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江苏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 )(本题6.0分) A、 对 B、 错
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 ( )(本题6.0分) A、 对 B、 错
劳动是财富的惟一源泉。 ( )(本题6.0分) A、 对 B、 错
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 ) [A. 对 B. 错(本题6.0分) A、 对 B、 错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其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价值的源泉。 ( )(本题6.0分) A、 对 B、 错
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是金融资本。 ( ) (本题6.0分) A、 对 B、 错
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制定的,因而否定了价值规律。 ( )(本题6.0分) A、 对 B、 错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客观历史进程。(本题5.5分) A、 对 B、 错
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运动完全失败。 ( )(本题5.5分) A、 对 B、 错
实现共产主义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 )(本题5.5分) A、 对 B、 错
既然一国或少数国家可以实现社会主义,那么,一国或少数国家也可以实现共产主义。 ( )(本题5.5分) A、 对 B、 错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怎样理解意识活动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是什么?
简述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
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如何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如何理解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
科学技术发展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吗?为什么?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试述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论述美国是当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却仍然存在着失业工人。试用马克思主义的有关原理,阐明工人失业现象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伴侣。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本题2.0分)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本题2.0分)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本题2.0分)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 英国宪章运动 C、 芝加哥工人起义 D、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本题2.0分) A、 辩证法 B、 历史观 C、 劳动价值论 D、 剩余价值论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 A、 合理内核 B、 基本内核 C、 精髓 D、 核心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______的标准( )(本题2.0分)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 一元论和二元论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______的标准( )(本题2.0分)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 反映论和先验论 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本题2.0分) A、 方向和道路 B、 形式和状态 C、 结构和功能 D、 源泉和动力
“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本题2.0分) A、 归纳与演绎 B、 分析与综合 C、 抽象到具体 D、 实践到认识
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本题2.0分) A、 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B、 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 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 D、 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
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本题2.0分) A、 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B、 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 是不是有新形式和新特点 D、 是不是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
《坛经》“时有风吹幡动,----僧曰风动,---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惠能关于运动的观点是( )(本题2.0分) A、 运动是物质之根本属性 B、 运动与物质不可分 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实践的主体是( )(本题2.0分) A、 绝对精神 B、 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 人 D、 人的意识
(单选题) 实践的客体是( )(本题2.0分) A、 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 客观物质世界 C、 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 进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单选题) 实践的中介是( )(本题2.0分) A、 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 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 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 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单选题)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本题2.0分) A、 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 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本题2.0分)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 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单选题)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本题2.0分) A、 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 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 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 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单选题)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本题2.0分) A、 生产方式 B、 地理条件 C、 社会意识 D、 人口因素
(单选题)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本题2.0分) A、 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 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单选题) 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本题2.0分) A、 生产资料所有制 B、 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 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 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单选题)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本题2.0分) 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 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 物质生产的发展藉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单选题) 上层建筑是指( )(本题2.0分) A、 社会的经济制度 B、 科学技术 C、 社会生产关系 D、 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单选题) 社会形态是( )(本题2.0分)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 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