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教育简史.

洋务派创办了一批学习“西文”、“西艺”的新式学堂,可以看作是近代高等教育的萌芽。 选择一项: 对 错
盛宣怀创办的天津西学学堂和上海南洋公学,具有高等教育阶段。 选择一项: 对 错
京师大学堂是清政府主办的新式普通高等学校。 选择一项: 对 错
京师大学堂是最高学府与教育管理机关合一的机构。 选择一项: 对 错
癸卯学制中高等教育阶段有高等学堂和分科大学堂两级。 选择一项: 对 错
癸卯学制中的高等学堂相当于现在的大专。 选择一项: 对 错
通儒院招收大学堂毕业生,可单独设立。 选择一项: 对 错
清华学堂是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设立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 选择一项: 对 错
教会学校最早升格为大学的是山东齐鲁大学。 选择一项: 对 错
清末中国自办的大学的发展速度超过了教会大学。 选择一项: 对 错
民国初年的高等学校,国立大学只有北京大学一所。 选择一项: 对 错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选择一项: 对 错
蔡元培使北京大学成为含文、理、法、商、工、农、医各种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选择一项: 对 错
北大教学实行选科制后,学生可能提前毕业,也可以滞后毕业。 选择一项: 对 错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大力提倡用外语教学。 选择一项: 对 错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推行“教授治校”,就是行政管理工作均由教授主管。 选择一项: 对 错
蔡元培认为科学院的研究所应注重精深,而大学的研究所应注重博大。 选择一项: 对 错
1917年《修正大学令》规定,只设一个学科的高校不能称为大学。 选择一项: 对 错
1922 年学制取消了大学预科制度,使高等教育能集中进行专业教学。 选择一项: 对 错
南开大学和厦门大学在旧中国一直是私立的。 选择一项: 对 错
抗战期间沦陷区的所有高等学校都迁往后方。 选择一项: 对 错
西南联合大学是由北大、清华、南开等学校内迁组成的。 选择一项: 对 错
1948年颁布的有关规定,使大学和专科学校的学生均可以修满学分就提前毕业。 选择一项: 对 错
孔子认为“士”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还要讲究衣着饮食的质量。 选择一项: 对 错
修己治人是孔子提倡的君子风范。 选择一项: 对 错
“学而优则仕”的观点,反映出学习与做官的必然联系。 选择一项: 对 错
孟子将教育的目的概括为“明人伦”,就是要掌握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 选择一项: 对 错
孟子“五伦”体现了封建社会人际关系的不平等。 选择一项: 对 错
荀子认为,学业从“士”开始,最终目标“圣人”。 选择一项: 对 错
荀子的人才层次中,“大儒”高于“俗儒”,“雅儒”高于“大儒”。 选择一项: 对 错
《大学》提出大学教育的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选择一项: 对 错
《学记》中九年大成的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学业的不断长进上。 选择一项: 对 错
墨子要培养的“兼士”,即兼有各种务实的知识技能的多才多艺之士。 选择一项: 对 错
王充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培养博览古今、知识渊博的“通儒”。 选择一项: 对 错
王充肯定只专一经,只能从事教学传授的“通人”的作用。 选择一项: 对 错
韩愈提倡“学所以为道”中的“道”,就是儒家的仁义道德。 选择一项: 对 错
韩愈认为儒家的“道”只蕴涵在儒家的经书中,所以只能靠读书才能明理。 选择一项: 对 错
韩愈提倡用儒家的道来反对佛老思想。 选择一项: 对 错
朱熹认为要做到“明人伦”,必须要革尽物欲之蔽。 选择一项: 对 错
朱熹认为当时的科举制度使得教育背弃了“明人伦” 的教育宗旨。 选择一项: 对 错
王守仁提出教育的目的是“致良知”,它的内涵就是“存天理,灭人欲”。 选择一项: 对 错
颜元所说的“圣贤”,已赋予更多的“实学”内容。 选择一项: 对 错
颜元强调必须培养全才之人。 选择一项: 对 错
孔子教育学生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选择一项: 对 错
孔子说:“君子求诸人,小人求诸己。” 选择一项: 对 错
孔子主张,见到品德高尚的人就应该敬重他,见到品德不好的人就应该帮他改正。 选择一项: 对 错
孟子认为,人先天具有“浩然之气”。 选择一项: 对 错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是孟子提出的。 选择一项: 对 错
《大学》中的八条目是以修身为本。 选择一项: 对 错
《中庸》中将“自诚明”列为“教”的特征,方式是保持诚心,逐渐明白道理。 选择一项: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