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国家开放大学中国当代文学专题

六七十年代,台湾现代主义小说主要有回答 的《失去的金铃子》、於梨华的《又见棕榈,又见棕榈》、白先勇的《纽约客》、陈若曦的《尹县长》、王文兴的《家变》等。
在《回答 》中,原来“讲排场,耍派头”的钱夫人独自漂流到台湾后,寂寞地居住在台南偏僻处。
六七十年代,台湾乡土小说的作品主要有《台湾人三部曲》《将军族》《嫁妆一牛车》等。其中,《嫁妆一牛车》的作者是回答 。
的《慈禧全传》《清宫外史》等小说跨越了雅文学与俗文学的鸿沟,具有恢宏的史诗风范和深厚的历史意识。
当代台湾小说中,《台北人》《纽约客》《台湾人三部曲》《将军族》《杀夫》等被视为经典性作品。其中,《杀夫》的作者是回答 。
出版于1977年的长篇小说《城之迷》是回答 的代表性作品。
《饥饿》出版于1986年,是回答 最具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代表性作品。
的《台湾人三部曲》是一部“当代台湾文学”“里程碑式的作品”。
在素有“文坛顽童”之称的回答 的《如果林秀雄》《将军碑》中,历史与现实的界限是模糊的。
《回答 》是最能代表白先勇创作成就的短篇小说集,“根本就是一部民国史”。
当代台湾诗歌发展的第一个时期即“政治化时期”是( )。 选择一项: A. 50年代中期 B. 80年代以后 C. 50年代后期 D. 50年代初期
洛夫前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现代中国诗坛上“超现实性”表现最为突出的作品是( )。 选择一项: A. 《槟榔树》 B. 《天狼星》 C. 《舟子的悲歌》 D. 《石室之死亡》
现代诗社成立于1956年1月,领袖人物是( )。 选择一项: A. 洛夫 B. 纪弦 C. 郑愁予 D. 余光中
1954年3月成立的蓝星诗社的主要发起人是覃子豪、钟鼎文和( )。 选择一项: A. 余光中 B. 纪弦 C. 洛夫 D. 郑愁予
1954年10月成立的创世纪诗社的主要发起人是张默和( )。 选择一项: A. 纪弦 B. 洛夫 C. 郑愁予 D. 余光中
标志着余光中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学的双向改铸和融合的最高成就的是他1974年出版的诗集( )。 选择一项: A. 《舟子的悲歌》 B. 《白玉苦瓜》 C. 《天国的夜市》 D. 《蓝色羽毛》
“浪涛腾跃成千古/太阳升火,/月亮沉珠/哪一波是捉月人?哪一浪是溺水的大夫?/赤壁下,人吊髯苏犹似髯苏在吊古”出自余光中的( )。 选择一项: A. 《大江东去》 B. 《乡愁》 C. 《水仙操——吊屈原》 D. 《白玉苦瓜》
纪弦是台湾现代主义诗歌运动的开拓者与旗手,最能代表他台湾时期诗歌成就的是( )。 选择一项: A. 《槟榔树》 B. 《大江东去》 C. 《天狼星》 D. 《狼之独步》
充分表现了个体存在的自觉意识的《萤的启示》《个性》《光明的追求者》《诗法》《吃烟者》等诗的作者是( )。 选择一项: A. 余光中 B. 洛夫 C. 郑愁予 D. 纪弦
早期受存在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影响颇深,主题繁复幽微,意象稠密浓烈,语言奇诡晦暗。后期诗风蜕变,开始注重对中西文化、文学视野的融合的诗人是( )。 选择一项: A. 余光中 B. 郑愁予 C. 洛夫 D. 纪弦
20世纪50年代中期,台湾诗坛上的现代主义文学社团主要有( )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创世纪诗社 B. 现代诗社 C. 蓝星诗社 D. 后现代诗社
纪弦的主要作品有( )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六十自寿》 B. 《狼之独步》 C. 《石室之死亡》 D. 《卖豆腐的女人》
蓝星诗社的发起人主要有( )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郑愁予 B. 钟鼎文 C. 余光中 D. 覃子豪
创世纪诗社的发起人主要有( )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余光中 B. 张默 C. 洛夫 D. 叶维廉
余光中60年代的主要诗集有( )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万圣节》 B. 《天狼星》 C. 《钟乳石》 D. 《槟榔树》
在表层结构上存在着模仿古代诗词的痕迹,或对古代诗词的结构进行化用,或以现代精神与传统事典中的主体展开对话的余光中的诗作主要有( )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乡愁》 B. 《大江东去》 C. 《石室之死亡》 D. 《水仙操——吊屈原》
不是对传统的历史事典和文学事典进行简单的复写和改写,而是作为现实主体以现代精神与传统事典中的主体展开对话的余光中诗作主要有( )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水仙操——吊屈原》 B. 《白玉苦瓜》 C. 《诗人——和陈子昂抬抬杠》 D. 《大江东去》
余光中的主要作品有( )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大江东去》 B. 《槟榔树》 C. 《白玉苦瓜》 D. 《乡愁》
余光中的有代表性的诗集主要有( )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石室之死亡》 B. 《槟榔树》 C. 《莲的联想》 D. 《白玉苦瓜》
驰名当代台湾诗坛的除余光中以外,还有( )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白先勇 B. 席慕容 C. 洛夫 D. 纪弦
现代诗社成立于1956年1月,领袖人物是回答 。
5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诗坛上的现代主义文学社团主要有回答 诗社、蓝星诗社、创世纪诗社等。
诗社的发起人主要有覃子豪、钟鼎文和余光中。
1959年,回答 诗社以其前卫的姿态和精神,取代现代诗社和蓝星诗社成为了台湾现代诗的大本营。
标志着余光中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学的双向改铸和融合的最高成就的是他1974年出版的诗集《回答 》。
纪弦是台湾现代主义诗歌运动的开拓者与旗手,最能代表他台湾时期诗歌成就的是《回答 》(五集)。
在回答 的诗作中,《石室之死亡》不仅是其前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现代中国诗坛上“超现实性”表现最为突出的作品。
的《乡愁》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但它在表层结构上存在着模仿南宋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一词的痕迹。
《大江东去》不仅在局部上化用了回答 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的意象,而且整首诗的结构都从该词中衍化而出。
诗句“恒以数声凄厉已极之长嗥/摇撼彼空无一物之天地”,出自回答 的《狼之独步》。
《白鹿原》的作者是( )。 选择一项: A. 陈忠实 B. 张炜 C. 古华 D. 王安忆
五四时期第一次以群体形象出现在文坛的女作家主要有陈衡哲、石评梅、冯沅君、谢冰莹和( )等。 A. 庐隐 B. 凌叔华 C. 冰心 D. 张爱玲
林白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青苔》、《说吧,房间》、《万物花开》,中短篇小说集《玫瑰过道》、《同心爱者不能分手》、《致命的飞翔》和( )等。 A. 《子弹穿过苹果》 B. 《与往事干杯》 C. 《一个人的战争》 D. 《守望空心岁月》
《奔丧》、《瀚海》和《极地之侧》等先锋小说的作者是深受马原影响的( )。 选择一项: A. 洪峰 B. 苏童 C. 格非 D. 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