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四川农业大学古代汉语
将“闻”归入“门”部的工具书有( )。 A. 《说文解字》 B. 《康熙字典》 C. 《辞海》 D. 《现代汉语大词典》
下面的字,归入“心”部的有( )。 A. 情 B. 恭 C. 思 D. 沁
下面的字,归入“阜”部的有()。 A. 除 B. 邓 C. 陆 D. 邮
下列工具书中,专门解释虚词的是( )。 A. 《说文解字》 B. 《广韵》 C. 《词诠》 D. 《经传释词》
下列工具书中,按音序排列的是( )。 A. 《经传释词》 B. 《康熙字典》 C. 《辞通》 D. 《词诠》
依四角号码检字,下面的字为“1111”的是()。 A. 韭 B. 非 C. 班 D. 玩
下列工具书中,按平水韵排列的有(? )。 A. 《经籍纂诂》 B. 《助字辨略》 C. 《经传释词》 D. 《古汉语虚词》
下列工具书中,属于字词类工具书的是( )。 A. 《尔雅》 B. 《释名》 C. 《词诠》 D. 《佩文韵府》
下列工具书中,属于资料类工具书的是()。 A.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B. 《佩文韵府》 C. 《太平御览》 D. 《通志》
下列各句中,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的是(??? )。 A. 君子谓祁奚于是能举善矣(《左传?襄公三年》) B.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礼记?礼运》) C. 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白居易《重赋》) D. 以贤勇知,以功为已。(《礼记?礼运》
下列句子中,数词表示行为数量的句子是(? )。 A. 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司马迁《报任安书》) B. 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战国策?齐策》) C. 出其十一佣乎吏,使司平於我也。(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D.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下列句子中,数词表示事物数量的句子是(??? )。 A. 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秦。(《战国策?齐策》) B. 齐人三鼓,曰:“可矣。”(《左传?庄公十年》) C.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左传?隐公元年》) D. 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国语?越语》)
下列句子中,数词表示事物数量的句子是( )。 A. 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韩非子?五蠹》) B.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孟子?梁惠王》) C. 民参其力,二入于公。(《左传?昭公三年》) D. 不十年,王弗召也。(《左传?僖公十三年》
下列句子中,属于数词用为动词的句子是( )。 A. 民参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左传?昭公三年》) B. 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史记?李斯列传》) C. 高祖离困者数矣。(《史记?留侯世家》) D. (此三子者)与臣而将四矣。(《战国策?魏策》)
下列句中,那几句中的“所”是表示概数的( )。 A.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B. 父去里所,复还。(《史记?留侯世家》) C. 必能使行阵合睦,优劣得所。(诸葛亮《出师表》) D. 从弟子女十人所。(《史记?滑稽列传》)
下列句中的“其”是代词的是( )。 A. 子以为秦将救韩乎?其不乎?(《战国策?韩策》) B.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战国策?魏策》) C.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 D. 尔爱其羊,我爱其礼。(《论语?八佾》)
下列句中,含有人称代词“之”的句子是()。 A. 吏护之还乡。(柳宗元《童区寄传》) B.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C. 学而时习之。(《论语?学而》) D. 爱共叔段,欲立之。(《左传?隐公元年》)
下列句中的“之”是代词的是( )。 A.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 B. 之二虫又何知?(同上) C.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同上) D.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同上)
从下列句中选出含有人称代词的句子( )。 A. 子奚不为政。(《论语?为政》) B. 仆非敢如此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C. 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左传?宣公四年》) D. 虞兮虞兮奈若何?(《史记?项羽本纪》)
下列工具书,按平水韵一零六韵分卷编排的是()。 A. 《经籍纂诂》 B. 《佩文韵府》 C. 《经传释词》 D. 《辞通》
下列工具书,所收字头按214个部首编排的是( )。 A. 《说文解字》 B. 《康熙字典》 C. 《辞源》 D. 《辞海》
《诗词曲语辞汇释》这部工具书的性质是()。 A. 考释《诗经》、《楚辞》中的特殊词语 B. 考释唐诗、宋词中的特殊词语 C. 考释乐府民歌中的特殊词语 D. 考释元曲中的特殊词语
古书旧注中见到“东,德红切”的注释材料,这说明“东”和“红”的关系是( )。 A. 两字具有双声关系 B. 两字具有叠韵关系 C. 两字具有同音通假关系 D. 两字具有声调相同关系
下列工具书按部首编排的是( )。 A. 《说文解字》 B. 《康熙字典》 C. 《经传释词》 D. 《辞源》
韵书主要供查韵之用,但有的也具备字典的效能,常见的韵书有( )。 A. 《广韵》 B. 《集韵》 C. 《经籍纂诂》 D. 《中原音韵》
专门讨论文言虚词的工具书有(??? )。 A. 《助字辨略》 B. 《经藉纂诂》 C. 《经传释词》 D. 《词诠》
下列工具书,按义类编排的是(??? )。 A. 《说文解字》 B. 《尔雅》 C. 《方言》 D. 《释名》
下列句子中,含有代词的句子是( )。 A.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荀子?劝学》) B. 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C. 夫斯乃上蔡布衣。(《史记?李斯列传》) D.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
从下列句子中选出含有兼词“焉”的句子( )。 A.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荀子?劝学》) B. 我心忧伤,惄焉如捣。(《诗经?小雅?小弁》) C.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荀子?劝学》) D.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孟子?滕文公上》)
下列句中,“请”为表敬副词的句子是(? )。 A. 吾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 B.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C. 为之请制。(《左传?隐公元年》) D. 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史记?李将军列传》)
下列各句中,有“之”用做前置宾语的语句是( )。 A. 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礼记?礼运》) B. 姜氏何厌之有?(《郑伯克段于鄢》) C. 奉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墨子?尚贤上》) D. 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孟子?滕文公上》)
下列没有肯定性无定代词“或”的句子是( )。 A.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范仲淹《岳阳楼记》) B.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同上) C.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晁错《论积贮疏》) D.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下列没有否定性无定代词“莫”的句子是()。 A. 小子何莫学夫诗?(《论语?阳货》) B. 请君莫奏前朝曲。(刘禹锡《杨柳枝》) C. 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庄子?逍遥游》) D.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荀子《天论》)
下列没有使用判断词“是”的句子是(?? )。 A.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论语?里仁》) B. 舍其旧而新是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C. 百姓皆是吾君而非邻国,则战已胜矣。(《吴子?图国》) D. 是炎帝之少女。(《山海经?北山经》)
下面例句,含有他称代词的句子是( )。 A.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苏洵《六国论》) B. 彼不我恩也。(柳宗元《童区寄传》) C.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左传 ?僖公三十年》) D.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下面含有近指代词的句子是( )。 A. 是女子不好。(《史记?滑稽列传》) B. 兹可谓一劳而永逸。(《文选?封燕然山铭》) C. 君子哉,若人。(《论语?宪问》) D. 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柳宗元《封建论》)
下列各句中,用疑问代词作前置宾语的句子是()。 A. 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隐公元年》) B. 许子何不为陶冶?(《孟子?滕文公》) C. 许子奚为不自织?(《孟子?滕文公》) D. 敢问何谓也?(《左传?隐公元年》)
下列各字属于形声字的有() A. 春 B. 海 C. 孟 D. 鼎
下列词语中,属于叠韵连绵词的是( ) A. 炫黄 B. 匍伏 C. 披靡 D. 愤懑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占绝对优势,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占优势。 B. 汉语词汇中词的复音节化规律当同汉语语音的简化规律相联系。 C. 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有其历史的、社会的根源,主要是由语言内部发展的自身规律所决定的。 D. 我们学习古代汉语词汇,难在“异”而不在“同”;难不在“微殊”而在“迥别”。
《战国策?赵策四》:“左师触龙言:原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这段话中解释正确的是(???? ) A. 盛气:怒气很大。 B. 揖:当作“胥”,“须”的通假字,等待。 C. 趋: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D. 谢:谢罪,道歉。
《诗词曲语辞汇释》这本工具书的性质是() A. 考释《诗经》、《楚辞》中的特殊语辞 B. 考释唐诗宋词中的特殊语辞 C. 考释乐府民歌中的特殊语辞 D. 考释曲中的特殊语辞
下列各组字属于古今字的是(??? ) A. 反——返 B. 解——懈 C. 归——馈 D. 泪——淚
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是()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C.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D.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共其乏困”中,“共”通“供”,供给() A. 正确 B. 错误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中,“阙”通“缺”,意为“缺乏”。() A. 正确 B. 错误
“贰于楚也”中,“贰”属于动词,意为“从属二主”。() A. 正确 B. 错误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中,“东道主”为古今异义词,古义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A. 正确 B. 错误
“以其无礼于晋”为状语后置句() A. 正确 B. 错误
“夫晋,何厌之有”为定语前置() A. 正确 B. 错误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