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起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本题5.0分) A、 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 B、 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 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
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本题5.0分) A、 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 B、 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 一切从实际出发 D、 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本题5.0分) A、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 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 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本题5.0分) A、 纯粹是必然的 B、 纯粹是偶然的 C、 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 D、 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
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本题5.0分) A、 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 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 C、 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 D、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 )(本题5.0分) A、 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B、 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 既肯定又否定 D、 既前进又倒退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意识能动性的观点是( )(本题5.0分) A、 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 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 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 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本题5.0分) A、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 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 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 )(本题5.0分) A、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B、 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C、 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 D、 事物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本题5.0分) A、 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 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 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物质的本质特性是( )(本题5.0分) A、 客观实在性 B、 实物性 C、 结构性 D、 可分性
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 )(本题5.0分) A、 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 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 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 )(本题5.0分) A、 观察实验方法 B、 逻辑推理方法 C、 矛盾分析法 D、 归纳演绎方法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本题5.0分) A、 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 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 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 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本题5.0分) A、 产品的分配形式 B、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本题5.0分) A、 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 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 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本题5.0分) A、 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B、 宿命论的历史观 C、 唯意志论的历史观 D、 循环论的历史观
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 )(本题5.0分) A、 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 B、 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C、 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 D、 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本题5.0分)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 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 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本题5.0分)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