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生理学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

A. 每分钟每侧肾脏生成的原尿量
B. 每分钟每侧肾脏生成的终尿量
C. 每分钟两侧肾脏生成的原尿量
D. 每分钟两侧肾脏生成的终尿量
下列不属于机体排泄途径的是()。

A. 由肺排出水和二氧化碳
B. 由消化道排出胆色素
C. 由大肠排出食物残渣
D. 由肾脏排出尿
 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

A. 减少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B. 增加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
C. 使肾小管的髓袢降支对尿素的通透性增加
D. 使近曲小管对Nacl的重吸收增加
下列哪种物质不能由肾小球滤过()。

A. 葡萄糖
B. Nacl
C. Kcl
D. 蛋白质
 推动血浆从肾小球滤过的力量是()。

A.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B. 血浆胶体渗透压
C. 肾球囊囊内压
D. 血浆晶体渗透压
 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时可出现()。

A. 肾球囊囊内压升高
B.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C.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
D.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肾的近曲小管对Na+的重吸收是()。

A. 与氢泵有关的主动重吸收
B. 与钠泵有关的主动重吸收
C. 由电位差促使其被动重吸收
D. 由浓度差促使其被动重吸收
肾脏在下列哪个部位对水进行调节性重吸收()。

A. 髓袢升支细段
B. 髓袢降支粗段
C. 集合管
D. 近曲小管
 以下关于肾小球滤过膜的结构错误的是()

A. 肾小球滤过膜由为毛细胞血管内皮与肾小囊脏层上皮共同构成
B. 肾小球滤过膜是指在肾小球毛细血管网管腔与肾小囊腔之间的结构
C. 肾小球滤过膜是肾小球滤过的结构基础
D. 在滤过膜结构中,毛细胞血管内皮为细胞屏障
合成抗利尿激素的部位是()。

A. 大脑皮质
B. 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
C. 神经垂体
D. 中脑上丘
渗透压感受器所在部位是()。

A. 大脑皮质
B. 下丘脑
C. 神经垂体
D. 中脑上丘
 渗透压感受器敏感刺激是()。

A. 动脉血氧分压的改变
B. 动脉血压的改变
C. 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改变
D. 血浆胶体渗透压改变
在尿液的浓缩和稀释中起作用的激素是()。

A. 抗利尿激素
B. 醛固酮
C. 血管紧张素Ⅱ
D. 肾素
下述哪种情况肾小球滤过率将升高()。

A. 血压升至18.6KPa(140mmHg)时
B. 血压降至10.6KPa(80mmHg) 以下时
C. 血压升至26.5KPa (200mmHg) 时
D. 人球小动脉收缩时
关于致密斑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位于近球小管起始部
B. 是Na+含量变化的感受器
C. 是肾素分泌细胞
D. 可调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
 关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由毛细血管上皮细胞、基膜和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三层组成
B. 基膜对滤过膜的通透性起最重要作用
C. 对分子大小有选择性
D. 带负电荷分子更易通过
 重吸收Na+最强的部位是()。

A. 近球小管
B. 髓袢降支
C. 髓袢升支
D. 远曲小管
近球小管对Na+的重吸收可促进下列哪一组物质的重吸收()。

A. K+ 、Cl-
B. 水、Cl-、HCO3-
C. H+、K+
D. H+、HCO3-
 关于HCO3-重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主要在近球小管重吸收
B. 与H+的分泌有关
C. 是以CO2形式从小管液中转运至小管细胞内的
D. Cl-的重吸收优先于HCO3-的重吸收
关于葡萄糖重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只有近球小管可以重吸收
B. 与Na+的重吸收相耦联
C. 是一种主动转运过程
D. 正常情况下,近球小管不能将肾小球滤出的糖全部重吸收
关于H+分泌的描述,错误的是()。

A. 近球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均可分泌
B. 分泌过程与Na+的重吸收有关
C. 有利于HCO3-的重吸收
D. 可阻碍NH3的分泌
 关于NH3分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各段小管均可分泌NH3
B. NH3的分泌促进NaHCO3重吸收
C. NH3主要由谷氨酸脱氨产生
D. H+的分泌增多将减少NH3的分泌
关于抗利尿激素合成和释放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 在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合成,于神经垂体释放
B. 在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合成,于腺垂体释放
C. 在下丘脑促垂体区合成,于腺垂体释放
D. 在下丘脑促垂体区合成,于神经垂体释放
“尿生成影响因素”实验中,给家兔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后,尿量将显著增加,其原因是()。

A. 肾小管溶液中溶质浓度增高
B. 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C.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 醛固酮分泌增加
 正常终尿约占原尿量的()

A. 1%
B. 3%
C. 5%
D. 8%
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 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B. 肾血浆流量增多
C.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 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
 分泌K+的主要部位是()

A. 近曲小管
B. 髓袢降支细段
C. 髓袢升支细段
D.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下列生物活性物质不属内分泌激素的是()。

A. 肾上腺素
B. 胰岛素
C. 内因子
D. 前列腺素
“旁分泌”就是()。

A. 激素通过血液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
B. 激素通过扩散作用于邻近细胞
C. 激素通过血液以外的途径作用于远距离的靶细胞
D. 由神经细胞分泌发挥局部作用的激素
第二信使cAMP介导激素作用的机制是()。

A.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B. 激活磷酸二酯酶
C. 激活蛋白激酶
D. 激活DNA酶
 生长介素的作用是()。

A. 反馈抑制生长素分泌
B. 刺激生长素分泌
C. 促进脑发育
D. 促进软骨生长
“神经激素”是指()。

A. 作用于神经细胞的激素
B. 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
C. 具有激素功能的神经递质
D. 神经系统内存在的激素
下列激素哪种不是含氮激素()。

A. 生长激素
B. 生长抑素
C. 催乳素
D. 雄激素
下列激素或因子中,可由下丘脑以外的组织产生的是()。

A. 催乳素释放因子
B. 生长素释放抑制激素
C. 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
D. 生长素释放激素
 神经垂体激素是()。

A. 催乳素与生长素
B. 抗利尿激素与醛固酮
C. 血管升压素与催产素
D. 催乳素与血管升压素
下列哪种激素属于类固醇激素()。

A. 促甲状腺素
B. 甲状旁腺素
C. 卵泡刺激素
D. 醛固酮
 关于激素的正确概念是()。

A. 由内分泌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B. 只能加强靶细胞的功能活动
C. 直接作用于靶细胞膜受体而起作用
D. 每种激素对其他激素的作用均无影响
下丘脑与腺垂体之间主要通过下列哪个途径联系()。

A. 神经纤维
B. 垂体门脉系统
C. 神经纤维和门脉系统
D. 门脉系统
 甲状腺素作用的主要机制是()。

A. 与核受体结合,刺激mRNA生成
B. 与核受体结合,促进cGMP生成
C. 与膜受体结合,促进cAMP生成
D. 与膜受体结合,抑制cAMP生成
下丘脑调节肽共有()

A. 7种
B. 8种
C. 9种
D. 10种
抗利尿激素的合成部位是()

A. 神经垂体
B. 下丘脑
C. 腺垂体
D.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调节胰岛素分泌最重要的因素是()

A. 血Na+浓度
B. 血脂水平
C. 血Ca2+浓度
D. 血糖水平
胰岛中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是()

A. A细胞
B. B细胞
C. C细胞
D. D细胞
甲状旁腺激素的作用是()

A. 血钙降低,血磷降低
B. 血钙升高,血磷升高
C. 血钙升高,血磷降低
D. 血钙降低,血磷升高
应激反应中,血中()

A. 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增高
B. 肾上腺素含量增高
C. 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含量均增高
D. 糖皮质激素含量增高
下列哪种物质属于第一信使()

A. Ca2+
B. cAMP
C. cGMP
D. 肾上腺素
下列哪种物质属于第二信使()

A. ATP
B. ADP
C. AMP
D. cAMP
 下列哪种激素不是由腺垂体合成、分泌的()

A. 促甲状腺激素
B.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C. 催乳素
D. 催产素
 ACTH 主要促进哪种激素分泌()

A. 性激素
B. 醛固酮
C. 肾上腺素
D. 糖皮质激素
对脑和长骨的发育最为重要的激素是()

A. 生长激素
B. 性激素
C. 甲状腺激素
D. 促甲状腺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