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四川农业大学兽医药理学

 巴比妥类药催眠后所致的次晨宿醉现象属于药物的哪种不良反应()

A. 副作用
B. 过敏反应
C. 后遗效应
D. 毒性作用
以下哪些是属于后遗效应()

A. 抗菌药物后效应
B.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C. 呋塞米所致的心律失常
D. 保泰松所致的肝肾损害
 关于二重感染下列叙述哪项正确()

A. 厌氧菌引起的感染
B. 耐药菌株引起的感染
C.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
D. 多种病原菌引起的感染
 药物的何种作用与其药理作用无关()

A. 副作用
B. 毒性作用
C. 后遗效应
D. 过敏反应
 短期内应用数次麻黄碱后其效应降低,属于()

A. 习惯性
B. 成瘾性
C. 耐受性
D. 后遗效应
药物的半数有效量(ED50)是指()

A. 引起50%最大反应强度的药物剂量
B. 引起一半动物产生毒性反应的剂量
C. 产生等效反应所需剂量的一半
D. 常用治疗量的一半
 治疗量是指()

A. ED50
B. 最小有效量
C. LD50
D. 介于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的剂量
有关半数致死量(LD50)的描述,正确的是()

A. LD50值越大,化学物的急性毒性越大
B. 引起一半受试动物发生死亡的剂量
C. 不受染毒途径和受试动物种属影响
D. LD50值越小,说明药物就安全和有效
下列可表示药物安全性的参数,最恰当的是()

A. 最小有效剂量
B. 极量
C. 半数有效量
D. 治疗指数
 治疗指数是指()

A. ED95/LD5
B. LD5/ED95
C. LD50/ED50
D. ED50/LD50
有关受体的叙述,以下哪项是不正确的()

A. 受体是生物大分子,如糖蛋白、脂蛋白
B. 受体的数目是恒定的,所以存在饱和性
C. 受体的功能是可以调节的
D. 受体可存在于细胞膜上、胞浆和细胞核上
激动剂与受体的结合特征是()

A. 无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B. 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C. 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
D. 无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完全拮抗剂与受体的关系为()

A. 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
B. 有亲和力和有内在活性
C. 无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低
D. 无亲和力但内在活性高
 药物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能激动受体,也可阻断受体,这取决于()

A. 药物作用强度
B. 药物剂量大小
C. 药物的理化性质
D. 药物与受体间是否有内在活性
 当某药物与受体相结合后,产生某种作用并引起一系列效应,该药是属于()

A. 兴奋剂
B. 激动剂
C. 抑制剂
D. 拮抗剂
N2受体属于哪种类型()

A. 离子通道受体
B. G蛋白偶联受体
C. 核内受体
D. 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
乙酰胆碱的M受体属于哪种类型()

A. 离子受体
B. G蛋白偶联受体
C. 核内受体
D. 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
糖皮质激素支配的受体属于哪种类型()

A. 离子受体
B. G蛋白偶联受体
C. 核内受体
D. 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
受体的向下调节会导致哪种现象产生()

A. 副作用
B. 过敏反应
C. 后遗效应
D. 耐受性
 受体的向上调节会导致药物哪种现象产生()

A. 反跳现象
B. 耐药性
C. 耐受性
D. 后遗效应
大多数药物在体内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

A. 简单扩散
B. 主动转运
C. 易化扩散
D. 滤过
简单扩散的特点()

A. 顺浓度梯度转运
B. 具有饱和性
C. 存在竞争抑制现象
D. 需要细胞膜提供能量
以简单扩散方式转运的药物一般()

A. 分子量大
B. 极性高
C. 脂溶性低
D. 分子状态药物
药物主动转运的特点()

A. 由载体进行,消耗能量
B. 由载体进行,不消耗能量
C. 不消耗能量,无竞争抑制现象
D. 消耗能量,无选择性
易化扩散是()

A. 逆浓度梯度转运
B. 不需要转运载体
C. 需要能量
D. 具有主动和被动转运的特点
 葡萄糖在体内的主要转运方式()

A. 简单扩散
B. 主动转运
C. 易化扩散
D. 吞噬
药物及代谢物通过肾小球进入到肾小囊内属于()

A. 简单扩散
B. 主动转运
C. 易化扩散
D. 滤过
酸化尿液,弱酸性药物()

A. 解离型增多,重吸收减少
B. 非解离型增多,重吸收增多
C. 解离型减少,重吸收减少
D. 非解离型减少,重吸收增多
对弱酸性药物来说()

A. 若使尿液PH降低,则药物的解离度减小,重吸收减少,排泄减慢
B. 若使尿液PH降低,则药物的解离度增大,重吸收增多,排泄加快
C. 若使尿液PH 增高,则药物的解离度减小,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
D. 若使尿液PH增高,则药物的解离度增大,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
以下除了哪一项外其他的都是影响药物体内分布的主要因素()

A. 肝肠循环
B. 体液PH值和药物的理化性质
C. 局部器官血流量
D. 体内屏障
 药物的转运过程是指()

A.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与分布
B.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与排泄
C. 药物在体内的消除
D.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
关于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叙述错误的有()

A.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是一可逆过程,具有饱和性
B.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不能透过血管壁向组织转运
C.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是药物的贮存形式之一
D.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不会影响药物的分布
 药物的吸收是指()

A. 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量和速度
B. 药物从血液进入组织内的量和速度
C. 药物从血液进入细胞内的量和速度
D. 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组织细胞的量和速度
以下哪种给药途径不存在吸收()

A. 口服
B. 吸入
C. 静脉注射
D. 肌肉注射
养禽业上最常见的给药方式是()

A. 口服
B. 吸入
C. 肌注
D. 静脉注射
药物制剂经口服后进入胃肠道,起()

A. 局部作用或吸收而发挥全身作用
B. 局部作用
C. 经吸收起全身作用
D. 以上均不对
一般说来,吸收速度最快的给药途径是()

A. 外用
B. 口服
C. 肌注
D. 皮下注射
下列几种注射给药的方式吸收速率排序合理的是()

A. 静脉注射﹥腹腔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涂皮
B. 腹腔注射﹥皮下注射﹥静脉注射﹥口服﹥涂皮﹥肌肉注射
C. 肌肉注射﹥皮下注射﹥静脉注射﹥口服﹥涂皮﹥腹腔注射
D. 皮下注射﹥腹腔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口服﹥涂皮
 以下哪种给药方式是药物吸收最完全的()

A. 腹腔注射
B. 肌肉注射
C. 口服
D. 涂皮
 一般而言,大剂量输液时,选用的给药途径是()

A. 肌肉注射
B. 静脉注射
C. 腹腔注射
D. 以上都不对
 一般而言,口服给药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

A. 口腔
B. 食道
C. 胃
D. 小肠
下列哪种给药途径可发生首过效应()

A. 口服
B. 舌下含服
C. 涂皮给药
D. 直肠给药
 有关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药物代谢加快
B. 药物作用增强
C. 药物排泄加快
D. 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321. 药物通过血液进入组织间液的过程叫()

A. 吸收
B. 分布
C. 再分布
D. 排泄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是指()

A. 药物的排泄
B. 药物的消除
C. 药物化学结构的变化
D. 药物的活化
323. 药物在体内的主要代谢部位是()

A. 肺脏
B. 肝脏
C. 肾脏
D. 脾脏
 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是()

A.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B. 单胺氧化酶
C. 细胞色素P450酶系
D. 水解酶
以下哪种药物属于肝微粒体酶系的抑制剂()

A. 苯巴比妥
B. 苯妥因钠
C. 利福平
D. 异烟肼
以下哪种药物属于肝微粒体酶系的诱导剂()

A. 利福平
B. 异烟肼
C. 氯霉素
D. 有机磷
 药物经过代谢后,药理活性发生的变化有()

A. 灭活
B. 活化
C. 毒性降低
D. 以上均有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