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中药资格证

具有性激素样作用的补虚药是 A.麦冬 B.白术 C.鹿茸 D. 龟甲 E.北沙参
试卷附图中,图示中药为威灵仙的是 A.图2017-1 B.图2017-2 C.图2017-3 D.图2017-4 E.图2017-5
切面淡棕色,略呈角质样而油润,中心维管束木质部较大,黄白色,其外围有多 数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的饮片是 A. 白薇 B.细辛 C.牛膝 D. 白术 E.天麻
根呈圆柱形,略扭曲,长10~20cm,直径0.2~0.5cm,上部多有显著的横皱 纹,下部较细,有纵皱纹及支根痕,味甚苦的药材是 A.泽泻 B. 板蓝根 C.龙胆 D. 南沙参 E.防风
试卷附图中,图示中药为桑白皮的是 A. 图2017-6 B.图2017-7 C.图2017-8 D. 图2017-9 E.图2017-10
药用部位为干燥小叶的药材是 A.艾叶 B.枇杷叶 C.番泻叶 D.紫苏叶 E.蓼大青叶
略呈研棒状,长1~2cm,花冠圆球形,花瓣4,覆瓦状抱合;萼筒圆柱形,略 扁,红棕色,气芳香浓烈的药材是 B. 山银花 A. 辛夷 D. 西红花 C. 丁香 E. 槐米
呈扁圆形或扁椭圆形,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平滑有光泽;一端凹陷,可见线形 种脐,另端有细小突起的合点的药材是 A.郁李仁 B. 桃仁 C. 酸枣仁 D.砂仁 E.薏苡仁
肉苁蓉饮片切面可见 A.淡棕色或棕黄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波状环纹 B.棕色与白色组织相间,排列成大理石样花纹 C.黄白色维管束小点,排列成环状 D.形成层环棕色,近方形或近圆形 E.黄白色维管束,排列成双卷状
以动物的病理产物入药的药材是 A. 鸡内金 B. 蟾酥 C. 五灵脂 D.马宝 E.桑螵蛸
矿物药的本色指的是 A.由矿物的成分和内部结构所决定的颜色 B.由外来的带色杂质、气泡等包裹体所引起的颜色 C.矿物在白色毛瓷板上划过后留下的粉末痕迹的颜色 D.由解理面或断口引起的反射光与人射光的干涉作用而产生的颜色 E.由晶体内部裂缝面及表面氧化膜的反射光引起与入射光的干涉作用而产生的 色
A.能补、能缓 B.能泄、能坚 C.能软、能下 D.能收、能涩 E.能散、能行 酸味的作用特点是
A.能补、能缓 B.能泄、能坚 C.能软、能下 D.能收、能涩 E.能散、能行 苦味的作用特点是
A.能补、能缓 B.能泄、能坚 C.能软、能下 D.能收、能涩 E.能散、能行 甘味的作用特点是
A.四川 B. 云南 C.广东 D.河南 E.浙江 地黄的道地药材产地是
A.四川 B. 云南 C.广东 D.河南 E.浙江 玄参的道地药材产地是
A.防己 B.雷公藤 C. 洋金花 D.山豆根 E. 延胡索 《中国药典》规定,以阿托品为质量控制成分之一的中药是
A.防己 B.雷公藤 C. 洋金花 D.山豆根 E. 延胡索 《中国药典》规定,以苦参碱为质量控制成分之一的中药是
A.防己 B.雷公藤 C. 洋金花 D.山豆根 E. 延胡索 《中国药典》规定,以东莨菪碱为质量控制成分之一的中药是
A.雷公藤碱 B.汉防己甲素 C.阿托品 D.氧化苦参碱 E.士的宁 结构类型为倍半萜大环内酯生物碱的化学成分是
A.雷公藤碱 B.汉防己甲素 C.阿托品 D.氧化苦参碱 E.士的宁 结构类型为苄基异喹啉衍生物的化学成分是
A. 番泻苷 B.阿魏酸 C.小檗碱 D.单宁酸 E.大黄素 大黄泻下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A. 番泻苷 B.阿魏酸 C.小檗碱 D.单宁酸 E.大黄素 黄连抗菌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A.知母 B.前胡 C.厚朴 D.细辛 E. 连翘 主要含有香豆素类成分的中药是
A.知母 B.前胡 C.厚朴 D.细辛 E. 连翘 《中国药典》规定,检查马兜铃酸I限量的中药是
A.知母 B.前胡 C.厚朴 D.细辛 E. 连翘 主含木脂素类成分,来源于木犀科的中药是
A.紫草 B. 银杏叶 C. 葛根 D.满山红 E.陈皮 主要含有萘醌类成分的中药是
A.紫草 B. 银杏叶 C. 葛根 D.满山红 E.陈皮 主要含有黄酮醇苷和萜类内酯成分的中药是
A.单萜 B. 倍半萜 C.二萜 D.三萜 E. 四 .穿心莲内酯属于
A.单萜 B. 倍半萜 C.二萜 D.三萜 E. 四 齐墩果酸属于
A.单萜 B. 倍半萜 C.二萜 D.三萜 E. 四 薄荷醇属于
A. 河砂 B.滑石粉 D.灶心土 C.稻米 E.蛤粉 具有补中益气作用的炮制辅料是
A. 河砂 B.滑石粉 D.灶心土 C.稻米 E.蛤粉 具有温中止泻作用的炮制辅料是
A. 河砂 B.滑石粉 D.灶心土 C.稻米 E.蛤粉 具有化痰软坚作用的炮制辅料是
A.煅石膏 B.煅牡蛎 C.煅炉甘石 D.煅石决明 E.血余炭 .用煅淬法炮制的饮片是
A.煅石膏 B.煅牡蛎 C.煅炉甘石 D.煅石决明 E.血余炭 用扣锅煅法炮制的饮片是
A.≤-4℃ B.≤0℃ C.2℃~10℃ D. ≤20℃ E.10℃~25℃ 《中国药典》规定,药物贮藏于冷处的温度为
A.≤-4℃ B.≤0℃ C.2℃~10℃ D. ≤20℃ E.10℃~25℃ 《中国药典》规定,药物贮藏于凉暗处的温度为
A.≤-4℃ B.≤0℃ C.2℃~10℃ D. ≤20℃ E.10℃~25℃ 《中国药典》规定,药物贮藏于阴凉处的温度为
A.10g B.20g C.50g D.100g E. 200~500g 除另有规定外,含毒性药品的中药酊剂每100ml相当于原饮片
A.10g B.20g C.50g D.100g E. 200~500g 除另有规定外,流浸膏剂每100ml 相当于原饮片
A.10g B.20g C.50g D.100g E. 200~500g 除另有规定外,浸膏剂每100g相当于原饮片
A.常水 B.纯化水 C.饮用水 D.注射用水 E.灭菌注射用水 《中国药典》规定,可用于注射剂容器清洗的是
A.常水 B.纯化水 C.饮用水 D.注射用水 E.灭菌注射用水 《中国药典》规定,可作为中药注射剂所用饮片提取溶剂的是
A. 进入靶器官释药的制剂 B.进人靶组织释药的制剂 C.进入靶部位的毛细血管床释药的制剂 D.进入靶部位的特殊细胞释药的制剂 E.药物作用于细胞内的一定部位的制剂 一级靶向制剂系指
A. 进入靶器官释药的制剂 B.进人靶组织释药的制剂 C.进入靶部位的毛细血管床释药的制剂 D.进入靶部位的特殊细胞释药的制剂 E.药物作用于细胞内的一定部位的制剂 二级靶向制剂系指
A. 进入靶器官释药的制剂 B.进人靶组织释药的制剂 C.进入靶部位的毛细血管床释药的制剂 D.进入靶部位的特殊细胞释药的制剂 E.药物作用于细胞内的一定部位的制剂 三级靶向制剂系指
A.速率常数 B.生物等效性 C.表观分布容积 D.稳态血药浓度 E. 相对生物利用度 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称为
A.速率常数 B.生物等效性 C.表观分布容积 D.稳态血药浓度 E. 相对生物利用度 描述药物转运(消除)快慢的动力学参数是
A.速率常数 B.生物等效性 C.表观分布容积 D.稳态血药浓度 E. 相对生物利用度 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的比率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