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乐山师范学院-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语词中最能出彩的词是() [ 2 分 ] A.形容词 B.动词 C.助词 D.惊叹词
一条好的消息导语,不必要遵循的原则是() [ 2 分 ] A.开门见山,尽快报告新闻事实,传递最新信息 B.切近读者的利益,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C.导语为全篇定下写作的主旨 D.内容越详细越好
、 下列哪个标题更符合当代新闻标题的制作要求? [ 2 分 ] A.科学院工作会议在京隆重召开 B.中科院实施跨世纪发展战略 C.中国投资二十亿元建设新一代大科学装置 D.中科院确定九五重大项目 中科院确定跨世纪的四大任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2 分 ] A.通讯报道的事实要比消息详细、完整。 B.通讯可以自由表达记者的观点立场,而消息则是以客观事实为主。 C.通讯报道的事实往往比消息更形象、更Th动。 D.通讯的文体较为自由。
“去年一天产煤211万吨,为1949年日产量的23倍。”这句话在处理新闻数字的时候使用的是() [ 2 分 ] A.打比方 B.作比较 C.缩减法 D.位移法
按照新闻写作的要求,新闻的第一Th命是() [ 2 分 ] A.时效 B.新鲜 C.有趣 D.真实
下列不属于直面采访中应注意的原则是() [ 2 分 ] A.争论交锋的原则 B.因人而异的原则 C.掌握主动权的原则 D.平等的原则
“可读性”的概念,把()明确地摆在大众传播的重要位置。 [ 2 分 ] A.记者 B.采访对象 C.读者 D.编辑
下列原则哪个不是采访问题的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 [ 2 分 ] A.简洁 B.发散化 C.具体 D.层层深入
新华社山东分社记者被编辑部临时派到西藏去采访,这种采访叫() [ 2 分 ] A.隐性采访 B.蹲点采访 C.巡回采访 D.易地采访
拟态环境的提出者是() [ 2 分 ] A.拉斯韦尔 B.麦克卢汉 C.李普曼 D.赖特
大众传播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的一个中间环节 [ 2 分 ] A.中介组织 B.权威媒体 C.意见领袖 D.领导人物
自信心越(),可说服性越(),自信心越(),可说服性越() [ 2 分 ] A.强,高;弱,高 B.强,低;弱,低 C.强,高;弱,低 D.强,低;弱,高
“议程设置功能”假说是由()提出的 [ 2 分 ] A.李普曼 B.罗杰斯 C.卡兹 D.麦库姆斯和肖
集合行为中的主要的信息形式是() [ 2 分 ] A.信息 B.流言 C.谣言 D.谣传
象征性互动理论是由()提出的 [ 2 分 ] A.米德 B.施拉姆 C.麦克卢汉 D.拉扎斯菲尔德
“自我互动”理论是由()提出的 [ 2 分 ] A.默顿 B.米德 C.布鲁默 D.赖特
“把关人”理论是由()提出的 [ 2 分 ] A.卢因 B.卢卡奇 C.麦克卢汉 D.施拉姆
()是信息环境的主要营造者 [ 2 分 ] A.大众传播 B.各大媒体 C.各国政府 D.受众
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Th的()社会集合现象 [ 2 分 ] A.正常 B.应激 C.非正常 D.非常态
记者的新闻敏感要表现在() [ 2 分 ] A.获取新闻线索 B.挖掘新闻素材 C.选择报道角度 D.善于沙里淘金 E.预见新闻后面的新闻
引标题的作用是从一个侧面对主题进行() [ 2 分 ] A.引导 B.烘托 C.解释 D.补充
能有效激发受访人说出新闻细节的问题有() [ 2 分 ] A.对于这个现象你有什么感想? B.你怎么看这件事? C.你能给我举个例子吗? D.当时是怎样的情形? 参考答案: C D
下列不符合当代新闻语言要求的是() [ 2 分 ] A.这场演出受到了观众们的一致赞誉。 B.实施抢劫的歹徒跑得相当快。 C.气温高达38摄氏度。 D.3号举重选手不仅身高7英尺,体重也达到了120公斤。
记者在采访中收集和查阅的可能对报道新闻有用的种种材料,叫做() [ 2 分 ] A.新闻题材 B.新闻素材 C.新闻背景 D.新闻依据
通讯选材的特点有() [ 2 分 ] A.材料内容要简洁凝练。 B.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 C.要围绕主题选材。 D.应该累加同类材料。
新闻报道的多层次真实可以理解为() [ 2 分 ] A.尽可能多地让同类受访人在新闻稿件中发言,保证他们发言的权利。 B.坚持传播学中的“平衡”原则。 C.避免对人、事认知的“刻板印象”。 D.把交叉性、综合性的信息提供给读者,避免单向思维。
使用搜索引擎检索相关新闻资料的时候,输入的检索词语应本着()原则 [ 2 分 ] A.简洁 B.完整 C.累加 D.近似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写作教程》中写道:“像矿工从大量沙子里筛选出一点点金子那样,记者们把材料一点点过滤,以找出属于导语的那一块金子。”这说明() [ 2 分 ] A.导语应该炼字炼句,优美Th动。 B.选择最有趣、最富于戏剧性和人情味的材料写进导语。 C.选择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置于导语。 D.应该将最新鲜的事实、信息置于导语,不要淹没在一般的材料中。
在采访中,记者应尽可能让受访对象() [ 2 分 ] A.与记者正面相对 B.逆光而座 C.与记者比较接近 D.处于安静的环境中
1、 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社会群体形成的过分简单化的、滞后于现实变化的以及概括性的看法。 [ 2 分 ]
2、 单行题可虚可实,主要是点明必要的新闻要素,让读者了解记者的情感倾向。 [ 2 分 ]
3、 找熟悉受访人物和事件的人进行前期摸底采访叫隐性采访。 [ 2 分 ]
4、 “非常”、“最”、“绝对”、“很”、“特别”之类的词语一般不出现在新闻稿件中,它们是对新闻语言的污染。 [ 2 分 ]
5、 对于哪些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受访人,记者应该努力搞清受访者的心理,尽可能站在对方的利益场上讲清接受采访的好处是什么,即讲清利害关系。 [ 2 分 ]
6、 将采访获得的信息进行归纳和分析,从而找到新的发现是记者应该具有的逆向思维。 [ 2 分 ]
7、 在采访对象的选择上,重要人物比普通群众更有新闻价值。 [ 2 分 ]
8、 新闻是易碎品,具有“一次性消费”的特点,所以其他媒体报道过的消息记者就没有必要进行后续报道了。 [ 2 分 ]
9、 当前新闻媒体的时效性要求是以“天”为单位的,所谓“今天的消息是金子,昨天的消息是银子,前天的消息是垃圾”。 [ 2 分 ]
10、 2000年之前,人物专访的报道对象基本是两类——英雄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负面人物和普通老百姓报道少。 [ 2 分 ]
11、 “议程设置功能”为效果研究摆脱“有限论”的束缚起了重要的作用 [ 2 分 ]
12、 麦克卢汉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技术决定论 [ 2 分 ]
13、 流言是一种信源不明、无法得到确认的消息或言论 [ 2 分 ]
14、 组织传播的非正式渠道不包括组织内的人际传播 [ 2 分 ]
15、 人内传播指的是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 2 分 ]
16、 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 [ 2 分 ]
17、 魔弹论是一种唯意志论观点 [ 2 分 ]
18、 大众传播是一种双向传播活动 [ 2 分 ]
19、 信源的可信度与说服效果成反比 [ 2 分 ]
20、 任何人都可以担当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 [ 2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