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河北农业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多选题】下列关于“四个伟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
B、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
C、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辉煌的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
D、在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
【判断题】“四个伟大”是当代中国发展最能凝聚中国共产党人所有追求的大方向、大智慧、大战略。
【单选题】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 )的人民军队。
A、听党指挥
B、能打胜仗
C、作风优良
D、以上都是
【单选题】关于“八个明确”的要求与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明确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明确总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明确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强国的目标
D、明确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变化

【判断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多选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四个新境界”,分别是( )。
A、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B、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C、开辟了党治国理政新境界
D、开辟了管党治党的新境界

【判断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管党治党的新境界。
【判断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系统回答了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单选题】习近平在( )首次提出“中国梦”。
A、2012年
B、2013年
C、2014年
D、2015年
【判断题】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人的。
【判断题】“中国梦”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是相通的,把中国人民寻求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愿景传递给各国人民。
【单选题】对于“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梦”,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中国梦有着我国古代民族文化的基础
B、近代以来各阶级对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求索
C、对感天动地百年逐梦的概括
D、与洋务运动的富国强兵之梦完全相同
【单选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出自以下哪一本书?( )
A、《孟子》
B、《论语》
C、《韩非子·大体》
D、《礼记·礼运》

【多选题】以下哪些人是地主阶级改革梦的主要代表?( )
A、洪秀全
B、林则徐
C、魏源

【多选题】在中国近现代史上,( )都曾经追求民族复兴的梦,提出各自阶级的畅想。
A、农民阶级
B、封建地主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判断题】中国梦有着我国古代民族文化的基础。
【判断题】洋务派的“中国梦”是力主通过改革政治制度,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建设国家,抵御外海。
【单选题】( ),习近平在北大讲话中提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我们人生难得的际遇。”
A、2018年8月1日
B、2018年10月1日
C、2018年5月2日
D、2018年11月3日
单选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这句话是( )提出的。
A、毛泽东
B、江泽民
C、胡锦涛

【判断题】辛弃疾曾提出:“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单选题】“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 )提出的。
A、胡锦涛
B、温家宝
C、习近平
D、李克强
【多选题】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主要有几大中国式难题?( )
A、存在着利益“铁藩篱”
B、存在着“制度天花板”
C、存在着社会流动的“堰塞湖”
D、存在着价值观上的“毒雾霾”
【判断题】“中国梦”中的“人民幸福”具体是指更加充分地保障人民的权利,人人得享,共同发展,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即每个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判断题】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家国天下”情怀。
【单选题】以( )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精神纽带。
A、复古主义
B、唯心主义
C、实用主义
D、爱国主义
【单选题】以下( )不属于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A、走中国道路
B、弘扬中国精神
C、固守古代文化
D、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单选题】以下( )不属于中国必须凝聚中国力量的理由。
A、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B、力量是综合国力的唯一体现
C、这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
D、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判断题】中国精神主要包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两个方面。
【判断题】强调实现中国梦要走中国道路,是因为道路决定命运。

【判断题】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解决了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

【单选题】《战略》一书的作者是( )。
A、庞涓
B、司马光
C、司马彪
D、孙膑
单选题】中国共产党在( )上首次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届二中全会
C、十四届一种全会
D、十五届五中全会

【判断题】邓小平第一次使用了“小康”的概念,并完善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战略。
判断题】发展战略是国家对较长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所作出的全局性的谋划。

【判断题】“战略”概念源自于我国古代的战争实践。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孙子兵法从战略的高度来阐述战争的规律,被称为“战略的鼻祖”。
【单选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二个阶段是( ),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从2020年到2035年
B、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
C、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
D、从2035年到本世纪末
【单选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的“第一个阶段”指的是( )。
A、1949-1978年
B、2035-2050年
C、2020-2035年
D、2020-2050年
【判断题】党的十九大把原来“富強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扩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吻合一致,体现了伟大事业与伟大梦想的有机统一。

【判断题】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分为两个阶段。
【判断题】新时代“两步走”战略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升了。
【单选题】中国共产党在( )年十二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总体布局”的概念。
A、1978
B、1986
C、1988
D、1996

【单选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概念源自于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基于( )而得出的宏观的战略部署。
A、对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率问题的认识
B、对影响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总体性认识
C、对我国社会和民生发展的总体情况
D、对我国古代历史的深入探索和反思
【多选题】“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包括( )和生态文明建设。
A、经济建设
B、文化建设
C、政治建设
D、社会建设
【判断题】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的必然要求。
【判断题】“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关键在于布局。
【判断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这一概念首次完整、准确提出是在2005年2月。
单选题】把( )放在首位,才能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A、节约资源
B、利用资源
C、经济发展
D、治理污染
【单选题】1992年召开的( )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目标。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单选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 )。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完成经济建设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多选题】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污染,后治理
B、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C、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D、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