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河南理工大学—大学英语2

[单选题,5.2分] 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A.风来雨至,电闪雷鸣 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摩擦生热,热胀冷缩 D.夜尽昼至,昼尽夜来
[单选题,5.2分] 揭示事物的发展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
[单选题,5.2分]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单选题,5.2分] 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单选题,5.2分] 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我们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看主流,同时又不忽略支流。这里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D.事物变化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单选题,5.2分] 新事物之所以必然战胜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A.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之后产生的 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形式 C.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内容 D.新事物较旧事物更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单选题,5.2分] 金、银、铜、铁、铝等同金属的关系属于 A.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单选题,5.2分] 下列说法中,属于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是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C.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D.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单选题,5.2分]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单选题,5.2分] 下列各项属于主观臆想联系的是 A.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造成空气严重污染 B.过度毁林开荒导致严重水土流失 C.人的生辰八字决定其一生命运 D.人的社会环境影响其一生命运
[单选题,5.2分] 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C.多种原因引起一个结果 D.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单选题,5.2分]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 A.要承认事物运动的客观性 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 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单选题,5.2分] 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永恒发展的观点,另一个是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 C.质量互变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单选题,5.2分] “揠苗助长”这个寓言说明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C.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D.如果违背规律,越是发挥主观能动性,遭受的挫折和失败就越严重
[单选题,5.2分] 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 A.坚持实践的观点 B.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C.坚持辩证的否定 D.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多选题,5.2分] 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有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C.苦尽甘来,乐极生悲 D.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多选题,6.4分]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A.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的 B.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C.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D.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单选题,4.3分] 感觉、知觉、表象是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思想体系的三种形式
[单选题,4.3分]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这句话说的是 A.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 B.真理和谬误相互包含 C.真理和谬误相互排斥 D.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单选题,4.3分] 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说的是认识的 A. 辩证运动 B.绝对运动 C.相对运动 D.辩证否定
[单选题,4.3分] “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的提出者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
[单选题,4.3分] 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要检验人们的认识是否 A.与多数人的愿望和要求相符合 B.与已被实践证明的理论相符合 C.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D.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单选题,4.3分] 作为真理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与时俱进的,这是因为真理具有 A.相对性 B.能动性 C.绝对性 D.普遍性
[单选题,4.3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认识是一个发展过程
[单选题,4.3分] 把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这是一种 A.唯物辩证法观点 B.唯理论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单选题,4.3分] 下列各项属于感性认识基本形式的是 A.感觉 B.概念 C.判断 D.推理
[单选题,4.3分] “从本质上看,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一种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单选题,4.3分]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中包含着错误 D.真理来源于主观创造
[单选题,4.3分] 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直接性,另一个是 A.形象性 B.能动性 C.客观性 D.抽象性
[单选题,4.3分]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理论—实践—理论 D.实践—认识—实践
单选题,4.3分] 下列各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是 A.认识客体具有客观性的观点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的观点 C.物质世界可以认识的观点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
[单选题,4.3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 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实践可以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D.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单选题,4.3分] 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从而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C.唯理论的错误 D.经验论的错误
单选题,4.3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可知论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多选题,4.3分]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 A.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多选题,4.3分]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一次更重要的飞跃,这是因为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多选题,4.3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表现在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多选题,4.3分] 下列选项属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有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D.实事求是
[多选题,4.3分]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表现为 A.实践关系 B.制约关系 C.认识关系 D.对立关系
[多选题,5.4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表现为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决定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单选题,3.7分] 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产品的分配方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单选题,3.7分] 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在于 A.具有自我意识 B.具有宗教信仰 C.具有语言文字 D.制造使用工具
[单选题,3.7分] 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是 A.和平发展 B.暴力革命 C.渐进改革 D.文化宣传
[单选题,3.7分]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提出者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单选题,3.7分]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A.社会关系 B.交往关系 C.经济关系 D.竞争关系
[单选题,3.7分] 划分阶级所依据的根本标准是各社会集团的 A.政治立场 B.经济地位 C.思想观点 D.文化水平
[单选题,3.7分] 社会改革的实质是 A.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改变 B.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改变 C.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 D.社会风气的改善与进步
[单选题,3.7分] 下列各项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C.人口增长和资源匮乏的矛盾 D.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矛盾
[单选题,3.7分] 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两大组成部分的是 A.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C.政治法律思想和道德观念 D.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单选题,3.7分] 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劳动工具的状况 B.劳动对象的广度 C.劳动者的素质 D.劳动产品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