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河南理工大学矿产资源加工概论
矿产储量根据对( )分为A、B、C、D、E五级。 A.矿产勘查研究程度 B.地质构造 C.单体厚度 D.经济效益
第I类勘查类型为简单型,5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 )。 A.0.5-0.9 B.1.0-1.6 C.1.7-2.4 D.2.5-3.0
第II类勘查类型为中等型,5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 )。 A.0.5-0.9 B.1.0-1.6 C.1.7-2.4 D.2.5-3.0
矿体纵投影图比例尺一般为1:500、1:1000或( )。 A.1:1500 B.1:2000 C. 1:2500 D. 1:3000
地质图就是通过特定方向的图示将地质体“定形”和“定位”,在图纸上“定形”、“定位”常见的一般有剖面法及( )两种方法。 A.极点法 B. 垂线法 C. 影射法 D.投影法
按工程种类及其相互关系,生产勘探工程系统有钻探工程系统、浅井工程系统、钻探组合工程系统及( )。 A.探槽工程系统 B.地质填图 C.坑道工程系统 D.遥感
矿山坑道和采场中,常见的取样方法有刻槽法、捡块法、方格法、打眼法、剥层法和( )。 A.全巷法 B.绳索法 C.钻取法 D.分层法
矿山环境保护工作中应贯彻( )的方针。 A.标本兼治 B. 以防为主、以治为辅 C.先易后难 D.统一规划
探槽是在在表土较薄,一般小于(),岩层倾角较陡或较平缓。地形切割比较强烈,表土稳定坚实且含水不多的地段,垂直岩层走向或构造线方向挖掘的一条槽沟。 A.1m B.2m C.3m D.2.5m
我国成矿划分为5个时期,其中前震旦纪成矿期主要形成( )矿床。 A.变质矿床 B. 沉积铁锰矿床 C.W、Sn、Bi、Mo等 D.Cu、Sn、Au等
生产矿区大比例尺成矿预测,主要采用( )。 A.加密法 B. 类比法 C. 抽稀法 D.计算法
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了解环境污染的种类、范围、程度和影响的工作称为( )。 A.环境保护 B.环境评估 C.环境调查 D.环境监测
采矿过程中损失的工业矿石量与该采场内拥有矿石储量的百分比称为( )。 A.矿石损失率 B.贫化率 C. 废石混入率 D.矿石损失
平台槽探主要利用剥去平台上因生产活动而堆积的掩盖物,探槽规格约( )。 A.3m*2m B.2m*2m C.1m*1m D.1m*0.5m
不属于生产勘探自身特点的是( )。 A.技术性强 B.勘探程度高 C.与采掘或采剥生产关系密切 D.多年持续进行
一般来说矿山依据取样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物理技术取样、矿物取样、加工技术取样及( )。 A.生物取样 B.化学取样 C.煤样 D.岩样
利用数字标高投影原理,依据矿层顶、底板实测标高编制标高等高线图,其比例尺一般为( )及1:1000、1:2000。 A.1:100 B.1:200 C.1:300 D.1:500
中段或平台地质平面图的切制依据是( )。 A.地形图 B. 钻孔柱状图 C. 勘探线剖面图 D.上下中段、分段或平台地质平面图
构造在岩体内呈两向延伸,一向缩短的两维结构面,称为( )。 A.结构面 B.断层面 C.构造弱面 D.软弱面
第III类勘查类型为复杂型,5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 )。 A.0.5-0.9 B.1.0-1.6 C.1.7-2.4 D.2.5-3.0
边界品位是指在圈定矿体时,对单个样品( )的最低要求。 A.经济效益 B.质量 C.有用组分含量 D.品位
最低工业品位是指工业可采矿体、块段或单个工程中( )的最低限。 A.经济效益 B.质量 C.有用组分平均含量 D.品位
最低可采厚度指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对具有( )矿体(矿层、矿脉等)的最小厚度(真厚度)要求,是区分能利用储量与暂不能利用储量的标准之一。 A.开采价值 B.经济效益 C.利用价值 D.社会效益
矿山环境地质主要研究在矿山开采过程中,自然地质作用、人为地质作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及由此产生的( )问题,从而达到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和保护地质环境的目的。 A.环境污染与破坏 B.地质 C.环境 D.污染
矿石回采前在生产勘探和开拓、采准工程中的取样,称为( )。 A.化学采样 B.生产取样 C.物理采样 D.地质取样
横剖面图的切制依据是( )。 A.地形图 B.钻孔柱状图 C.勘探线剖面图 D.上下中段、分段或平台地质平面图
在矿床开采过程中,与开采方法、开采技术条件、施工技术管理、采矿作业技术水平有关的损失称为( )。 A.设计损失 B.开采损失 C.非开采损失 D.可避免的损失
开采设计规定留在地下不能采出的损失称为( )。 A.设计损失 B.开采损失 C.非开采损失 D.可避免的损失
露天开采贫化率在0.4%~5.7%之间,一般不超过( )。 A.1% B.1.5% C.2% D.3%
露天开采损失率在2.2%~7.8%之间,一般约( )。 A.3% B.4% C.5% D.6%
生产矿量是按照( )不同进行分级计算的。 A. 矿床勘查研究程度 B.地质可靠程度 C.采矿工作的准备程度 D.经济效益
单体性地质资料是指以每一个( )为单位的所有地质资料。 A.矿区 B.采矿块段(或盘区) C.回采面 D.坑道
不属于影响生产勘探工程布置的因素是( )。 A.原勘探工程系统 B.地质构造 C.矿体产状特点 D.生产工程尽可能被生产利用
探采结合勘探是生产勘探的原则和正确途径。实行探采结合时,要求( )与采矿部门彼此配台、统一计划、统一施工、联合设计,既要达到勘探要求,又要满足采矿生产的需要。 A.生产勘探 B. 地质构造 C.矿山地质 D. 采掘部门
生产勘探间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 A. 技术性能 B.开采方式 C.矿床地质构造复杂程度 D.开拓方案
( )的设计一般是地质条件复杂时,或勘探网度较密的情况下仍不能满足采矿生产时,作为补充勘探工程手段使用。 A.盲中段 B.中段 C.天井 D.生产勘探钻孔
坑道编录一般不落后于掘进( )。 A.5-10m B.10-30m C.10-20m D.20-40m
金属矿山一般素描比例尺为( )。 A.1:50 -1:200 B.1:50-1:150 C. 1:100-1:500 D.1:200-1:1000
从矿石回采到进入选厂破碎前的取样,称为( )。 A.化学采样 B.生产取样 C.物理采样 D.地质取样
矿山地质储量(指C级以上工业储量)保有期限根据矿山实际情况研究确定,一般最少应在( )以上。 A.1-5年 B.5-10年 C.10-15年 D.15-20年
凡是在地表没有矿体的直接出露的矿床,称为( )。 A.隐伏矿床 B. 地下矿床 C.井下矿床 D.遮蔽矿床
()是水文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A.固态水 B.气态水 C.重力水 D.毛细水
岩石中的空隙,根据其成因和后期所受营力作用程度,分为( )、裂隙和喀斯特。 A.节理 B.裂缝 C.溶洞 D.孔隙
矿井充水水源主要为()、地表水、地下水及老窑水。 A.海水 B.大气降水 C.湖水 D.河水
腐殖煤的煤岩成分包括( )。 A.光亮煤 B.镜煤 C.亮煤 D.暗煤 E.丝炭
煤的工业分析包括( )4个项目。 A.测定水分 B.测定镜质组反射率 C.测定灰分 D.测定挥发分 E.计算固定碳
煤炭地质勘查的程序划分为( )4个阶段。 A.预查 B.普查 C.详查 D.调查 E.勘探
对于露天开采矿山,其需要编制的生产施工图主要包括: ( )。 A.矿区地形地质图 B.各开采阶段的水平地质平面图 C.垂直剖面地质图 D.矿体纵投影图 E.坑道平面图
对于地下开采矿山,其需要编制的生产施工图主要包括:( )。 A.矿区地形地质图 B.各开采阶段的水平地质平面图 C.矿体纵投影图 D.坑道平面图 E.矿体顶(底)板等高线图
影响煤化作用的因素包括( )。 A.成煤物质 B.温度 C.压力 D.时间 E.成煤环境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