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划分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
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统一性。( × )唯物或唯心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在回答世界是怎样被认识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
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物质范畴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存在性。( × )物质性
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性。(
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反映论观点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在回答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上两种对立哲的学观点。
联系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的总特征。( ×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 × )对立统一
揭示事物发展源泉和动力的规律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 )对立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基石是唯物辩证法。( √ )
是否承认矛盾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观点的对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 √ )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关系的原理
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实事求是法。( × )矛盾分析法
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 √ )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 )
切唯物主义反映论都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论路线。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并向共产主义过渡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有人认为,一些国家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变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说明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已经不是人类的社会必然规律了。
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共同创造历史。
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人类实践活动遵循的两个尺度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
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地里环境的优劣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制定的,因而否定了价值规律 。实践的客体是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垄断是在自由竞争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垄断统治形成后消除了竞争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中各种内在的、深刻的矛盾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改变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垄断资本主义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是垄断统治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反映资本家资本的增殖程度。
资本就是一定数量的货币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两大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资本有机构成的不同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生产价格是生产成本加利润所构成的价格。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
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成正比,与周转时间成反比。
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占的比重越大,资本的周转速度越慢;流动资本占的比重越大,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