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河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说:“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这说明( )。(1.0)(1.0分) A、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 意识形态对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 意识形态的变化发展同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一定完全同步 D、 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 )。(1.0)(1.0分) A、 否定之否定规律 B、 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C、 质量互变规律 D、 世界变化发展的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英国( )。(1.0)(1.0分) A、 空想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 B、 重商主义 C、 庸俗政治经济学 D、 古典政治经济学
中国古代思想家有"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和为贵"的思想,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看,"和"所含的哲学原理是( )。(1.0)(1.0分) A、 事物矛盾的斗争性 B、 事物矛盾的相同性 C、 事物矛盾的同一性 D、 认识论的形而上学
我们把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称之为( )。(1.0)(1.0分) A、 可能性 B、 必然性 C、 偶然性 D、 现实性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之前不存在的斗争是( )。(1.0)(1.0分) A、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B、 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斗争 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资本主义国家内( )。 (1.0)(1.0分) A、 所有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发生了分离 B、 拥有所有权的资本家直接经营和管理企业 C、 大企业内部资本所有权与控制权发生分离 D、 个别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发生了分离
人类解放是指( )。(1.0)(1.0分) A、 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B、 摆脱剥削阶级的奴役 C、 摆脱客观规律的支配 D、 摆脱自然力的奴役和社会的压迫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指出,改革和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以下属于改革和革命共同之处的有( )(1.0)(1.0分) A、 都是社会的质变 B、 都是对原有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C、 其根本问题都是国家政权问题 D、 都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私人劳动和( )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0)(1.0分) A、 精神劳动 B、 物质劳动 C、 个体劳动 D、 社会劳动
黑格尔、费尔巴哈是( )。(1.0)(1.0分) A、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B、 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 C、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D、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商品经济是以( )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1.0)(1.0分) A、 分配 B、 消费 C、 自给自足 D、 交换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防止社会冲突,保持社会稳定( )。(1.0)(1.0分) A、 建立实施全社会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B、 建立实施全社会统一的职工参股制度 C、 建立实施全社会统一的终身雇佣制度 D、 建立实施全社会统一的职工持股制度
剩余价值是由( )雇佣的劳动者创造的。 (1.0)(1.0分) A、 技术资本 B、 有机资本 C、 不变资本 D、 可变资本
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 )。(1.0)(1.0分) A、 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 B、 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 C、 以阶级斗争为标准 D、 生产关系为标准
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其根本的条件是指( )(1.0)(1.0分) A、 人们的生活水平 B、 科学文化水平 C、 人们头脑中的意识 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
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范畴的是( )。(1.0)(1.0分) A、 必然性和偶然性 B、 原因和结果 C、 可能性与现实性 D、 本质和现象
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离开了肯定就没有否定,离开了否定也没有肯定。这是一种( )。(1.0)(1.0分) A、 形而上学的观点 B、 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C、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 辩证法的观点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 同样, 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1.0)(1.0分) A、 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B、 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C、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 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人的认识作为对某一事物的反映,必然是以这一事物为原型的,这是指反映具有( )。(1.0)(1.0分) A、 客观性 B、 摹写性 C、 创造性 D、 现实性
一些封建迷信的东西以“科学预测学”的形式招摇过市。这属于( )。(1.0)(1.0分) A、 内容决定形式的表现 B、 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的表现 C、 新内容采用旧形式的表现 D、 旧内容采用新形式的表现
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这种正确态度的理论基础是( )。(1.0)(1.0分) A、 能动的反映是摹写和创造统一的原理 B、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原理 C、 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 D、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的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是因为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 )。(1.0)(1.0分) A、 科学的思想体系之上 B、 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 C、 批判空想社会主义之上 D、 共产主义者同盟之上
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便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理论。这犯了( )(1.0)(1.0分) A、 经验主义的错误 B、 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C、 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D、 教条主义的错误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促进了( )。(1.0)(1.0分) A、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B、 世界资本主义运动的发展 C、 资本主义加速其帝国主义的进程 D、 世界共产主义进程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其突出的特点是( )。(1.0)(1.0分) A、 直接性 B、 间接性 C、 能动性 D、 辩证性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这是( )。(1.0)(1.0分) A、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 不可知论观点 C、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 二元论观点
"防微杜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1.0)(1.0分) A、 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 B、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 C、 对立统一规律的原理 D、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
运用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原理在方法论上应坚持( )。(1.0)(1.0分) A、 一点论 B、 均衡论 C、 二元论 D、 重点论
《共产党宣言》提出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以后的任务是( )。(2.0)(2.0分) A、 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快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B、 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彻底消灭私有制 C、 把全部生产资料集中在国家手中,使国家有计划地组织生产 D、 用革命的暴力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的基本形式的有( )。(2.0)(2.0分) A、 物质生产实践 B、 科学文化实验 C、 意识流活动 D、 社会政治实践
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因为( )。(2.0)(2.0分) A、 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B、 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C、 资本主义灭亡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D、 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下列事例表现了社会意识反作用的有( )。(2.0)(2.0分) A、 对平均主义思想的破除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B、 传统的商品观念阻碍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C、 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坚定了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 D、 实行“穷过渡”无助于消除资本主义的私有观念
一般来说,阳光和空气不是商品,但在一些国家,新鲜空气也可以装在特别容器中出售,空气之所以成为商品,根本原因是( )(2.0)(2.0分) A、 人们不能随便从自然界中得到新鲜空气. B、 能满足人们对新鲜空气的需要 C、 把空气净化并装在特别容器中要经过人们的劳动 D、 新鲜空气的生产以交换为目的
下列成语和常用语中,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有( )。(2.0)(2.0分) A、 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B、 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C、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D、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关于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问题上唯物主义认为( )(2.0)(2.0分) A、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可以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B、 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历史的作用上是等同的 C、 人民群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规律,杰出人物不能改变历史发展规律 D、 人民群众需要杰出人物,杰出人物来自群众
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的有( )。(2.0)(2.0分) A、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 理论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C、 实践对理论具有指导作用 D、 实践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
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是( )。(2.0)(2.0分) A、 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 B、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C、 个性中包含共性 D、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唯心主义正确态度的有( )。(2.0)(2.0分) A、 基本肯定,积极继承 B、 具体分析,批判继承 C、 全盘否定,划清界限 D、 认清其本质,揭露其错误
下列观点属于唯心主义的有( )。(2.0)(2.0分) A、 认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创造世界 B、 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 C、 经验是认识真理性的最终判断标准 D、 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于这个新时代,说法正确的有( )。(2.0)(2.0分) A、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B、 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C、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D、 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将要消失的“三大差别”有( )。(2.0)(2.0分) A、 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B、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 C、 工业和农业的差别 D、 集体和个人的差别
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2.0)(2.0分) A、 出发点不同 B、 空想社会主义仅仅是从正义、平等的愿望和道德出发,引出社会主义的结论 C、 是否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 D、 科学社会主义是从物质生产活动的规律出发,寻找到社会主义必然实现的客观根据
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分别是( )。(2.0)(2.0分) A、 否定是由外力推动的 B、 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C、 否定与肯定绝对对立 D、 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基本特征包括( )。(2.0)(2.0分) A、 领导和组织国家建设,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B、 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大多数人享有民主而只对少数人实行专政的国家 C、 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历史任务是为消灭阶级和使国家走向消亡创造条件 D、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代表和维护着无产阶级和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哲学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学说的关系是( )。(2.0)(2.0分) A、 哲学物质范畴随着自然科学以及其他具体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得到丰富 B、 哲学物质范畴为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研究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C、 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着内在的关系是( )。(2.0)(2.0分) A、 少数人的理想与多数人的理想的关系 B、 全人类理想与全体中国人民理想的关系 C、 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关系 D、 最终理想与阶段性理想的关系
主张思维能认识现实世界的有( )。(2.0)(2.0分) A、 所有唯物主义 B、 所有唯心主义 C、 有些唯心主义 D、 有些唯物主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在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分析中得出的,它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起作用。(1.0)(1.0分)
在社会进步发展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社会形态更替的反复甚至倒退现象。(1.0)(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