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桂林理工大学化工工艺学

1. (单选题) 工业上C8芳烃的异构化是以不含或少含对二甲苯的C8芳烃为原料,通过催化剂的作用,转化成浓度接近平衡浓度的C8芳烃,从而达到增产( )的目的。(本题2.0分) A. 苯; B. 甲苯; C. 对二甲苯; D. 间二甲苯。
2. (单选题) 催化脱氢可以生成高分子材料的重要单体,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两个产品是苯乙烯和( )。(本题2.0分) A. 丁二烯; B. 聚乙烯; C. 丁烯; D. 丙烯。
3. (单选题) 工艺流程可运用推论分析、功能分析、形态分析等方法论来进行流程的设计。推论分析法是从“目标”出发,寻找实现此“目标”的“前提”,将具有不同功能的单元进行逻辑组合,形成一个具有整体功能的系统。形象地可以用“洋葱”模型表示。最里层是反应器,最外层是( )工程。(本题2.0分) A. 分离系统; B. 换热网络; C. 公用; D. 产品精制系统。
4. (单选题) 衡量一个国家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产量。(本题2.0分) A. 石油; B. 天然气; C. 乙烯; D. 柴油。
5. (单选题) 下列哪一项最适合作为烃类裂解工艺的稀释剂?( )(本题2.0分) A. 氧气; B. 水蒸汽; C. 氢气; D. 氮气。
6. (单选题) 即是保证乙烯回收率和乙烯产品质量(纯度)的关键设备,又是冷量主要消耗所在,这样的设备是( )(本题2.0分) A. 甲烷塔; B. 乙烷塔; C. 乙烯塔; D. 甲烷塔和乙烯塔。
7. (单选题) 当炔烃、烯烃和芳烃同时在一块加氢时,其反应速率顺序正确的是下列哪一个( )。(本题2.0分) A. r(炔烃)>r(芳烃)>r(烯烃); B. r(芳烃)>r(烯烃)>r(炔烃); C. r(芳烃)>r(炔烃)>r(烯烃); D. r(炔烃)>r(烯烃)>r(芳烃)。
8. (单选题) 从石油、天然气、煤等天然资源出发,经过化学加工可得到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合成气等产品的过程为( )。(本题2.0分) A. 无机化工; B. 基本有机化工; C. 精细化工; D. 高分子化工。
9. (单选题) 烃类热裂解的原料可以选择:天然气、炼厂气、石脑油、轻油、柴油和重油等。我国( )的比例高达20%以上。(本题2.0分) A. 天然气和石脑油; B. 天然气和柴油; C. 石脑油和柴油; D. 柴油和重油。
10. (单选题) 对于顶温低于环境温度,而且顶底温差较大的精馏塔,设置中间冷凝器和中间再沸器可以节省能量消耗,那么中间冷凝器和中间再沸器最好布置在何处?( )(本题2.0分) A. 精馏段;精馏段 B. 提馏段;精馏段 C. 精馏段;提馏段 D. 提馏段;提馏段
11. (单选题) 乙苯生成苯乙烯为( )反应。(本题2.0分) A. 加氢; B. 脱氢; C. 氧化; D. 还原。
12. (单选题) 各族烃裂解难易程度有下列顺序,正确的是( )(本题2.0分) A. 正构烷烃<异构烷烃<芳烃<环烷烃; B. 异构烷烃<正构烷烃<芳烃<环烷烃; C. 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芳烃 D. 异构烷烃<正构烷烃<环烷烃<芳烃
13. (单选题) 裂解车间的深冷分离装置,用乙烯、丙烯作为制冷剂。在开工初期尚无乙烯产品时,可用混合( )暂时代替乙烯作为制冷剂。(本题2.0分) A. C2馏分; B. C3馏分; C. C4馏分; D. 裂解汽油。
14. (单选题) 裂解气脱水用的吸附剂为( )。(本题2.0分) A. 分子筛; B. 氧化铝; C. 硅胶; D. 氧化钙。
15. (单选题) 目前工业上分离对二甲苯和间二甲苯的的方法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本题2.0分) A. 深冷结晶分离法; B. 精馏方法; C. 络合分离法; D. 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法。
21. (多选题) 提高汽油辛烷值的方法有:( )。(本题2.0分) A. 添加四乙基铅; B. 增加汽油中芳烃、环烷烃和异构烷烃的量,效果最好的是增加其中芳烃的量; C. 增加汽油中芳烃、环烷烃和异构烷烃的量,效果最好的是减少其中芳烃的量; D. 添加烷基醚或烷基醇,如添加甲基叔丁基醚(MTBE)。
22. (多选题) 中国化学矿资源的分布的三个特点是:( )。(本题2.0分) A. 资源比较丰富,但分布不均衡; B. 高品位矿储量较少; C. 选矿比较困难,利用较为复杂; D. 资源比较丰富,分布均衡;
23. (多选题) 脱氢催化剂中加入助催化剂K2O、K2CO3或MgO等的作用是:( )。(本题2.0分) A. 稀释催化剂表面的脱氢活性中心,并将活性组分分割成较独立的微小区域 B. 这类助催化剂呈碱性,可中和一部分活性过强的活性中心,抑制裂解 C. 碱性成分的增加亦有利于中间体RCH2+迅速脱去第二个氢而形成结构稳定的产物,也有利于产物烯烃的脱附 D. 可以促进水蒸气清除结焦的反应
24. (多选题) 温度-停留时间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可以概括如下:( )。(本题2.0分) A. 温裂解条件有利于裂解反应中一次反应的进行,而短停留时间又可抑制二次反应的进行。因此,对给定裂解原料而言,在相同裂解深度条件下,高温-短停留时间的操作条件可以获得较高的烯烃收率,并减少结焦 B. 高温-短停留时间的操作条件可以抑制芳烃生成的反应,对给定裂解原料而言,在相同裂解深度下以高温-短停留时间操作条件所得裂解汽油的收率相对较低; C. 对给定裂解原料,在相同裂解深度下,高温-短停留时间的操作条件将使裂解产品中炔烃收率明显增加,并使乙烯/丙烯比及C4中的双烯烃/单烯烃的比增大。 D. 对给定裂解原料,在相同裂解深度下,高温-短停留时间的操作条件将使裂解产品中炔烃收率明显减少,并使乙烯/丙烯比及C4中的双烯烃/单烯烃的比减小。
25. (多选题) 丙烯氢甲酰化过程中提高正丁醛/异丁醛的比率的措施有:( )。(本题2.0分) A. 适当降低反应温度; B. 增大氢分压; C. 当使用羰基铑催化剂时,适当降低反应总压力; D. 当使用羰基钴催化剂时,适当增加反应总压力有助于提高正丁醛/异丁醛的比率;
31. (判断题)  煤的直接加氢液化是指先使煤气化生成合成气,再由合成气合成液体燃料或化学产品。(本题1.5分) A. 正确 B. 错误
32. (判断题)  氯和碘是萃取磷酸中最不希望存在的杂质,它们会使磷酸溶液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应避免这两种杂质进入磷酸生产系统。(本题1.5分) A. 正确 B. 错误
33. (判断题)  烃类热裂解是指将石油系烃类原料经高温作用,使烃类分子发生碳链断裂或脱氢反应,生成分子量较小的烯烃、烷烃和其他分子量不同的轻质和重质烃类的过程。烃类热裂解的主要产品是三烯和三苯。(本题1.5分) A. 正确 B. 错误
34. (判断题)  对于烃类裂解一般采取抽真空减压的方法降低烃分压。( )(本题1.5分) A. 正确 B. 错误
35. (判断题) 乙烯生产中常需要脱除乙炔,目前,在不需要回收乙炔时,一般采用溶剂吸收法;当需要回收乙炔时,则采用催化加氢法。( )(本题1.5分) A. 正确 B. 错误
36. (判断题)  烯烃的氢甲酰化反应可制备出多一个碳原子的饱和醛或醇。不饱和化合物的氢羧基化反应可制得多一个碳原子的饱和酸或不饱和酸。(本题1.5分) A. 正确 B. 错误
37. (判断题)  前沥青烯是指可溶于苯,但不溶于正己烷或环己烷的部分。(本题1.5分) A. 正确 B. 错误
38. (判断题)  常用的煤的储存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尽量使煤和空气隔绝;另一种是保持煤堆中空气流通。(本题1.5分) A. 正确 B. 错误
39. (判断题)  煤的干馏是指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至较高温度而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的复杂过程。(本题1.5分) A. 正确 B. 错误
40. (判断题)  离子交换膜的工作原理:在膜的微孔中挂着磺酸基团,其上有可交换的Na+,阳极电解液(盐水)中有大量Na+,通过离子交换将磺酸基上的Na+交换下来,后者通过微孔,进入阴极电解液,而带负电的Cl-和OH-因受磺酸根基团的静电排斥作用,很难通过微孔。(本题1.5分) A. 正确 B. 错误
41. (判断题)  工业上使用的三种抽提剂:N-甲基吡咯烷酮、环丁砜和三乙二醇醚,其对芳烃的溶解能力顺序为:环丁砜> 三乙二醇醚> N-甲基吡咯烷酮其选择性顺序为:N-甲基吡咯烷酮 > 环丁砜 > 三乙二醇醚。(本题1.5分) A. 正确 B. 错误
42. (判断题)  溶浸-结晶法生产氯化钾的基本原理是:在高温下用对氯化钠饱和的母液来浸取钾石盐矿石,溶解氯化钾进入浸取液,氯化钠则留在残渣中。浸取液冷却,KCl析出结晶,与母液分离,母液再加热返回溶浸工序去溶解矿石。(本题1.5分) A. 正确 B. 错误
43. (判断题)  影响加氢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压力、氢的用量比和加氢物质的结构。 ( )(本题1.5分) A. 正确 B. 错误
44. (判断题)  石油芳烃主要来源于烃裂解生产乙烯副产的裂解汽油和石脑油重整生成油。 ( )(本题1.5分) A. 正确 B.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