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湖南大学-刑法学
4.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 )。 A.预备阶段 B.实行阶段 C.犯意表示阶段 D.犯罪结果发生之前
5.犯罪未遂表现为( )。 A.未实现犯罪目的 B.犯罪行为未实行终了 C.未发生行为人所追求的结果 D.未发生任何结果
6.下列犯罪属于结果犯的有 ( ) 。 A.强奸罪 B.抢劫罪 C.盗窃罪 D.诈骗罪
7.下列犯罪属于行为犯的有( ) 。 A.脱逃罪 B.强奸罪 C.诬告陷害罪 D.故意杀人罪
8.下列情况不属于犯罪中止的情况有( )。 A.盗窃他人财物之后,又返还财物的 B.犯罪分子自以为能将犯罪进行到底而自动停止犯罪,但客观上该犯罪不可能进行到 底 C.犯罪分子认为条件不适合而停止犯罪 D.主动停止犯罪预备行为
9.所列选项中哪些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 )。 A.某甲潜入本单位财务室正在撬保险柜,忽听门外有人走动,以为被发现,跳窗逃走 B.甲乙用猎枪瞄准正在骑马的周某,欲将其打死,枪响后即逃走,结果将马打死,周某 负轻伤 C.某丙煽动群众抗拒国家法律的实施,被群众送到公安机关 D.某丁在旅馆内偷得同室李某的存物牌,欲冒领李某所存物品,后遇李某正寻存物牌,丁恐事情败露遂说自己刚拾到一个存物牌, 随即从口袋中取出交给李某
10.犯罪未遂的特征有( )。 A.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B.犯罪没有得逞 C.犯罪分子不想再继续实行犯罪 D.犯罪没有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造成的
11.下列哪种情形属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 ( ) A.甲正在入户盗窃时,忽闻警车鸣笛而来,以为有人发觉,打电话报警招来了警车,连东西都没来得及拿就慌忙离去。其实,警车只是路过而已 B.甲正在入户抢劫乙,忽闻警车鸣笛呼啸而过。警车远去后甲的心情仍然不能平静,感到害怕。向被害人赔礼道歉后离去 C.甲向乙头部砍数刀后,以为乙必死无疑,恰逢过路的人将乙送到医院 D.甲止在撬一保险柜时,忽然同伙打来电话,告诉他保险柜中不会有值钱的东西。甲便放弃撬保险柜离去。其实,保险柜中有50万元现金
12.甲乙两人共谋一起去杀丙,见丙后两人同时开枪,甲击中丙头部而乙击中肚子,丙当场死亡,该案中,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 A.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B.乙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C.乙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未遂) D.乙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13.成立犯罪预备形态,应具有以下哪些特征?( ) A.必须具有犯罪预备行为 B.必须是刚着手实施犯罪 C.必须具有犯罪预备的目的 D.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着手实行犯罪
14.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犯罪预备既可以是为了自己实行犯罪而预备,也可以是为了他人实行犯罪而预备 B.实施预备行为后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着手实行的,属于犯罪预备 C.犯罪预备阶段的行为既可能成立犯罪中止,也可能成立犯罪预备 D.对于预备阶段的中止犯,除了适用中止犯的规定减免刑罚之外,还应同时适用预备犯的减免规定
1. 犯罪未得逞是指( )。 A.未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 B.未发生法定的犯罪结果 C.未完成法定的犯罪行为 D.未具备法定的危险状态
2. 下列哪些行为属于犯罪预备? ( ) A.调查被害人的行踪 B.明确的犯意表示 C.开始着手实施犯罪行为 D.积极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
3.甲扬言杀害乙的全家,乙报案后公安人员即尾随追赶甲,在去乙家的路上,将携带凶器的甲截获。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意表示 D.犯罪中止
4.甲将他人的一台彩电偷回家中,经其父、兄规劝,甲悔悟。在被盗者未发觉的情况下,又偷偷地把这台彩电送回原处。甲的行为是( )。 A.犯罪中止 B.犯罪既遂 C.不当作犯罪处理 D. 犯罪未遂
5.某甲欲杀害某乙,一天路遇某乙扬言:我有一把刀,迟早要结果了你。某甲的扬言属于( )。 A.犯意表示 B.犯罪预备 C.犯罪未遂 D.犯罪中止
6.甲某(男)和乙某(女)均为某公司职员,一日,甲某告诉乙某他家里新买了一盆君子兰,邀乙某前去观看。乙某一向爱花,于是欣然前往。谁知到了甲某家里后,甲某即开始动手动脚,并欲强奸乙某,恰在此时,甲母买菜回家,甲某只得作罢,但小声威胁乙某说:“明天下午你再过来,否则我告诉你丈夫你和我通奸,还要在公司宣传。”甲某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既遂 D.犯罪未遂
7.甲 (男)深夜遇到一单身女子乙,遂起歹意将乙强奸,事后怕乙报案欲杀人灭口,乙苦苦哀求说“我不会报警”,甲将乙放走。甲某的行为属于( ) A.故意杀人罪(中止) B.强奸罪和故意杀人罪(中止) C.强奸罪 D.强奸罪和故意杀人罪(未遂)
8.下列案例中哪一项成立犯罪未遂?( ) A.甲对胡某实施诈骗行为,被胡某识破骗局。但胡某觉得甲穷困潦倒,实在可怜,就给其3000元钱,甲得款后离开现场 B.乙为了杀死刘某,持枪尾随刘某,行至偏僻处时,乙向刘某开了一枪,没有打中;在还可以继续开枪的情况下,乙害怕受刑罚处罚,没有继续开枪 C.丙绑架赵某,并要求其亲属交付100万元。在提出勒索要求后,丙害怕受刑罚处罚,将赵某释放 D.丁抓住妇女李某的手腕,欲绑架李某然后出卖。李为脱身,便假装说:“我有性病,不会有人要。”丁信以为真,于是垂头丧气地离开
9.某甲与某乙素有仇恨,为了报复,某甲在日记中写下了对某乙的诅咒,并表示一定要杀死某乙,还在日记中列出了几种杀人手段,某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B.犯意表示 C.犯罪中止 D.犯罪未遂
10.某甲意图毒死某乙,误将白糖当作砒霜拌入某乙所要吃的食物内,某乙吃后平安无事。在这种情况下,某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故意犯罪过程中的犯罪形态
犯罪预备
犯罪未遂
犯罪中止
实行终了的未遂
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能犯未遂
不能犯未遂
1.犯罪预备、未遂、中止只能存在直接或间接故意犯罪中,而不能存在于过失的犯罪中。 ( )
2.行为人为了犯罪而准备工具或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是犯罪预备。 ( )
3.犯罪未遂就是指没有发生危害结果或行为人的犯罪目的没有实现。 ( )
4.以诅咒方法杀人,应以工具不能犯未遂处理。 ( )
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着手实施犯罪以后到犯罪既遂以前的过程中。 ( )
判断犯罪既遂,应以犯罪目的是否达到或预期的犯罪结果是否发生作为标准。 ( )
行为人是否着手实行犯罪,是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形态相区别的主要标志。 ( )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简述犯罪未遂的特征与处罚原则。
3.如何理解犯罪的“着手”?
1.犯罪预备的概念与特征。
1.犯罪中止的概念与特征。
1.甲意图抢劫,尾随一妇女身后。当该妇女回家开门后准备关门时,甲以为其家中无人,强行挤进房内,该妇女被吓得惊叫一声。她的丈夫闻声起床,拉开电灯,见甲站在门口,便问:“你是干什么的?”甲答不上来,该妇女的丈夫上前打了甲几个耳光。在邻居的帮助下,甲被扭送到公安机关。甲供认他的目的是抢钱。甲的抢劫行为属于犯罪预备还是犯罪未遂?
2.甲某(男)婚后嗜酒成性,对家不管不问,致夫妻感情不和。一日,甲某喝酒后回家,寻出气,在与其妻殴打过程中,顿生杀人之念,遂举刀将妻砍伤,并欲进一步行凶,恰逢邻居赶到,将甲某手中菜刀抢下,并对其教育,甲某酒醒怒气渐消,略有悔悟,及时送妻到医院抢救,得免妻死。甲属于何种犯罪形态?
3.沈某,男,24岁,某厂工人。沈某因赌博欠债,难以偿还,便图谋盗窃本厂财务股保险柜里的现金。某日晚9时许,沈某撬开了财务室的房门,但因无法打开小保险柜,于是,沈某将小保险柜搬离财务室,隐藏在厂内仓库旁,想等待时机再撬开小保险柜,窃取现金。第二天,财务室李会计发现办公室门被撬、小保险柜失踪,当即报案。公安人员在厂内仓库旁找到保险柜,柜门尚未打开,柜内人民币也原封未动。沈某的行为是盗窃既遂还是未遂?
4.某县城关镇连续发生数起拦路强奸案,均未能破获。为此,县公安局派公安人员杨某男扮女装,诱捕犯罪分子。某日晚,叶某正准备去农机厂盗窃废铁,途中遇到杨某,即起强奸之念。叶从后面扑上去,掐住杨的脖子,手解裤带,欲行强奸。杨转身抓叶,叶将杨的假发抓掉,发现是个男的,便脱身逃跑,被巡逻的公安人员抓获。对叶某的行为应如何认定?并说明理由。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