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中国教育简史

孔子写《春秋》的目的是“正名分”,“寓褒贬”,“明善恶”。 选择一项: 对 错
《春秋》有三部传:《公羊传》、《谷梁传》和《左传》。 选择一项: 对 错
孟子重视读书,提倡“尽信书”。 选择一项: 对 错
荀子系统概括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的教育价值。 选择一项: 对 错
荀子认为礼可使上下有别,乐可使上下和谐。 选择一项: 对 错
墨家重视论辩能力的训练,开创了中国古代逻辑理论。 选择一项: 对 错
墨家的教育内容涉及到道德伦理、政治军事、生产技能、自然科学等各个方面。 选择一项: 对 错
法家主张“以法为教”,是要大办法律学校并承担向社会讲法的职责。 选择一项: 对 错
“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 。 选择一项: 对 错
颜之推强调要掌握一技之长,以为立身之本。 选择一项: 对 错
韩愈认为“先王之教”总的内容就是仁义礼智四项道德。 选择一项: 对 错
朱熹认为小学教育人人都应接受,大学教育则属于士大夫之事。 选择一项: 对 错
朱熹认为小学要进行日常具体的行为训练,同时要让儿童明白其中的原因和道理。 选择一项: 对 错
朱熹将《四书》《五经》都列为大学阶段的必读课本。 选择一项: 对 错
王守仁认为读书明理必须与内在的本心结合。 选择一项: 对 错
颜元认为“读书愈多愈愚,审事愈无识,办经济愈无力”,反对人们读书。 选择一项: 对 错
在教育内容上,颜元提倡以"六艺"为中心的"三事"、"六府"、"三物"教育内容。 选择一项: 对 错
颜元把参加劳动视为教育的一项重要活动,反映了他尊重劳动者的立场。 选择一项: 对 错
孔子认为,好学才能学好。 选择一项: 对 错
孔子告诫,不要向不如自己的人学习。 选择一项: 对 错
《论语》最后的结论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选择一项: 对 错
孔子主张学思并重,而更强调“思”的作用。 选择一项: 对 错
孟子主张学习要“自得”,达到左右逢源的自由运用程度。 选择一项: 对 错
孟子以流水“盈科”的比喻说明学习要有规范。 选择一项: 对 错
孟子以学奕和一曝十寒的例子,强调学习要专注有恒。 选择一项: 对 错
“由博反约”,就是要广博学习,反对抄捷径和不求甚解。 选择一项: 对 错
荀子强调外向的学习改进,化性的关键在“积善成德”。 选择一项: 对 错
荀子主张“兼陈中衡”,就是尽量多学,而且把握好标准。 选择一项: 对 错
“虚壹而静”,就是虚心、专心而清醒沉静。 选择一项: 对 错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是《中庸》归纳的学习步骤。 选择一项: 对 错
“藏息相辅”是主张学习要劳逸结合,以免过于疲劳而影响学习效果。 选择一项: 对 错
董仲舒认为,达到“闻见博而知益明”要靠精深专一的学习 选择一项: 对 错
“多连博贯”就是善于将众多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形成体系。 选择一项: 对 错
王充否定“耳目”的作用,强调学习“必开心意”。 选择一项: 对 错
“距师” 就是不能完全附和老师,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选择一项: 对 错
韩愈强调学业和修行的关键在于“勤”和“思”。 选择一项: 对 错
韩愈批评读书“贪多务得”的现象,认为读书应少而精。 选择一项: 对 错
朱熹将读书穷理看作治学的基本途径。 选择一项: 对 错
朱熹强调读书一定要读到滚瓜烂熟,如同自己写的一样。 选择一项: 对 错
朱熹主张读书一定先要有自己的主见,再将圣人的道理结合进来。 选择一项: 对 错
朱熹强调学习的计划期限一定要安排紧凑,至于读书时则应从容平缓。 选择一项: 对 错
王夫之认为,学思相资以为功,知行相资以为用。 选择一项: 对 错
颜元认为“口笔之得者不足恃”,从而根本反对读书。 选择一项: 对 错
颜元重“习行”的教育方法论,是与他重“实学”的教育内容论相配套的。 选择一项: 对 错
“启发”、“举一反三”的教学原则,出自孔子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选择一项: 对 错
孔门四科就是《论语》中所说的:“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选择一项: 对 错
因材施教是孔子率先提出的教学原则。 选择一项: 对 错
孟子认为,教学标准应该根据学生能力大小不同而做相应调整。 选择一项: 对 错
孟子认为,教师绝对不能对学生表示出“不屑之教诲”的拒绝态度。 选择一项: 对 错
“私淑弟子”,实际上是从来没有接受过老师的当面教导的。 选择一项: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