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四川农业大学统计学

1. 统计总体的特征表现为() A. 大量性 B. 数量性 C. 同质性 D. 差异性) E. 客观性
2. 连续变量的数值() A. 是连续不断的 B. 是以整数断开的 C. 用测量或计算方法取得 D. 相邻两值之间可取无限数值 E. 相邻两值之间不可能有小数
3. 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A. 没有总体单位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不能离开总体而存在 B. 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C. 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 D. 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E. 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示。
4. 数量指标反映总体某一特征的() A. 规模 B. 工作总量 C. 强度 D. 水平 E. 内涵
5. 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统计指标?() A. 社会总产值 B. 某台设备的使用年限 C. 某同学该学期平均成绩 D. 某地区原煤产量 E. 某市年供水量
6. 全国工业普查中()。 A. 全国工业企业数为总体 B. 每一个企业即是调查单位又是报告单位 C. 所有制是品质标志 D. 全国工业企业职工总数为指标 E. 每个企业的产值是指标
7. 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方法,可分为()。 A. 采访法 B. 抽样调查法 C. 直接观察法 D. 典型调查法 E. 报告法
8. 在某一组距数列中() A. 组数的确定应以能够显示数据的分布特征和规律为目的 B. 组距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正比 C. 组距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反比 D. 组距宜取5或10的倍数 E. 第一组的下限应低于最小变量值;最后一组的上限应高于最大变量值
9. 抽样调查具有()等特点 A. 随机原则 B. 数量方面的推算 C. 适用面广 D. 可靠性高 E. 误差可以计算和控制
10. 统计调查表的表式一般有() A. 一览表 B. 单一表 C. 综合表 D. 明细表 E. 汇总表
11. 正确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是()。 A. 应当根据研究的目的与任务选择 B. 要选择能够反映事物本质或主要特征的标志 C. 要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选择 D. 要根据现象的历史条件及经济条件来选择 E. 要根据数量标志与品质标志的不同来选择
12. 统计表从内容上看由()组成。 A. 总标题 B. 横行标题 C. 纵栏标题 D. 主词 E. 宾词
13. 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有() A. 全年出生人数 B. 国民生产总值 C. 粮食总产量 D. 商品销售额 E. 产品合格率
14. 众数和中位数() A. 都是位置平均数 B. 都不是平均数 C. 都受极端值的影响 D. 都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E. 都是代表值
15. 下列指标中的结构相对指标是() A. 国有企业职工占总数的比重 B. 某工业企业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百分比 C. 大学生占全部学生的比重 D. 中间投入与总产出的比重
16. 极差() A. 是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最简单测度值 B. 不易受极端值影响 C. 易受极端值影响 D. 不能反映出中间数据的分散状况 E. 不能准确描述出数据的分散程度
17. 已知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和时期数,便能计算出() A. 平均发展速度 B. 平均发展水平 C. 各期定基发展速度 D. 各期逐期增长量 E. 累计增长量
18. 12、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具体包括() A. 发展水平 B. 平均发展水平 C. 发展速度 D. 增长量 E. 增长速度
19. 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有() A. 时距扩大法 B. 移动平均法 C. 分段平均法 D. 最小平方法 E. 趋势剔除法
20. 序时平均数是指()。 A. 平均发展水平 B. 平均发展速度 C. 平均增长速度 D. 动态平均数 E. 平均增长量
21. 概率抽样最基本的组织方式有() A. 简单随机抽样 B. 分层抽样 C. 等距抽样 D. 整群抽样 E. 配额抽样
22. 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 A. 产品产量指数 B. 商品销售额指数 C. 价格指数 D. 单位成本指数 E. 职工人数指数
23. 统计中通常所讲的指数() A. 是一种特殊的动态相对数 B. 具有平均数的性质 C. 是一种综合性的代表值 D. 可用来分析现象变动的原因 E. 可用来反映现象在长时间内的变动趋势
24. 平均指标指数包括() A. 固定权数算术平均数指数 B. 固定构成指数 C. 可变构成指数 D. 算术平均数指数 E. 结构影响指数
25. 个体指数() A. 是反映个别现象或个别项目数量变动的指数 B. 采用先综合、后对比的方式编制 C. 采用先对比、后综合的方式编制 D. 也有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之分 E. 是总指数的重要形式之一
26. 可变构成指数的意义及公式() A. 可变构成指数反映了各组的变量水平及总体结构两个因素的影响 B. 可变构成指数仅反映总体结构的影响 C. 可变构成指数的计算公式为:x/x0=∑x0f1/∑f1÷Σx0f0/Σf0 D. 可变构成指数的计算公式为:x1/x0=Σx1f1/Σf1÷Σx0f0/Σf0 E. 可变构成指数的计算公式为:x1/x=Σx1f1/Σf1÷Σx0f1/Σf1
27. 直线回归方程() A. 建立前提条件是现象之间具有较密切的直线相关关系 B. 关键在于确定方程中的参数a和b C. 表明两个相关变量间的数量变动关系 D. 可用来根据自变量值推算因变量值,并可进行回归预测 E. 回归系数b=0时,相关系数r=0
28. 相关关系的特点是() A. 现象之间确实存在数量上的依存关系 B. 现象之间不确定存在数量上的依存关系 C. 现象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值是不确定的 D. 现象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值是确定的 E. 现象之间不存在数量上的依存关系
29. 配合一元线性回归方程须具备下列前提条件() A. 现象间确实存在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 B. 现象间的关系是直线关系,这种直线关系可用散点图来表示 C. 具备一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资料,且能明确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D. 两个变量之间不是对等关系 E. 自变量是随机的,因变量是给定的值
30. 判定现象之间有无相关关系的方法有() A. 计算回归系数 B. 编制相关表 C. 绘制相关图 D. 计算相关系数 E. 计算中位数
1. 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是统计指标值。 A. 正确 B. 错误
2. 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指标都是数量指标,以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指标都是质量指标。 A. 正确 B. 错误
3. 构成统计总体的条件是各单位的差异性。 A. 正确 B. 错误
4. 单一表能容纳较多的标志,因而能把许多单位的资料填列于一张表中,这有利于比较和分析。 A. 正确 B. 错误
5. 抽样调查、重点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其根本区别是选择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A. 正确 B. 错误
6. 统计表中如果不存在某项数字时,应用符号“—”表示。 A. 正确 B. 错误
7. 组数越多,数据分布越集中,组数越少,数据分布就越分散。 A. 正确 B. 错误
8. 强度相对指标是又两个不同质的指标对比得到的,其计量单位用复名数表示。 A. 正确 B. 错误
9. 权数对算数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只表现为各组出现次数的多少,与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无关。 A. 正确 B. 错误
10. 变异系数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 A. 正确 B. 错误
11. 用水平法计算的平均速度,实质上只反映了现象首末水平的变化。 A. 正确 B. 错误
12. 计算连续时点数列的序时平均数可用简单算术平均法。 A. 正确 B. 错误
13. 对一个时间数列作3项移动平均,则所形成的新的时间数列首位将各减少3项。 A. 正确 B. 错误
14. 编制抽样框,是实施抽样的基础。 A. 正确 B. 错误
15. 重复抽样所产生的样本是彼此独立的。 A. 正确 B. 错误
16. 抽样估计的优良标准有三个:无偏性、可靠性和一致性。 A. 正确 B. 错误
17. 综合指数中同度量元素的时期是可以选择的。 A. 正确 B. 错误
18. 加权总指数的核心问题是“权数”问题。 A. 正确 B. 错误
19. 回归系数b的符号与相关系数r的符号一般相同,但有时也不同。 A. 正确 B. 错误
20. 回归估计标准误S越小,表明实际观测点与所拟合的样本回归线的离差程度越大,即回归线的代表性较差。 A. 正确 B.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