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认为“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一观点是:    得分/总分 A. 承认所有的个人都起到一定的作用的历史合力论的正确观点 B. 否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和贡献的错误观点 C. 承认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作用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正确观点 D. 否认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从属于并受制于人民群众的作用的错误观点
“时势造英雄”与“英雄造时势”这两种观点: 得分/总分 A. 都正确表达了杰出人物、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 B. 都否认杰出人物发挥作用从属并受制于人民群众的作用 C. 前者是唯心史观,后者是唯物主义命题 D. 前者是唯物主义命题,后者是唯心史观
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资本家为了提高资本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通常会采用的两种基本方法是:    得分/总分 A. 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垄断市场和价格 B.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C.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与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 D.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与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得分/总分 A.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B. 马克思主义哲学 C.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D. 科学社会主义
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表述有误的是? 得分/总分 A. 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 B. 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C. 为所有人服务和谋利益 D.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19世纪三大先进思潮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理论来源,它们分别是: 得分/总分 A.德国古典哲学、美国古典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B.德国古典经济学、英国古典哲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C.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德国古典哲学、法国实证主义、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标志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著作是 得分/总分 A. 《共产党宣言》 2.00/2.00 B. 《哲学的贫困》 C. 《资本论》 D. 《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传播至中国形成的两大理论成果是 得分/总分 A.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00/2.00 B.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得分/总分 A. 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 2.00/2.00 B. 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 C. 为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创造条件 D. 科学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实现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得分/总分 A. 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2.00/2.00 B. 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C. 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D. 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得分/总分 A. 物质的可认识性 B. 物质的感知性 C. 客观实在性 2.00/2.00 D. 运动性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得分/总分 A. 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B. 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C.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2.00/2.00 D.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得分/总分 A.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2.00/2.00 B. 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C. 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D. 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得分/总分 A. 归纳演绎方法 B. 逻辑推理方法 C. 矛盾分析法 2.00/2.00 D. 观察实验方法
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得分/总分 A. 意识创造物质 B. 意识依赖于物质 C.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2.00/2.00 D. 意识决定物质
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 得分/总分 A.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 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C. 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 2.00/2.00 D.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得分/总分 A. 否定之否定规律 B.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C. 对立统一规律 2.00/2.00 D. 质量互变规律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 得分/总分 A. 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B. 坚持均衡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C. 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 得分/总分 A. 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 2.00/2.00 B. 对立面的相互排斥 C. 人们思维中的自相矛盾 D. 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
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是 得分/总分 A. 被动的 B. 无限的 C. 可以为所欲为的 D. 受客观条件制约的,归根结底还是由物质决定的
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动力和源泉的规律是 得分/总分 A. 本质决定现象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2.00/2.00 C. 质量互变规律 D. 否定之否定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得分/总分 A.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B. 主体头脑中固有的 C.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00/2.00 D. 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
理性认识的形式是 得分/总分 A. 识记、联想、判断 B. 感觉、分析、综合 C. 概念、判断、推理 2.00/2.00 D. 感觉、知觉、表象
真理是有价值的,说的是 得分/总分 A. 真理是客观的 B. 有用的就是真理 C. 真理能满足人的需要 2.00/2.00 D. 真理是发展的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得分/总分 A. 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B. 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 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D. 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得分/总分 A. 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2.00/2.00 B. 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 它具有相对独立性 D. 它具有历史继承性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得分/总分 A.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B.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00/2.00 C. 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关系问题 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得分/总分 A. 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B. 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2.00/2.00 C. 社会化的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 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得分/总分 A.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 B. 封闭与开放之间的矛盾 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00/2.00 D. 先进与落后之间的矛盾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得分/总分 A. 个人和群众的矛盾 B. 革命和改革 C. 社会基本矛盾 2.00/2.00 D. 阶级斗争
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得分/总分 A. 人口因素 B. 生产关系 C. 地理环境 D. 生产方式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得分/总分 A.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00/2.00 B.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C. 有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 D. 有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
经济全球化是 得分/总分 A. 是少数国家推动的结果 B. 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 2.00/2.00 C. 与生产力高度发展无关 D. 阻碍了生产力高度发展
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 得分/总分 A. 《资本论》 B. 《神圣家族》 C. 《德意志意识形态》 D.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 得分/总分 A. 马克思和大卫·李嘉图 B. 马克思和费尔巴哈 C. 马克思和亚当·斯密 D. 马克思和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是 得分/总分 A. 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00/2.00 B. 人类全部优秀文化成果和总汇 C. 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和 D. 关于未来社会具体设想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 得分/总分 A. 自我批判 B. 不迷信权威 C. 与时俱进 2.00/2.00 D. 批判与继承的统一
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是 得分/总分 A. 科学社会主义 2.00/2.00 B. 空想社会主义 C.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D.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得分/总分 A. 矛盾的同一性 B. 矛盾的特殊性 2.00/2.00 C. 矛盾的普遍性 D. 矛盾的斗争性
“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得分/总分 A. 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B. 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C. 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D. 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阶级关系是物质的一种形态。
时间的一维性是指时间的不可逆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受到多方面历史条件的限制。
扬弃就是辩证的否定。
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生产关系。
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的两种历史形态。
实践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度就是临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