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南阳理工学院-小学教育
(单选题)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是( )。(本题2.0分) A、 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B、 促进新旧知识联系 C、 促进新知识长期保存 D、 促进短时记忆
2. (单选题) 负有中小学生受教育权实现义务的主体不包括( )。(本题2.0分) A、 教师 B、 学校 C、 国家 D、 企业
3. (单选题)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愤”与“悱”的意思( )。(本题2.0分) A、 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悱:口欲言而未能其貌 B、 愤:愤怒。悱:想说而说不出来 C、 愤:感觉不满足,努力地去做。悱:感觉心情不舒畅 D、 愤:因不满意而心情激动。悱:感觉心情不舒畅
4. (单选题) 疏导原则就是( )原则。(本题2.0分) A、 导向性 B、 因材施教 C、 循循善诱 D、 有的放矢
5. (单选题) 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本题2.0分) A、 建立班集体 B、 评定学生操行 C、 抓好学生学习 D、 组织学生活动
6. (单选题) 属于非测验的评价手段的是( )。(本题2.0分) A、 观察 B、 判断 C、 反思 D、 分析
7. (单选题) 属于自编测验的类型的是( )。(本题2.0分) A、 工作日记 B、 客观题 C、 等级评价量表 D、 行为检查单
8. (单选题) 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本题2.0分) A、 道德情感异常 B、 道德行为不良 C、 道德意志薄弱 D、 道德认识缺乏
9. (单选题) ( )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本题2.0分) A、 教学方法 B、 教学原则 C、 教学任务 D、 教学目的
10. (单选题) 提出“化民成俗,其必有学”的论著是( )。(本题2.0分) A、 《理想国》 B、 《学记》 C、 《政治学》 D、 《大学》
11. (单选题) “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 )。(本题2.0分) A、 先导性 B、 感染性 C、 权威性 D、 针对性
12. (单选题) 据记载,我国的小学最早出现于( )。(本题2.0分) A、 殷周时代 B、 秦代 C、 唐代 D、 明代
13. (单选题) 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本题2.0分) A、 幼儿期 B、 少年期 C、 童年期 D、 青春期
14. (单选题) 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最重要的是要考虑( )。(本题2.0分) A、 形象性与兴趣性 B、 娱乐性与生活性 C、 科学性与思想性 D、 知识性与个性
15. (单选题) 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 )(本题2.0分) A、 引导性 B、 间接性 C、 简洁性 D、 交往性
16. (单选题) 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 )。(本题2.0分) A、 道德情感 B、 道德意志 C、 道德观念 D、 道德行为
17. (单选题) 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是( )统一的过程。(本题2.0分) A、 个体与环境 B、 个体与社会 C、 个体与教育 D、 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18. (单选题) 小学班主任的中心环节是( )。(本题2.0分) A、 了解学生 B、 班会活动 C、 建立学生档案 D、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9. (单选题) 课外活动不包括( )。(本题2.0分) A、 社会活动 B、 科技活动 C、 文学艺术活动 D、 选修课
20. (单选题) 属于主题班会形式的是( )。(本题2.0分) A、 主题报告会 B、 学科小组 C、 科技活动 D、 社会公益活动
21. (单选题) 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本题2.0分) A、 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 杜威和赫尔巴特 C、 赫尔巴特和杜威 D、 夸美纽斯和杜威
22. (单选题)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可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句话出自哪本教育名著?( )(本题2.0分) A、 《爱弥儿》 B、 《教育漫话》 C、 《普通教育学》 D、 《人的教育》
23. (单选题) 中小学智育的根本任务是( )。(本题2.0分) A、 传授知识 B、 发展学生的智力 C、 形成技能 D、 培养个性
24. (单选题) 强调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的典型表现形式是( )。(本题2.0分) A、 综合课程 B、 活动课程 C、 学科课程 D、 潜在课程
25. (单选题) ( )阶段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关键年龄。(本题2.0分) A、 初中 B、 婴儿 C、 小学 D、 幼儿园
26. (单选题) 教育教学要求的“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本题2.0分)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不平衡性 D、 互补性
27. (单选题) 决定教师劳动创造性的是( )。(本题2.0分) A、 劳动任务 B、 工作性质 C、 劳动对象的特点 D、 劳动手段的特殊性
28. (单选题) 个人活动包括( )。(本题2.0分) A、 体育竞赛 B、 学科小组 C、 科普讲座 D、 写日记
29. (单选题) 依据课外活动的机能可将课外活动分为接受性活动、创造性活动和( )。(本题2.0分) A、 探究性活动 B、 发现性活动 C、 训练性活动 D、 社会性活动
30. (单选题) 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 )。(本题2.0分) A、 讲授法 B、 谈话法 C、 讨论法 D、 演示法
31. (判断题)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不断发展,但无意注意仍起着作用。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及时提示和提出要求。( )(本题2.0分) A、 正确 B、 错误
32. (判断题) 战前学前教育很少被纳入国家教育系统,但现在很多国家都将学前教育纳入了国家教育系统,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本题2.0分) A、 正确 B、 错误
33. (判断题) 学习问题的理论是教学的基本理论,历代中外教育家曾以不同观点、从不同角度对教学过程作过种种的探索,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本题2.0分) A、 正确 B、 错误
34. (判断题) 人们的思想观点和世界观的形成都离不开人们的认识,都需要以一定的感觉为基础。( )(本题2.0分) A、 正确 B、 错误
35. (判断题) 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本题2.0分) A、 正确 B、 错误
36. (判断题) 任课老师在学生个体的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对全班学生的情况十分了解,在德、智、体等方面全方位地养成学生的素质。( )(本题2.0分) A、 正确 B、 错误
37. (判断题)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工艺、设备、程序、手段等)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本题2.0分) A、 正确 B、 错误
38. (判断题) 教学中的启发不是让学生自发地看,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观察,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把握事物的特征。( )(本题2.0分) A、 正确 B、 错误
39. (判断题) 培养小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引导儿童从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 )(本题2.0分) A、 正确 B、 错误
40. (判断题) 小学生的学习是无目的、无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不用遵循一定的教育制度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的。( )(本题2.0分) A、 正确 B、 错误
41. (单选题) 学生通过学习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教学过程中的( )特点。(本题1.0分) A、 教育性 B、 指导性 C、 间接性 D、 交往性
42. (单选题) “杯弓蛇影”反映的是一种( )现象。(本题1.0分) A、 刺激比较 B、 行为强化 C、 刺激泛化 D、 刺激分化
43. (单选题) 下列主张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本题1.0分) A、 学不躐等 B、 各因其材 C、 开而弗达 D、 温故而知新
44. (单选题) 生理自我在( )左右基本成熟,社会自我至少年期基本成熟。(本题1.0分) A、 1岁 B、 2岁 C、 3岁 D、 4岁
45. (单选题) 学校可以对教师的哪种行为进行处分或者解聘( )(本题1.0分) A、 组织交班费 B、 组织学生开展校外活动,一学生路上撞车,经抢救无效死亡 C、 强制搜身,想知道学生是不是偷了东西,经教育屡次不改的 D、 与同事不和
46. (单选题) 认知心理学家从目标取向来解释不同成就动机的人对不同难度工作的选择,一般而言,学习目标取向者倾向于选择( )的工作。(本题1.0分) A、 最简单 B、 中等难度 C、 最困难 D、 最简单或最困难
47. (单选题) 人们创造出“雷公”“电母”等形象是运用了想象的( )加工方式。(本题1.0分) A、 黏合 B、 夸张 C、 拟人化 D、 典型化
48. (单选题) 中小学校园周围( )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本题1.0分) A、 200米 B、 300米 C、 400米 D、 100米
49. (单选题) 学校可以对教师的哪种行为进行处分或者解聘( )(本题1.0分) A、 组织交班费 B、 组织学生开展校外活动,一学生路上撞车,经抢救无效死亡 C、 强制搜身,想知道学生是不是偷了东西,经教育屡次不改的 D、 与同事不和
50. (单选题) 认知心理学家从目标取向来解释不同成就动机的人对不同难度工作的选择,一般而言,学习目标取向者倾向于选择( )的工作。(本题1.0分) A、 最简单 B、 中等难度 C、 最困难 D、 最简单或最困难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