定罪,但是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紧急避险用于解决紧迫情况下合法利益之间的冲突 C.防卫过当的场合,其罪过形式通常是直接故意 D.对于“事后防卫”的,通常按照防卫过当处理
11.齐某想出国,无奈手中缺钱。某日,齐某趁自己做生意的朋友吕某之子小东放学之机,骗其到自己事先租用的一所房子内,电话要挟吕某用20万换孩子。吕某报警,齐某发现后将小东杀死。对齐某的行为应当()。 A.以敲诈勒索罪和故意杀人罪并罚 B.以绑架罪和故意杀人罪并罚 C.以绑架罪和故意杀人罪的牵连犯,择一重罪处断 D.以绑架罪定罪处罚
12.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 A.按照先刑事后民事的原则,先执行罚金,剩余部分再支付民事赔偿 B.应当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剩余部分再执行罚金 C.以犯罪分子的财产为限,民事赔偿和罚金各占50% D.先执行罚金,民事赔偿部分暂缓支付
13.连某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无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3年。的数罪并罚时应当采用()。 A.限制加重原则 B.并科原则 C.吸收原则 D.相加原则
14.纪某因运输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禁不住朋友的再三请求,帮助朋友贩卖了30克毒品。纪某的行为()。 A.属于毒品犯罪的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B.属于毒犯罪的惯犯,应当从重处罚 C.属于毒品犯罪的再犯,应当从重处罚 D.定贩卖毒品罪,加重处罚
1.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下列哪些情形适用属地管辖原则?() A.外国人甲在中国境外打猎,因疏忽大意击中中国境内的外国公民斯某,致其重伤 B.外国人乙乘坐外国航空器,当该航空器进入中国领空时在该航空器上实施犯罪 C.中国人丙乘坐中国民用航空器,当该航空器进入外国领空时在该航空器上实施犯罪 D.中国人丁在中国境内打猎,因过于自信的过失造成中国境外外国公民布某重伤
2.甲武装掩护走私毒品,法院判决其构成走私毒品罪,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甲的下列哪些财产可纳入适用没收财产刑予以没收的范围?() A.甲在走私毒品中使用的枪支 B.甲被查获的毒品和贩毒资金 C.甲在银行帐户上的500万元存款 D.甲所有的2辆豪华轿车
3.下列情形中,应当数罪并罚的有()。 A.判决宣告前,查明甲分别实施了3次受贿行为,数额分别为2万元、3万元、5万元 B.乙因受贿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在缓刑考验期内,又查明其另外一起受贿2万元的罪行 C.丙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在服刑期间又犯故意伤害罪 D.丁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执行完毕后,又发现其在该次盗窃以前还有一起重大盗窃犯罪行为
4.甲误认为遭到乙的紧急的不法侵害,而对乙实行防卫行为,致乙死亡。事后证实乙的行为不具有不法侵害的性质。甲的行为()。 A.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 B.可能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可能属于意外事件 D.可能属于防卫过当
5.甲未获烟草专卖许可,擅自购进明知是假冒的“中华”牌香烟100箱进行批发和零售,在被查获时已销售出80箱,收款120万元。经检验该批香烟属于不合格产品。甲的行为()。 A.触犯非法经营罪 B.触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C.触犯销售伪劣产品罪 D.属于想像竞合犯,从一重罪定罪处罚
1.影响犯罪的社会危险性及其程度的因素有()。 A.行为侵犯的客体 B.行为手段和方式 C.行为人的个人情况 D.行为人的心理态度
2.下列行为应当认定为犯罪未遂的是()。 A.张三持刀前往李四家杀人,走到半路因身体不适而返回 B.甲欲前往乙处行窃,甲不知乙已将保险箱中的钱款存入了银行。甲在撬窃保险箱过程中因良心发现而罢手 C.丙欲杀丁,连击数枪而未击中,因子弹用光,只得悻悻回家 D.王五正在赵六家行窃,忽闻屋外有人经营,便慌忙逃离
3.下列行为中,属于犯罪预备行为的是()。 A.提刀在剧院里寻找仇人 B.为盗窃财物而进行实地考察 C.守候在被害人必经之处意图杀害 D.将毒药投放被害人饭碗中
4.下列()等情形不应当成立累犯。 A.甲被处1年拘役,刑罚执行完毕后3年内又犯可判3年有期徒刑的盗窃罪 B.乙在缓刑考验期间,又犯可判5年有期徒刑的抢劫罪 C.丙在假释考验期间,又犯可判无期徒刑的强奸罪 D.丁在3年有期徒刑执行完毕后,又犯可判6个月拘役的侮辱罪
5.根据共同犯罪人分工情况,可将共同犯罪人分为。 A.主犯、从犯、胁从犯 B.首犯、教唆犯、帮助犯 C.组织犯、教唆犯、实行犯、帮助犯 D.教唆犯、主犯、从犯
6.下列情形中属于连续犯的有()。 A.某甲和村民有仇,在三天之内先后杀死了村长的妻子、儿子和儿媳 B.某乙在连续半年时间内,持续对丈夫与其前妻所生孩子以打骂、冻饿、不让吃饭等方式进行虐待 C.某丙系国家工作人员,在一个月之内,先后实施了贪污和受贿行为 D.某丁以其妻子快要生小孩为由,将其年迈的父亲赶出家门,使父亲沿门乞讨;一周后又将妻子生下的女婴溺死
7.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期满,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条件是(。 A.确有认罪表现 B.确有悔改表现 C.确有立功表现 D.确有重大立功表现
8.下列人员中,不适用假释的有()。 A.累犯 B.因杀人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C.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 D.盗窃惯犯
9.甲犯诈骗罪,因法定刑为3年以上10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在公安机关立案以后逃避侦查,此案的追诉期限为()。 A.5年 B.10年 C.15年 D.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10.我国刑法分则共有()犯罪。 A.8大类8小类 B.9大类9小类 C.10大类9小类 D.10大类8小类
11.甲请乙其在丙家盗窃时望风,乙同意。某日晚,甲乙按约定前往丙家,乙在屋外望风,甲进入丙家,见丙女一人在家,就对丙女实施了强奸行为,对本案应如何处理?() A.甲、乙都构成强奸罪的共犯 B.甲、乙在盗窃范围内成为共犯 C.甲、乙分配构成强奸罪的单独犯 D.甲成立强奸罪
12.甲欲杀乙而向乙开枪射击,子弹从乙的衣袖穿过,恰巧击中了与乙同行的丙,致丙重伤。丙在医疗过程中由于伤口感染而死亡。甲的行为构成()。 A.故意杀人罪(未遂) B.故意伤害罪 C.过失致人死亡罪 D.过失致人重伤罪
13.洗钱罪的行为方式主要有()。 A.提供资金账户的 B.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或金融票据的 C.通过转账协助资金转移的 D.协助资金汇往境外的
1.身强力壮、有较丰厚收入的儿子,对身患重病的父亲长期不送医院就医,结果其父因延误治疗而死亡。行为人之行为构成不作为形式的杀人罪。 √ ×
2.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 √ ×
3.盲人犯罪,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 ×
4.背叛国家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 √ ×
5.犯罪行为在客观方面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但根据刑法规定,有故意犯罪行为和过失犯罪行为两种基本形式。 √ ×
6.张三与李四有仇。某日,张三见李四前往公用的水井打水,便抢先一步在水井中下毒,结果导致李四饮水后死亡。张三的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 √ ×
7.信用卡诈骗罪,就是指利用信用卡、信用证进行诈骗活动,骗取钱财数额较大的行为。 √ ×
8.《刑法》第233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是指在其他过失犯罪中导致他人死亡,就直接以其他犯罪定罪处罚,而不再以过失杀人罪论处。 √ ×
9.空白罪状,即在刑法分则条文中不直接叙明犯罪特征,而是指出该犯罪行为所违反的其他法律和法规。 √ ×
10.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应以职务侵占罪论处。 √ ×
1.广义刑法
2.间接故意,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