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陕西中医药大学生物化学

1、蛋白质多肽链形成α -螺旋时,主要靠哪种次级键维持( ) A:疏水键; B:肽键: C:氢键; D:二硫键。
2、在蛋白质三级结构中基团分布为( )。 A:疏水基团趋于外部,亲水基团趋于内部; B:疏水基团趋于内部,亲水基团趋于外部; C:疏水基团与亲水基团随机分布; D:疏水基团与亲水基团相间分布。
3、双链 DNA 的 Tm 较高是由于下列哪组核苷酸含量较高所致( ) A:A+G; B:C+T: C:A+T; D:G+C
4、DNA 复性的重要标志是( )。 A:溶解度降低; B:溶液粘度降低; C:紫外吸收增大; D:紫外吸收降低
5、酶加快反应速度的原因是( )。 A:升高反应活化能; B:降低反应活化能; C:降低反应物的能量水平; D:升高反应物的能量水平。
6、非竟争性抑制剂对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影响是( )。 A: Km 增大, Vm 变小; B: Km 减小,Vm 变小; C: Km 不变, Vm 变小; D: Km 与 Vm 无变化。
7、电子经 FADH2 呼吸链交给氧生成水时释放的能量,偶联产生的 ATP 数为( ) A:1; B:2; C:3; D:4。
8、不属于呼吸链组分的是( ) A:Cytb; B:CoQ; C:Cytaa3; D:CO2。
9、催化直链淀粉转化为支链淀粉的是( ) A:R 酶; B:D 酶; C:Q 酶; D:α—1,6 糖苷酶
10、三羧酸循环过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循环一周可产生 3 个 NADH、1 个 FADH2、1 个 GTP; B:可使乙酰 CoA 彻底氧化; C:有两步底物水平磷酸化; D:有 4—6 碳的羧酸
11、生物体内脂肪酸氧化的主要途径是( )。 A:α—氧化; B:β—氧化; C:ω—氧化; D:过氧化。
12、脂肪酸从头合成途径不具有的特点是( ) A:利用乙酰 CoA 作为活化底物; B:生成 16 碳脂肪酸; C:需要脂肪酸合成本科系催化; D:在细胞质中进行。
13、转氨酶的辅酶是( ) A:FAD; B:NADP+; C:NAD+; D:磷酸吡哆醛。
14、氨基酸分解的主要途径是( )。 A:氧化脱氨基作用; B:裂解作用; C:脱氨基作用; D:水解作用。
15、合成嘌呤环的氨基酸是( )。 A: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 B: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 C:甘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 D:蛋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酸
16、植物体的嘌呤降解物是以( )形式输送到细嫩组织的。 A:尿酸; B:尿囊酸; C:乙醛酸; D:尿素。
17、DNA 复制方式为( )。 A:全保留复制; B:半保留复制; C:混合型复制; D:随机复制。
18、DNA 复制时不需要下列那种酶( )。 A:DNA 聚合酶; B:引物酶; C:DNA 连接酶; D:RNA 聚合酶
19、细胞内编码 20 种氨基酸密码子总数为( ) A:16; B:64; C:20; D:61
20、mRNA 在蛋白质合成重要性在于携带有( ) A:遗传密码; B:氨基酸; C:识别密码子的结构; D:各种蛋白质因子的结合部位。
1、蛋白质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 ),导电性最( )。
3、生物氧化是( )在细胞中( ),同时产生( )的过程。
4、麦芽糖是( )水解的中间产物。它是由两分子的( )通过( )键连接起来的双糖
5、磷酸戊糖途径是在( )中进行的,其底物是( ),产物是( )和( )。
6、核糖核酸的合成有( )和( )。
7、蛋白质合成步骤为( )、( )、( )。
1、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是单键,因此能够自由旋转。( )
2、复性后 DNA 分子中的两条链依然符合碱基配对原则。( )
3、酶促反应的速度与底物浓度无关。( )
4、呼吸链的组分都是以复合体的形式存在的。( )
5、糖酵解过程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 )
6、脂肪酸合成酶复合体含有 ACP 和六种酶。( )
7、在 DNA 合成中,大肠杆菌 DNA 聚合酶Ⅰ能切除 RNA 引物。( )
8、每种氨基酸都有特定的 tRNA 与之对应。( )
9、嘌吟环第 6 位上的碳原子来源于二氧化碳。( )
10、亮氨酸不是生酮氨基酸。( )
1、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在一些物理和化学因素的影响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性质发性改变,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
2、减色效应:指 DNA 分子复性时其紫外吸收减少的现象。
3、活性中心:酶分子上直接与底物结合并进行催化的部位。
4、电子传递体系:代谢物上的氢原子经脱氢酶激活脱落后,经过一系列的传递体传递给最终受体氧形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全部过程。
5、必需脂肪酸:
6、遗传密码
7、生糖氨基酸
8、逆转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